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蹊(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成蹊(1903—1932),派名李茂材,男,白族,桑植縣澧源鎮蔡家峪村李家院子人。1932年5月,在張家場一役中,因敵我勢力懸殊太大,9師殲滅敵一部後主動撤退。但執行左傾路線的軍政委夏曦,籍此誣陷9師師長葉光吉,參謀長王炳南和幾個主要團職幹部為“改組派”,李成蹊也未倖免,在強敵壓境的倉忙撤退中,將其沉水於洪湖,時年30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李成蹊平反昭雪,追任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全名:李成蹊
  • 別名:李茂材
  • 所處時代:近代
  • 民族族群:白族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32年
李成蹊(1903—1932),派名李茂材,男,白族,桑植縣澧源鎮蔡家峪村李家院子人。家庭小康,六歲啟蒙,13歲考進縣澧源高等國小堂。
1920年又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二師就讀。畢業後,回家執教,與洪家關白族鄉橫塘塆的谷華姑結成伉儷。從此常去岳丈家,其內兄谷友廉思想進步,視野開闊,谷佑箴是地下中共黨員,他們經常聚集在一塊,促膝交談,互吐衷腸,因此受其薰陶。
1926年,湖南省黨部派謝策智(慈利人)來桑組建農民協會等進步團體。李成蹊聞知,立即趕赴縣城,參與活動,由於他口齒伶俐,善於言辭,被眾選為農民協會委員,負責宣傳工作。城郊地區的農民,在他的積極宣傳鼓勵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如火如荼的行動起來,組成了各級農民協會。縣城周圍的農運,對全縣各地影響較大,促進了各地農運的開展。桑植農運正如燎原之火,熊熊不可阻擋的擴張開來時。發生了1927年“四•一二”大屠殺和“湖南馬日事變”,訊息傳來,地主階級及其代理人乘機進行反撲報復,農運的火焰被撲了下去,轉入低潮。謝特派員奉令回省,為保存實力,農運骨幹均轉入隱蔽活動,以避鋒芒。李成蹊也躲到岳丈家裡去了。
1928年3月,賀龍回鄉,創建湘鄂西根據地。李成蹊聞訊,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連夜趕往洪家關,在親友的舉薦下,參加了工農紅軍,分配在副官處。因他身材魁梧,其個頭與長相有幾分和賀龍相似,副官長谷玉成交給他負責賀龍的安全保衛,成蹊接受任務後,他每天的打扮,舉止言談,均模仿賀老總,跟隨左右,在別人眼裡,一時就難以分清哪個是賀老總呢。兩年過去了,賀龍認為他有膽有識,是個將才,於是就派他去6師16團1營任營長,由於他在賀龍身邊幾年,學會了不少用兵之法,深受戰士們的愛戴,大家能同心協力,英勇殺敵,故每次戰鬥都打得很出色,被評為“紅二軍團英雄營”。
1931年5月,奉黨中央指示,紅二軍團縮編為紅三軍,建7、9兩師和一個獨立師,李成蹊不但未降級,因他戰功顯著,還被晉升為9師6團團長。在攻克巴東、興山、遠安、荊門等歷次戰鬥中,該團均立有戰功。特別是4月11日,三軍在馬良坪遭敵圍困,情況十分危急,在這緊要關頭,李成蹊奮不顧身,率該團掩護,讓賀龍率主力向北突圍。然後他率部以聲東擊西的戰術,突出重圍,趕上主力,一舉又拿下房縣,開闢了鄂西根據地。9月再向洪湖轉移。
1932年1月,紅9師向皂市進發,在龍王集、陳家河接連殲敵一個旅,又一個團共4000餘眾,生擒敵旅長張聯華。接著在文家墩又生擒敵144旅旅長韓昌俊,殲敵300餘,徹底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
1932年5月,在張家場一役中,因敵我勢力懸殊太大,9師殲滅敵一部後主動撤退。但執行左傾路線的軍政委夏曦,藉此誣陷9師師長葉光吉,參謀長王炳南和幾個主要團職幹部為“改組派”,李成蹊也未倖免,在強敵壓境的倉忙撤退中,將其沉水於洪湖,時年30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李成蹊平反昭雪,追任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