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恕(明代進士)

李恕(明代進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朝進士,歷任德平縣令、成都府同知、四川按察司僉事、貴州布政司左參議等職。

李恕,字道夫,又字行齋,號松軒,生於天順二年(1458)正月初二,卒於正德八年正月十六。陝西省富平縣流曲鎮東川李家堡人。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恕
  • 別稱:松軒公
  • 字號:字道夫,又字行齋,號松軒
  • 所處時代:明朝,天順二年,弘治,嘉靖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陝西省,西安府,窯橋寨
  • 出生時間:明天順三年正月初二1458.1.2
  • 去世時間:正德八年正月十六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明賜進士貴州左參議李恕,字道夫,又字行齋,號松軒。
生於天順二年(1458)正月初二,陝西省富平縣流曲鎮東川李家堡人。
金寧武將軍鎮華原晉秋司成侯烏古論速可之後,萬曆朝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孫丕揚之外曾祖。
明成化丙午科“亞魁舉人”、弘治丙辰科進士李恕,字道夫,又字行齋,號松軒,河西李家堡人,生於明朝天順三年正月初二,自幼聰慧好學,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明成化二十二年鄉試第六名亞魁舉人。弘治九年殿試三甲第104名賜進士,是為明永樂至弘治前後81年間的一個富平籍進士。明弘治十年冬授山東濟南府德平縣令,判案公正,執法嚴明,修文廟建學館,興水利重農桑,民贊其賢豎《李侯德政碑》。弘治十五年擢升四川成都府同知,正德二年升任四川按察司僉事(正五品)。正德五年冬,累戰功擢升貴州省布政司左參議(從四品)。
明萬曆《富平縣誌》云:“李恕,速可後也。為人魁梧,美須髯,有雄略而內忠篤。由進士授德平令,大有注措。歸藩王之田,裁藍氏之惡,積粟萬石,民樹碑誦德政。後升同知,歷僉事。會松州石鼓寨番叛,公提兵破之。無何,大盜藍四又作孽,川東震動,公身親逐北,俘獲七千有奇,先後四十二戰,竟成奏績。辛未,遷貴州左參議,嘉公功也。公竟以疾歸。”
成化二十二年(1486)丙午科陝西鄉試第六名亞魁舉人,時年28歲。會試第147名。弘治九年(1496)三月丙辰科殿試三甲第104名,賜同進士出身,時年38歲,是為明永樂乙末科至成化丙辰科81年間富平籍的進士。二十七年後,其子李宗樞為富平縣百年來第三個殿試賜進士。李氏一門父子"雙進士",祖孫舉人“三世亞魁”。
李恕身材魁梧,絡腮美髯,為人忠厚樸實,正直幹練,有雄才大略,歷任德平縣令、成都府同知、四川按察司僉事、貴州布政司左參議等職。為政清廉公允,剿寇屢立戰功,是為一代名宦也。弘治十年(1497)十月,李恕以進士身份授山東濟南府德平縣令。適逢弘治帝下詔“禁勢家侵奪民利”,李恕奉旨將藩王吞併的土地歸還於民,使庶民耕有其田。又嚴懲了橫行鄉里為非作歹的惡霸藍氏,邑人拍手稱快。他判案公正決斷,執法嚴明,歹人不敢作奸犯科,地方秩序安寧穩定。他在任期間,主持築建德平縣城牆高約丈八,寬約一丈,周長三里。修文廟建學館,使學子讀有其所。積極倡導民眾興修水利,發展農桑,廣積糧草,以備災荒。弘治十一年八月,德平縣城“城壕水潮溢經旬乃止”,遭遇天災水患,幸有李縣令“積粟萬石(dan)”,災民全部得以活命。民感其恩豎《李侯德政碑》頌曰:“……弘治十年十月初八日來父母乎斯邑未及三載鑿斯池也築其城也於以延春秋崇報之興學堂一新所以尊儒官也齋舍一整所以課生徒也勸課耕,所以重農桑也東床西造所以修事上館閣也晨鐘暮鼓所以警下民之音響也至於今家詩書而入禮樂士之得其業也朝而作暮而歸民之樂其生也士與民交相謂曰吾之所以各獲其窮之慶者皆我李侯父母之賜也立碑只以記其事耳何足以展赤子之誠……”云云。清光緒《德平縣誌》卷五記載:“李恕,字行齋,陝西富平進士,十年任,折獄明決,人不敢欺,積榖備荒,全活甚眾,累遷四川按察司僉事,祀名宦。”
弘治十五年(1502)六月,李恕升任四川成都府同知,正德二年(1507)三月升任四川按察司僉事(幕僚,正五品)。同知為知府的副職,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按察司全稱為“提刑按察使司”,是明代省一級司法機構,主管刑律和訴訟事務,同時兼有監察和維護地方治安之責。是時,李恕以按察司僉事之職巡察松州。松州古為氏羌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始入漢朝版圖,明代設“松潘衛”。自古以來松州番(藏)人叛服無常,暴亂劫掠事件時有發生。李恕到任後,時逢松州石鼓寨番族土司叛亂,遂奉命“提兵破之”,大獲全勝。正德五年(1510)九月,四川盜賊藍四伺機作亂,侵擾兵營,屠殺軍民,川東震動,李恕奉命攜長子李宗橋領兵先後42戰,斬殺或俘獲盜賊七千餘人。同年十一月,李恕累戰功升任貴州布政司左參議(從四品)。
正德六年(1511)正月,李恕被劾以病回籍,時年53歲。嘉靖初年修繕流曲善慶寺時,李恕曾捐資為天王殿佛像飾金。李恕有三子,長子李宗橋,義官,身強力壯,臂力過人,隨父在四川參戰破賊寇,屢建戰功。次子李宗桂,醫學訓科出身,鄉里名醫,是為孫丕揚外祖父。後定居富平薛鎮行醫,其墓在趙老峪峪口東坡山巔。三子李宗樞,正德丙子科亞魁舉人,嘉靖癸末科進士,官拜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時人稱李家堡為都憲里,堡南古有“都御史牌坊”。宗樞子李羔,嘉靖已酉科亞魁舉人。李公的孫子輩皆仁德至孝,身為庠生者,文質彬彬,儀表堂堂,人皆稱頌李公積厚德所至也。根據《嘉靖二年進士登科名錄》“李宗樞……父恕,布政司左參議。母宋氏,封宜人。慈侍下(即母在父喪):兄宗橋,義官;宗桂,醫學訓科。”
據《明朝列大夫貴州布政司左參議李松軒公合葬墓志銘》載:“松軒公生五年而能讀書,年十四而為縣諸生,年十八而補廩膳,年二十八而中陝西鄉舉,年三十八而舉進士,由德平知縣升成都府同知。誥贈其父母。凡十年而升四川按察使僉事,又四年而遷貴州布政司左參議,致仕歸。歸三年而當正德八年,乃正月十六日疾卒。繇生天順三年正月二日,春秋蓋五十又五而已爾。配宋氏,同里處士宋玉女也。年十九而歸公,年四十九而封宜人。又八年而遭公喪,又十年而宗樞子舉進士,歷官迎養者十又三年而歸。歸三年卒,繇生景泰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春秋蓋越八十又四矣。”該墓志銘記載李恕夫婦合葬墓在王寮鎮南董村之塬。而明萬曆《富平縣誌》載,李恕墓在流曲東川順陽河西,或為後遷葬於此。

