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襲

是殺害後唐名將郭崇韜的千古罪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從襲
  • 人物:後唐宦官
人物生平:
莊宗即位,繼岌為北都留守,判六軍諸衛事。遷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豆盧革為相,建言:唐故事,皇子皆為宮使。因以鄴宮為興聖宮,以繼岌為使。
同光三年,封魏王。是歲伐蜀,以繼岌為西南面行營都統,郭崇韜為都招討使,工部尚書任圜、翰林學士李愚皆參軍事。九月戊申,將兵六萬自鳳翔入大散關,軍無十日之糧,而所至州鎮皆迎降,遂食其粟。至興州,蜀將程奉璉以五百騎降,因以其兵修閣道,以過唐軍。王衍將兵萬人屯利州,分其半逆戰於三泉,為先鋒康延孝所敗,衍懼,斷吉柏江浮橋,奔歸成都。唐軍自文州間道以入。十月己酉,繼岌至綿州,衍上箋請降。丙辰,入成都。王衍乘竹輿至升仙橋,素衣、牽羊,草索系首,肉袒、銜璧、輿櫬,群臣衰絰,徒跣以降。繼岌下而取璧,崇韜解縛,焚櫬。自出師至降衍,凡七十五日,兵不血刃,自古用兵之易,未有如此。然繼岌雖為都統,而軍政號令一出崇韜。
初,莊宗遣宦者供奉官李從襲監中軍,高品李廷安、呂知柔為典謁。從襲等素惡崇韜,又見崇韜專任軍事,益不平之。及破蜀,蜀之貴臣大將,自王宗弼已下,皆爭以蜀寶貨,妓樂奉崇韜父子,而魏王所得,匹馬、束帛、唾壺、麈柄而已;崇韜日決軍事,將吏賓客趨走盈庭,而都統府惟大將晨謁,牙門闐然。由是從襲等不勝其憤。已而宗弼率蜀人見繼岌,請留崇韜鎮蜀,從襲等因言崇韜有異志,勸繼岌為備。繼岌謂崇韜曰:“陛下倚侍中如衡、華,尊之廟堂之上,期以一天下而制四夷,必不棄元老於蠻夷之地。此事非予敢知也。”
莊宗聞郭崇韜欲留蜀得,亦不悅,遣宦者向延嗣趣繼岌班師。延嗣至成都,崇韜不出迎,及見,禮益慢,延嗣怒,從襲等因告延嗣崇韜有異志,恐危魏王。延嗣還,具言之。劉皇后涕泣請保全繼岌,莊宗遣宦官馬彥珪往視崇韜去就。是時,兩川新定,孟知祥未至,所在盜賊聚山林,崇韜方遣任圜等分出招集,恐後生變,故師未即還。而彥珪將行,見劉皇后曰:“臣見延嗣言蜀中事勢已不可,禍機之作,間不容髮,安能三千里往復廩命乎!”劉皇后以彥珪語告莊宗,莊宗曰:“傳言未審,豈可便令果決?”皇后不得請,因自為教與繼岌,使殺崇韜。[1]
四年正月,崇韜留任圜守蜀,以待知祥之至,崇韜期班師有日。彥珪至蜀,出皇后教示繼岌,繼岌曰:“今大軍將發,未有釁端,豈可作此負心事!”從襲等泣曰:“今有密敕,王苟不行,使崇韜知之,則吾屬無類矣!”繼岌曰:“上無詔書,徒以皇后手教,安能殺招討使?”從襲等力爭,繼岌不得已而從之。詰旦,從襲以都統命召崇韜,繼岌登樓以避之。崇韜入,升階,繼岌從者李環撾碎其首。
繼岌遂班師。二月,軍至泥溪,先鋒康延孝叛,據漢州,繼岌遣任圜討平之。四月辛卯,至興平,聞明宗反,兵入京師,繼岌欲退保鳳翔。至武功,李從襲勸繼岌馳趨京師,以救內難。行至渭河,西都留守張抃斷浮橋,繼岌不得度,乃循河而東,至渭南,左右皆潰。從襲謂繼岌曰:“大事已去,福不可再,王宜自圖。”繼岌徘徊泣下,謂李環曰:“吾道盡途窮,子當殺我。”環遲疑久之,謂繼岌乳母曰:“吾不忍見王,王若無路求生,當踣面以俟。”繼岌面榻而臥,環縊殺之。任圜從後至,葬繼岌華州之西南。繼岌少病閹,無子。明宗已即位,圜率征蜀之師二萬至京師,明宗撫慰久之,問圜繼岌何在,圜具言繼岌死狀。
馬彥圭到達後,郭崇韜已經定下了出發班師的日期,而且安排了留守等待孟知祥到任的將領。部署完了的時候,災難也就來臨了。馬彥圭交給李繼岌劉皇后的教令,李繼岌說:“軍隊將發,郭公又沒有其他過錯,我怎么能做這種負心之事?你不要再說了!”李從襲等人痛哭流涕地說:“聖上既然有口諭,大王如果不當機立斷,萬一中途機密泄露,我們就沒命了。”李繼岌說:“聖上沒有正式詔書,單憑皇后的教令怎么能殺朝廷大臣!”李從襲見李繼岌不肯聽從,又故意製造事端使郭崇韜得罪李繼岌,然後再進行挑撥,李繼岌畢竟年輕沒有經驗,不由得就站在了他們一邊。第二天早晨,李從襲以李繼岌的名義召郭崇韜議事,李繼岌則上樓躲開,等郭崇韜進來後,左右的伏兵出來用錘打死了郭崇韜。他的五個兒子也被殺,其中兩個死在蜀地,另外三個被殺於其他地方,家產被全部沒收。等到後唐明宗繼位後,才下詔讓郭崇韜歸葬故鄉,賜還太原的舊有家產。
