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振,男,1983年出生於山東禹城。200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導師田黎明,2017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導師田黎明,2020年清華大學博士後出站,合作導師劉巨德。中國畫領域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學術秘書、助理研究員。其代表作有《虛設》《不欲》《晨曦》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振
  • 外文名:Li Zhe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禹城
  • 出生日期:1983年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虛設》《不欲》《晨曦》
  • 藝術風格:水墨畫、當代水墨、中國畫
藝術風格,藝術履歷,個人展覽,群體展覽,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藝術風格

李振的創作畫得比較虛淡,這其實是一個視覺和內心捉迷藏的遊戲。在一幅作品開始之前,李振常常在想畫面如何與當下對接,當試圖去接近情感的真實,就需要一層層剝離開現實的表象。皴法、染法被水逐漸消解掉了視覺痕跡,筆墨本身是其內心的觀照,對於筆墨痕跡的剝離會更加專注於情感的真實體悟。創作過程是時間的訴說,在虛構的情境中去逐漸建立真實的幻象,那么這一切也將在虛幻中一步步趨於飽滿。畫面不是時間的凝固,而是流動的印跡,它所承載的也應該是流動的思緒和訴說。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15
“虛設”——李振個人作品展,德州董子文化街美術館
山東,中國

群體展覽

藝術家群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1
“如石”——中國畫湖石主題邀請展,三元美術館
江蘇,中國
“辛丑迎春”——2021年當代水墨百人邀請展,亨嘉堂
北京,中國
2020
“水墨新浪”——2020當代中國畫家年度學術提名展,杏壇美術館
北京,中國
“抒情的喻象”——東莞2020詩書畫邀請展,21空間美術館
廣州,中國
2019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育成果展”,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京,中國
“藝苑擷英•華夏前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首屆全國藝術院校青年中國畫作品學術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學院新方陣第十二屆年展•新粉本”,今日美術館
北京,中國
“藝師藝友”——中國畫精品邀請展(第三回),北京千年古宣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硯山畫館開館展”,硯山畫館
北京,中國
“長安韻•絲路情”——西安2019當代藝術國際邀請展,西安市高新國際會議中心
陝西,中國
“百年榮耀 文脈傳薪”——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8
“全國中青年名家(中國畫)提名展”,廣西書畫院美術館
廣西,中國
“非常融合”——當代中國工筆畫2018年度提名展,全國政協禮堂
北京,中國
“學院新方陣第十一屆年展”,全國政協禮堂
北京,中國
“從心”——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揖陽樓
北京,中國
“非常向上”——當代中國水墨新銳藝術家提名展,森林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助力東奧”——北京青年美展,水立方
北京,中國
2017
“文脈•游思”——水墨作品展,老羅藝術空間
北京,中國
“冠雲峰會”——當代文人畫石作品邀請展,呼和浩特榮寶齋
內蒙古,中國
“視錯•三面敘事線”——東書房博士水墨邀請展,東書房藝術館
山東,中國
“學院新方陣十年展”,今日美術館
北京,中國
“肖像進行時”——第二屆恭王府•時代肖像藝術展,時代美術館
北京,中國
“J•C雅各布森肖像展”,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
哥本哈根,丹麥
“Where”——中國新水墨青年藝術家12人聯展,濟南銀座畫廊
山東,中國
2016
“學院新方陣”——北京•2016年度提名展,北京天大雲華美術館
北京,中國
“言”——東方美學的再發現水墨展,言午畫廊
上海,中國
“遷徙的語言”——1980-2016的水墨記事,無錫市文化館
江蘇,中國
“敞開視野:水墨的生態”——2016中國當代水墨學術邀請展,威海市美術館
山東,中國
“水墨新浪”——當代中國畫青年藝術家年度提名展,杏壇美術館
北京,中國
“青衿計畫”,關山月美術館
深圳,中國
“筆墨•新勢力”——兩岸三地青年畫家提名展,藝術沙龍畫廊
北京,中國
“Young Art Taipei”,阿波羅畫廊
台北,中國台灣
“青衿計畫”,正觀美術館
北京,中國
“中華民族大團結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八零•八零”——當代中國畫八零後藝術家提名展,中國政協文史館
北京,中國
“中國創造力•水墨新單元”——中國當代年輕藝術家跨年展,復興美術館
新加坡
2015
“破冰•時代”——首屆當代水墨邀請巡迴展,上上國際美術館
北京,中國
“62度灰和他的朋友們”,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澄淨•華年”——青年水墨藝術家推介展,東方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墨破紙陣”——大美墨韻當代青年畫者隱跡立形展,大美墨韻美術館,濟南
山東,中國
“丹青記憶 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重慶中國三峽美術館
重慶,中國
“藝彥清聲”——恭王府青年美術家推薦計畫第一回,恭王府嘉樂堂
北京,中國
“早春三月”——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級博士生作品展,恭王府嘉樂堂
北京,中國
“一平記”——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作品展,三恆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4
“肖像進行時——中國當代城市生活”首屆恭王府•時代肖像藝術展,時代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3
“梅韻流芳,墨彩寄情”——梅蘭芳誕辰119周年紀念書畫展,炎黃藝術館
北京,中國
“兩岸情•心連心”——中華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展,全國政協禮堂
北京,中國
2012
“同在藍天下”——為農民工塑像主題創作展,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京,中國
“首屆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創作獎暨黃胄美術獎作品展”,炎黃藝術館
北京,中國