主要成就

弘治十五年(1502)六月,李恕升任四川成都府同知,正德二年(1507)三月升任四川按察司僉事(幕僚,正五品)。同知為知府的副職,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按察司全稱為“提刑按察使司”,是明代省一級司法機構,主管刑律和訴訟事務,同時兼有監察和維護地之責。
是時,李恕以按察司僉事之職巡察松州。松州古為氏羌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始入漢朝版圖,明代設“松潘衛”。自古以來松州番(藏)人叛服無常,暴亂劫掠事件時有發生。李恕到任後,時逢松州石鼓寨番族土司叛亂,遂奉命“提兵破之”,大獲全勝。
正德五年(1510)九月,四川盜賊藍四伺機作亂,侵擾兵營,屠殺軍民,川東震動,李恕奉命攜長子李宗橋領兵先後42戰,斬殺或俘獲盜賊七千餘人。同年十一月,李恕累戰功升任貴州布政司左參議(從四品)。
正德六年(1511)正月,李恕被劾以病回籍,時年53歲。
嘉靖初年修繕流曲善慶寺時,李恕曾捐資為天王殿佛像飾金。

人物評價

明正德丙子科“亞魁舉人”、嘉靖癸末科進士李宗樞,字子西,號石疊,李恕三子。生於明弘治十年(1497)十月二十四日,少時品學兼優,曾求學於渭南縣南瑞泉先生,16歲選錄縣學生,19歲省試考中第十五名亞魁舉人,26歲考中嘉靖癸末科三甲第六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是為富平縣百年來第三位進士。初授山東諸城知縣,在任三年,“一切嚴治,盜皆屏跡,境內肅然”(明萬曆《富平縣誌》),“(為人)剛明正直,人莫敢犯,三年內百廢具舉清康熙《諸城縣誌》)

