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魁(1935年10月—1997年9月),字星橋,澄海市(現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人。著名語言學家,古漢語音韻學家,文字學家,教授,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新魁
- 出生地:廣東澄海
- 出生日期:1935年10月
- 逝世日期:1997年9月
- 職業:語言學家,音韻學家,文字學家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代表作品:《古音概說》,《韻鏡校證》,《中原音韻音系研究》
- 字:星橋
人物生平,個人成就,代表著作,
人物生平
魁老1935年10月出生於澄海縣一書香之家。1943年入私塾讀書,學過《四書五經》,還閱讀過大量古籍和新文學作品,從小酷愛文學。1947年進正規國小讀高小,1949年考進澄海縣第一中學,1955年高中畢業後考進中山大學中文系。初入大學之門,他本擬以文學為務,當在上現代漢語課時,卻萌生對語言學的興趣。1957年開始從著名學者方孝岳教授學習語音史,“始以方言為緒,繼而涉獵音韻”。從此走上語言學的研究道路。
1959年大學畢業後,是年8月,被分配到廣東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1962年8月調入暨南大學中文系。1964年9月至次年2月,於天津南開大學從邢公畹教授進修漢語語音史。1965年7月,被安排下鄉參加“四清運動”。1968年底又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1970年8月,暨南大學下馬,他被調到華南師範學院,仍被遣往該院設於韶關的幹校勞動。至1972年始回校參加“教改”。1973年底被調入中山大學中文系;1978年9月又被調往暨南大學中文系;1979年12月始回中大中文系任講師,1981年任副教授,1985年晉升為教授。他自1982年9月起,開始帶“漢語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92年榮獲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1994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1997年9月13日,因病不幸逝世,終年62歲。
個人成就
李新魁生前曾任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理事、全國高校文字改革學會理事、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廣東省社聯委員、廣州國學研究社社長等學術兼職。並受聘為汕頭大學、廣東社會科學大學、信陽師範學院兼職教授。曾應邀赴日本、台灣、港澳等國家和地區講學;曾連續多屆獲廣東省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廣東省高教廳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在其執教卅余載中,講授過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音韻學、漢語等韻學、漢語語音史等課程。在治學中,他對漢語音韻學、方言學、古代漢語辭彙和語法、文字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取得碩果纍纍的成就。特別是在音韻學和方言學兩方面,造詣最深。他是最早對廣東畲話進行研究的學者之一,也是國內為數甚少的西夏文專家之一。他除了對潮汕方言有較深入的研究外,對閩、粵、吳三大方言形成的歷史和發展也有精闢的見解。他的突出成就引起國內外漢語音韻學界的重視,在海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代表著作
魁老曾先後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主要著作有《古音概說》、《韻鏡校證》、《漢語等韻學》、《漢語音韻學》、《中古音》、《國語、潮汕方言常用字典》、 《新編潮汕方言十八音》、《潮汕方言詞考釋》(合作)、《廣東的方言》、《李新魁自選集》、《李新魁語言學論集》、《中原音韻音系研究》、《漢語文言語法》、《古代漢語自學讀本》、《香港方言與國語》、《類別辭彙釋》、《實用詩詞格律辭典》、《李新魁音韻學論集》等24部學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