《李時行嗜書不厭》,這一篇明人小說,介紹了明朝初年書法家李時行“別出意態,放逸閒麗,成一家書”的書法造詣,以及常年苦學,“嗜書不厭”的幾件軼事,也表達了作者對李時行一生為官清廉,客死他鄉的不幸遭遇的深重感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時行嗜書不厭
- 性質:明人小說
- 詞性:名詞
- 年代:明朝
原文,譯文,註解,鑑賞,
原文
右東坡贈王定國①詩,鄉先生李公②書也。
李公,字時行,仕至青州推官③。初,閩中鄭公定④以書名,一時名流爭慕之,公得其所書秦淮海⑤小詞,手摸⑥之二十年,遂別出意態,放逸閒麗,成一家書。公性最遠淡,獨嗜書不厭⑦。每遇交遊家,不問其在興亡也,輒易冠解衣襪行,坐吟壁間詩,命紙筆,疾書數十番,欣然竟日而去。妻嘗在蓐⑧,公為治湯具⑨,就煬灰⑩作字,指畫腕掣⑾不少休。久之,聞兒啼聲,始悟其妻須飲也。
其歿也,妻子貧無所歸,寓葬於青⑿而家焉。嗚呼,可以見公行⒀已!
前數十年,公書流落人家者尚多,時人不省⒁重之,今購之者,高價不可及已。蓋古人雖文墨細事,亦有泯沒當時者,然其輝光精采終不可蔽,故公之書亦暫晦而卒章也⒂。
譯文
蘇東坡贈給王定國一首詩,同鄉先輩李時行書寫了它。 李公名子,字時行,官做到了青州的推官。當初,閩中的鄭定以書法出名,一時間名人爭相仰慕他,李時行得到了他寫的秦觀的一首詞,親手模仿他二十年,於是另寫出了一番意趣情態,豪放、飄逸、悠閒、清麗,成為了一家之書。李公性情最是悠遠恬淡,唯獨喜好書法,從不滿足。每到遊歷的地方,不問它的興衰,就高興地脫下帽子、衣服和鞋襪走來走去,坐下來吟誦壁上的題詩,並拿出紙筆,臨摹幾十遍,高興地一整日才離開。他的妻子曾臨產,李公替她燒熱水,在柴草焚燒後的灰燼上寫字,手指手腕不停地畫動,不稍作休息,時間長了,聽到小孩子的哭聲,才想起他的妻子要喝水。 他死了以後,妻子貧窮不知將他葬在哪裡,(只好)將他葬在青州。唉!(從此事)能看出李公的品行啊! 前幾十年,李公的書法流落到普通人家的很多,當時的人沒有醒悟看重它們,現在買他們的人,出高價也買不到了。古人雖然書寫的都是些小事,也有在當時被湮沒的,但它們的光輝、精華最終不會被遮掩,所以李公的書法也是一時被湮沒而最終彰明於世。
註解
①王定國:王鞏,字定國,長於詩,與蘇軾頗多詩文變往。
②鄉先生李公:同鄉先輩李時行。李公,李子,字時行,明朝初年泰州人,官至青州推官。
③青州推官:山東青州的推官。
④鄭定公:鄭定,字孟宣,明初書法家。
⑤秦淮海:秦觀,字少游,北宋著名詞人,有《淮海集》。
⑥摸:同“摹”,摹仿。
⑦厭:滿足。
⑧在蓐:婦女臨產生孩子。
⑨治湯具:燒熱水。
⑩煬灰:柴草焚燒後的灰燼。
⑾指畫腕掣:手指、手腕不停地畫動,練習寫字的手法。
⑿寓葬於青:指李時行客死青州,葬於異鄉。
⒀行:品行。
⒁省:醒悟。
⒂暫晦而卒章:一時埋沒而最終彰明於世。晦,昏暗,這裡指不為人知。章,同“彰”,明顯。
鑑賞
這一篇明人小說,介紹了明朝初年書法家李時行“別出意態,放逸閒麗,成一家書”的書法造詣,以及常年苦學,“嗜書不厭”的幾件軼事,也表達了作者對李時行一生為官清廉,客死他鄉的不幸遭遇的深重感嘆。短短數百字,敘事、談藝、論人融為一體,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作者儲罐,明憲宗成化二十年(1484年)進士第一,工詩文,博古通今,歷任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太僕少卿、戶部右侍郎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