軼事典故

據《明朝列大夫貴州布政司左參議李松軒公合葬墓志銘》載:“松軒公生五年而能讀書,年十四而為縣諸生,年十八而補廩膳,年二十八而中陝西鄉舉,年三十八而舉進士,由德平知縣升成都府同知。誥贈其父母。凡十年而升四川按察使僉事,又四年而遷貴州布政司左參議,致仕歸。歸三年而當正德八年,乃正月十六日疾卒。繇生天順三年正月二日,春秋蓋五十又五而已爾。配宋氏,同里處士宋玉女也。年十九而歸公,年四十九而封宜人。又八年而遭公喪,又十年而宗樞子舉進士,歷官迎養者十又三年而歸。歸三年卒,繇生景泰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春秋蓋越八十又四矣。”該墓志銘記載李恕夫婦合葬墓在王寮鎮南董村之塬。而明萬曆《富平縣誌》載,李恕墓在流曲東川順陽河西,或為後遷葬於此。
在流曲鎮東川村,古順陽河由北而南又蜿蜒向西,形成了一個大大的“Z”字。河東李家村,河西李家堡,同宗同族,同門同姓,世代門第顯貴,瓜瓞綿綿,繁衍興盛。河東李家村為烏古論速可故里,其九世孫李述授官河南靈寶教諭,十七世孫李棟隆為乾隆朝舉人,二十一世孫李祥為道光朝三品官。河西李家堡,四方土城,坐北朝南,牆高壕深,磚石拱券城門洞。昔時,城南有一座石牌坊,修建於明嘉靖間,是為旌表李氏一門“三世亞魁”榮耀,時人稱之“都憲里”
遠在金末元初,有一位名叫烏古倫.速可的將軍,易姓為李隱居在這裡,其後裔不斷繁衍壯大,逐漸形成了較大的村落。
《耀州志》上說:“烏古倫速可,本為耀州司侯,避元兵棄官,隱居今陝西省富平縣北山谷中。”清康熙《李氏家譜》記載:“烏古倫速可者,吾族之鼻祖也,當仕金為寧武將軍、鎮華原晉秩司成侯。及元兵入霾,棄其爵,隱於富平流曲里而易姓為李氏,屢征不出,敕賜金牌,故今謂余族為金牌李氏雲。”
速可將軍的遠祖屬黑水靺鞨(mo he)“烏古倫部”,遂以部落為姓。黑水即黑龍江。
五代十國時,契丹人收復了黑水靺鞨部落,稱靺鞨人為“女真”。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元年,改女真名號為“滿州”,自此原黑水靺鞨成了“滿族人”。
昔時,到賢鎮城北有烏古倫速可墓,民間稱“元帥墳”。遺址在今到賢鎮北磚瓦窯處,十多年前被挖毀殆盡,據說曾出土一柄武士劍。

親屬成員

金寧武將軍鎮華原晉秋司成侯烏古倫.速可之後,萬曆朝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孫丕揚之外曾祖。
遠在金末元初,有一位名叫烏古倫.速可的將軍,易姓為李隱居在這裡,其後裔不斷繁衍壯大,逐漸形成了較大的村落。
《耀州志》上說:“烏古倫速可,本為耀州司侯,避元兵棄官,隱居今陝西省富平縣北山谷中。”清康熙《李氏家譜》記載:“烏古倫速可者,吾族之鼻祖也,當仕金為寧武將軍、鎮華原晉秩司成侯。及元兵入霾,棄其爵,隱於富平流曲里而易姓為李氏,屢征不出,敕賜金牌,故今謂余族為金牌李氏雲。”
速可將軍的遠祖屬黑水靺鞨(mo he)“烏古倫部”,遂以部落為姓。黑水即黑龍江。
五代十國時,契丹人收復了黑水靺鞨部落,稱靺鞨人為“女真”。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元年,改女真名號為“滿州”,自此原黑水靺鞨成了“滿族人”。
昔時,到賢鎮城北有烏古倫速可墓,民間稱“元帥墳”。遺址在今到賢鎮北磚瓦窯處,十多年前被挖毀殆盡,據說曾出土一柄武士劍。
李恕有三子,長子李宗橋,義官,身強力壯,臂力過人,隨父在四川參戰破賊寇,屢建戰功。
次子李宗桂,醫學訓科出身,鄉里名醫,是為孫丕揚外祖父。後定居富平薛鎮行醫,其墓在趙老峪峪口東坡山巔。
三子李宗樞,正德丙子科亞魁舉人,嘉靖癸末科進士,官拜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
時人稱李家堡為都憲里,堡南古有“都御史牌坊”。宗樞子李羔,嘉靖已酉科亞魁舉人。李公的孫子輩皆仁德至孝,身為庠生者,文質彬彬,儀表堂堂,人皆稱頌李公積厚德所至也。
根據《嘉靖二年進士登科名錄》“李宗樞……父恕,布政司左參議。母宋氏,封宜人。慈侍下(即母在父喪):兄宗橋,義官;宗桂,醫學訓科。”
明嘉靖已酉科“亞魁舉人”李羔,李宗樞次子,自幼聰慧機敏,勤奮好學,文質彬彬,儀表堂堂,嘉靖二十八年考中亞魁舉人。明嘉靖三十四年冬,李羔備考求學於華縣,準備參加次年進士科考試,不幸歿於“關中大地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