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富(1861-1938),英文名字: Lee Yen Fu ,廣東人,13歲時成為第二批留美幼童,留學美國。最早一位用筆與嘴在美國本土上為同胞吶喊的血性漢子,出版過《我的中國童年》——《When I Was a Boy in China》,成為在美國出版圖書的華裔第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恩富
- 外文名:Lee Yen Fu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61
- 逝世日期:1938
- 性別:男
- 籍貫:廣東
“留美幼童”,留學經歷,生活的轉變,
“留美幼童”
在當年李恩富和他的同學們被稱作“留美幼童”,當時國人普遍不願意孩子留洋,李恩富這樣回憶說服母親的經過:“投考出洋的人中以沿海省份最多。事實上,父母很不希望讓兒子出去離開他們那么長時間,並且去到他們並不了解的而且他們聽說又是野蠻人居住的地方。我的兄長那時在上海經商,他的想法不同,他沒有被這種思想所嚇倒。他帶著這種閃光的思想回到家裡,說服了母親,使我投考出洋有了金色的希望。我那時12歲,我父親已去世,我母親還負擔3個孩子,但不管她內心是否真捨得我離去,她並沒有阻攔我,而對這件事作出了決定。這或許是一種冒險,想見世面是我惟一的願望。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那聰明的母親可能還有顧慮,但她已像勇敢的婦女一樣,她要把好事留給孩子,她已為我往上海而做準備了……我一生中這是第一次離家,寂寞、淒涼、悲哀充滿了我的腦海。”
1872年8月11日,經清朝政府批准,在陳蘭彬、容閎率領下,中國第一批留學生30人從上海啟程,前往美國開始留學生涯。其中李恩富和詹天佑、歐陽庚、容揆、黃開甲、梁敦彥、張康仁、鐘文耀、蔡紹基、唐國安、譚耀勛、容星橋、曾溥、陳佩瑚、劉家照、陳巨溶、陸永泉、祁祖彝、盧祖華、徐振鵬、鐘俊成、錢文魁等22人一起進入了耶魯大學。
幼童留美,原計畫時限為15年,不料進行到第十年時,留美幼童全部被政府強行召回。這一事件史稱“留美幼童公案”。但是部分幼童後來以各種方式回到了美國,甚至到了世界各地。李恩富、陸永泉在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國,讀完了耶魯。
前後總計120名“留美幼童”中,李恩富是個不能遺忘的人。
留學經歷
早在1887年,他就在美國波士頓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我在中國的童年故事》——《When I Was a Boy in China》,生動描述了當年他是如何從中國南方小鎮踏上赴美留學之路的。
但是我們更應該記住另一個李恩富:一個為了自己的信念,能夠用盡他生命中所有最美好的東西去換取的李恩富。記住,在19世紀末的美國,在反華浪潮的風口浪尖上,他為在美華人爭取平等的人權所做的一切。
1884年,回國兩年多的李恩富在傳教士的幫助下再次返回美國。回國前,他在耶魯大學完成了一年的學業,1887年,他從那裡畢業。這名中國學生在英語語言文字方面的造詣讓人驚嘆,大學二年級時,他就在英文作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之後他又在講演、辯論等多種語言文字的比賽中充分展示他超人的語言天賦。
李恩富的語言天賦就被容閎發現,中學時,容閎特意把他送到有近200年歷史、以語言學習為長的霍普金斯學校。第一年過後,他的成績已經是全班的第五名。第二年期末,他的拉丁文得了第一名,以全班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被耶魯錄取。
生活的轉變
1887年是李恩富生命中一個光芒四射的年份。這年他26歲,從耶魯畢業後,波士頓LOTHROP公司出版了他的書《我在中國童年的故事》,這是華裔作者,甚至可能是亞裔作者第一本在美國出版的圖書。更令他欣慰的是,他和新英格蘭的伊利莎白小姐結婚。當地報紙稱兩人的婚姻讓人震驚但人們又很興奮。此時是美國排華法案通過5年之際,在美華人的生活正步入最艱辛的時刻。顯然,人們已經完全忽略了這位中國青年在那個特定時代所帶有的種族印記,他已經完全進入了美國人的社會。
但李恩富選擇了讓他陷入最為困苦境地的生存方式。他——一個清朝留學青年,本來已經邁入中產,已經與美國女孩結婚生子,已經入籍且衣食無憂地當他的“高等華人”,可是他發出了作為中國人的怒吼!他用他的嘴和手中的筆,為他的同胞吶喊。他在新英格蘭四處發表演說,準確剖析中國華工問題,提供強有力的論證,言辭激烈辛辣,強烈譴責反華運動的支持者,他的言行當時在耶魯、在新英格蘭引起極大反響。
李恩富一篇最有名的論文題目是:中國人必須留下!文章的標題直指當時反華浪潮中一條最為有名的口號“中國人必須滾開!”華人是美國歷史上唯一曾被國會及聯邦政府立法排擠和禁止移民的民族,1879年加州一份日報的社論這樣描述華人——半人半魔,吃老鼠,衣著破爛,不懂法律,憎恨基督文化,吸鴉片,廉價勞工,吮吸內臟的亞洲人。之前,李恩富試圖通過反映華工的生活艱辛,獲得美國人的了解和同情。而在《中國人必須留下》一文中,他開始了新的論爭。他猛烈攻擊華工遭受的和其他種族工人不平等的待遇,呼籲美國政府必須要為它的領土上發生的難以接受的種族歧視、種族暴力問題負全部的責任。不僅如此,他還反擊美國的所謂民主的崇高理念,質疑如今的美國人是否真的秉承了先父開國時創立的自由平等信念:
“看看現如今的美國人是如何對待其他人種的吧,人們難以想像這個國度,在她誕生之初,亞伯拉罕·林肯將其立國之本歸於自由。它靠著對其他民族的欺壓而膨脹,這就是他所謂的自由嗎?靠著建立在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壓迫掠奪之上的自由嗎?這個共和國如今和它當初的理想背道而馳了多遠?我們只需看看他們通過的排華法案即可。”
李恩富一針見血地列舉種種事實證據,指出所有這些不平等、壓迫、種族歧視都和美國的立國精神相左。
1890年年末,為了將聲音傳遞到反華浪潮最為激烈的美國西部,他決意西行。此時,他已經是兩個女兒的父親。他的西部之行最終導致了婚姻的快速破滅。
而他犧牲一切為自己的同胞所做的努力也在西部灰飛煙滅。他希望能夠喚醒同胞為自己的平等權利去做努力,但面對一群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同胞,他力不從心。他們已經慣於忍受白人的欺壓,寧願蜷縮在中國城的角落裡瑟瑟發抖,也不願意站出來為他們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作證。他希望幫助他們成立中國勞工工會,將人們組織起來去為權利鬥爭,但結果西部華工卻像一盤散沙。
沒有祖國的支持,李恩富的努力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失去一切的李恩富開始了漂流生活,他居住過許多個美國城市,曾為許多家美國的報紙工作。他再一次結婚,有了兩個兒子。1927年,66歲的李恩富再一次失去了工作。此時,他早已加入美國國籍,幾乎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留在美國,卻孤獨地回到香港。
他最後一次和他的美國朋友聯繫是在1938年的3月29日:“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戰爭,一場慘無人道,野蠻的戰爭。日本人的飛機每日在城市上空盤旋轟炸。生命隨時都可能終結。”
在他去世5年之後,1943年,持續了61年的美國排華法案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