綜觀郭崇韜的一生,可以說他是個悲劇式的人物。對於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他忠貞無二,而且屢建奇功,其他人難有比過他的,西平蜀地,他更是功高蓋世。但他非但沒有因此而制約住和他做對的宦官,反而死於宦官之手。分析一下原因,在郭崇韜方面也有很多教訓。郭崇韜本人有不少缺點,一是沒有遠大而周全的謀略,雖然臨機能果斷行事,但這只能在軍事方面有用,用在政治和為人處世,特別是和那些受閹割性情和一般人不同而且又喜歡聽些好話的宦官們相處,郭崇韜的軍人性格就顯得有些不足了,再加上他說話直來直去,絲毫沒有顧忌,更是得罪了許多人,尤其是宦官。例如,他在進軍蜀地的時候,就對李繼岌說:“蜀地平定之後,大王就是太子了,等到將來登基後,最好全部除去宦官,優遇士族,不單單是罷黜宦官,就連騸過的馬也不要騎。”宦官們因此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就算張承業這樣忠貞的人還活著,也不會原諒郭崇韜說的這種不負責任有些侮辱性的話。
郭崇韜的第二個缺點就是氣量狹窄,容不下人,在他功高權重的時候,任意排擠他人,不知道儘量團結一些人,共同對付那些小人或者弄權的宦官,結果使自己孤立無援。在郭崇韜權傾朝野的時候,有些鑽營的小人就千方百計地巴吉他,郭崇韜不辨優劣,竟不由地與之同流合污。他的同事豆盧革向他獻媚說:“汾陽王郭子儀是代北人,後來遷移到華陰,侍中大人您世代在雁門,和汾陽王大概有些關係吧。”郭崇韜就順水推舟地說:“亂世之中家譜不幸丟失,先人們常汾陽王是我們四世之祖。”豆盧革接著說:“難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謀,原來是汾陽王的後代。”從此,郭崇韜就以郭子儀的子孫自居。郭子儀是唐朝著名的大將,也是功高蓋世,為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郭崇韜這樣妄自攀比祖宗,說明他的虛榮心也很大。他這樣也就算了,郭崇韜卻要求別人也要有高的門第才能做高官。他派人審查官員們的門第,一旦發現門第不高,輕的革職,重的還要治罪。從而得罪了一大批出身低下的官員。有舊功臣要求升職,他便溜酸溜溜地說:“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幹,但可惜門第有點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則就要讓名流恥笑了。”由於以門第看人,郭崇韜喪失了一些舊臣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排擠,更是沒有人站在他這一邊。
郭崇韜的第三個缺點是粗魯而剛愎自用。他遇事沉不住氣,既不知道前人的成敗經驗與教訓,不能拿來借鑑,又不知道權衡研究當時的實際情況,只知憑意氣用事,像對李繼岌所說的輕蔑宦官的話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這樣看來,郭崇韜已經是很孤立了,在宦官對他發動致命攻擊的時候,沒有人出來為他這個“名流”說情以化解災難。所以史書上說,雖然李存勖晚年被小人們包圍而昏庸起來,致使功臣不能善終,但郭崇韜也是自己給自己招來了禍端。郭崇韜的一生總的來說,立功有才幹,但保身無良策,還有他的那些缺點,也使明白人不願給他指點迷津,致使他只有聽從屬下的下策,奏請立劉氏這樣尖刻而不知報恩的婦人當皇后,最後竟以怨報德,聽信小人讒言,親手害死朝廷重臣。郭崇韜死後,李存勖夫婦也沒有得到善終,這也許又是上天對這對天子夫婦的懲罰吧。在冤殺郭崇韜後,李存勖也沒有追究劉皇后,兩人還是一起貪財誤國,李存勖又冤殺了功臣朱從謙,使得大臣和將領們人人自危,等到魏州兵發動兵變後,李嗣源最後得到皇位,而李存勖卻死於亂軍之中,劉皇后也沒有逃脫制裁,想當尼姑也不行,李嗣源還是派人將她處死了。最後,魏王李繼岌也受到連累,在事實上承擔了冤殺郭崇韜的責任:他在回來的路上聽說洛陽發生兵變就領兵西撤,卻被陰險的宦官李從襲殺害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