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報(1741—1814),字德林,號香麓,廣西博白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參加北京會試考取進士,授為戶部主事,擢升員外郎,記名御史,後因得罪當權者被降職分派到福建以府同知任用,歷任建寧、平潭、雲霄撫民廳同知、石碼、蚶江、馬巷、興化通判。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承報
- 字號:字德林
- 所處時代:清
- 出生地:廣西博白
- 出生時間:1741
- 去世時間:1814
- 官職:御史
李承報,字德林,號香麓,廣西博白人。清乾隆三十七年上京參加會試,高中三甲九十三名賜同進士出身,授為戶部主事,擢升員外郎。
後因審部案,與當道者矛盾,被降職為光祿寺署正,分派去福建以府同知任用,歷任建寧、平潭、雲霄撫民廳同知。後提請仔為石碼、蚶江、馬巷、興化通判。喇店戲在任期間,為官清廉,愛護百姓,實行諸多利民措施:修建書雅章斷整院,發展文化教育,獎勵文人學士,緝捕盜賊,制止械鬥,深得當地百姓好評。他平生博覽群書,精通經史,擅長古文。年老辭官歸里,兩袖清風,只有數篋書籍,他的經濟學術有較深造詣,曾被時人所推崇。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病歿,享年73歲。
李承報任雲霄撫民廳同知時出資修繕雲霄紫陽書院
嘉慶六年(1801年)仲春,李承報接任雲霄撫民廳同知。他在拜謁朱夫子時,發現紫陽書院“前二進規模如式,惟庭院稍隘,祭期難以序班,及外無旁舍耳。至後3間為一堂兩室,則偏於右者三之一。東接民舍,圍牆侵入院中,窒礙偏仄。”遂決定於書院東側隔巷拓建學舍。當年冬耗銀180兩,購得院內民舍。
嘉慶七年春,李承報花銀30餘兩,增拓一堂兩室及東側一廂房,以備廚房之用。使得院內寬綽,平連6間。後改建為正3間,如中進式,以祀朱文公;中進側閣,道淋棄配祀文昌帝君。其下去牆設屏槅為講學修習之所,祭祀時則撤屏序拜套陵夜。東面所建舍房,闢為諸生誦讀書室。學舍拓建後,為區分書院與學舍功能,主董們決定將朱夫子暨弟子、文昌帝君樟木神像,同地方名宦賢達的牌位分祀。這樣,書院配祀的“四先生”就被移入新建紋遷學殃漿舟仔舍供奉。
事後雲霄同知李承報應掌教吳蔚其所請,作《新拓書院學舍記》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