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傲慢者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傲慢者
80cmx157cm/紙本水墨/2015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不欲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不欲
136cmx137cm/紙本設色/2016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黑手套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黑手套
57×69cm/紙本水墨/2018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密斯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密斯
122cm×55cm/紙本水墨/2016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122cm×50cm/絹本水墨/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白熾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白熾
122cm×57cm/絹本水墨/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白夜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白夜
110cm×68cm/紙本水墨/2016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彩雲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彩雲
140×80cm/紙本設色/2020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觸摸寂靜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觸摸寂靜
157×68cm/紙本設色/2019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風清
李振(中國山東籍藝術家)
風清
34cmx138cm/紙本設色/2016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著作權保護

人物評價

李振的繪畫中始終縈繞著一種憂鬱的氣息,以至於我們會很容易聯想到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的畫作,不過,相較於後者畫面中帶有強烈恐懼和死亡意象的濃烈的黑色、紅色,李振趨於虛淡的水墨畫更多表現出一種詩意的靜默。虛淡,是李振近十年藝術創作的基本語言特徵,其畫面中的人物形象總像是被隱置於某種未可探知的迷霧中,因此更像是一種潛影,而不是對現實生活情境的再現。
作為在中央美術學院接受紮實的寫實性造型訓練的藝術家,李振在創作上展現出的卻是對寫實性語言形式的迴避,呈現了他在創作意識中嘗試描繪人更為內在和本質形態的思考方向。這些可以被稱之為胸像、半身像和全身像的畫作,人物鮮有以群組的方式出現,她們的神態罕與觀者交流:其中一些似乎在正視觀者的眼睛,但在觀者看來,她們的眼眶像是一扇敞開的門窗,觀者的目光穿透過去,指向的卻是空寥。李振為什麼要畫這么多青年女孩?顯然她們都不是處於一種社交的狀態,而更像是在自己的房間中獨處,都使這些創作與“青春殘酷”的文化思潮產生了關聯,甚至可以追溯到“傷痕美術”思潮。這裡,將李振的繪畫視為對西方現代哲學、社會學、文學所描述的現代都市人孤獨、焦慮的生存體驗的圖解顯得恰如其分: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精神和思想的困境,是包括藝術家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在近三年的新創作中,李振相對弱化了此前不露筆痕,以暈染為主,營造出朦朧質感畫面的畫法,轉而運用多層次的水墨在交織、碰撞、疊加時形成豐富的視覺肌理,使觀者明顯感覺到其創作意識似乎在從圖像性轉向語言性。2018年創作的《晚》《水聲漫》《惘》《無悵》《黑手套》等,尤為突出地展現了他對水墨純度和明度的新認識和新嘗試,通過大面積的留白,很多筆觸被直接保留下來,諸如《水聲漫》肩頭的墨點、《晚》身後的墨塊等等。李振試圖像南宋畫家梁楷畫《潑墨仙人圖》那樣以簡逸的筆墨作畫,但寫實主義的繪畫訓練的身體記憶,使他並不能完全按照筆墨自由舒展的軌跡來作畫,他還是要回到一種用筆墨塑造形體的狀態中來。最新完成的《白熾》《漫漫》等作品中,李振刻畫了明晰的線條和塊面,他在追求更為準確的概括性的用筆,而不再將畫面隱藏在一片朦朧的霧氣之後。似乎是聚光燈一樣的光源,使李振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愈發立體,似乎與格哈德·里希特的“灰色繪畫”有關,“她”的身後有些出現了陰影,“她”的形象也不再是我們所理解的照相式的寫實,而更接近于波普藝術的造型特質。
在人物畫創作以外,李振還有一些長卷式構圖的風景題材作品。儘管這些畫作都是以水墨的形式完成的,視覺形態上非常接近中國傳統山水畫,但以風景的概念來描述似乎更為準確。這些風景多取自遠眺,是遠處群山的輪廓。從李振對作品的命名《白日夢》《故園雲山》《清灼》《響》等角度來看,他將之與夢境、記憶等視覺意象相關聯,說明這些風景作品都與他對“遠方”的預設有關。我們將這些風景視作其人物畫的內心寫照亦未嘗不可,在這兩個系列並置創作的過程中,皆承載著李振對於自我與現實世界關係的隱喻。相較而言,“憂鬱女孩”系列是一種對自我內在性情的坦露,而“風景”則是對超越現實生活困擾的遙想。
文/魏祥奇(中國美術館副研究館員)
《沉鬱的虛像:李振的繪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