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培

李延培

李延培同志是一位從陝北高原走向白山黑水,先後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戰功累累的紅軍老兵和優秀指揮員。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延培
  • 別稱:李闖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陝西省清澗縣 
  • 出生時間:1917年12月
  • 去世時間:1974年12月5日
簡 介,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簡 介

李延培一生戎馬倥傯,先後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九團、淮海軍區一支隊二團、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第二十九團、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第五師第十四團及獨立團、空軍場站等部隊。
其中,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期間,參加了勞山、榆林橋、直羅鎮等戰役,在彭德懷任總司令、毛澤東兼總政委的指揮下參加“東征”(攻打閻錫山部隊,轉戰中陽、汾陽、鹽武等地),在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指揮下參加“西征”(攻占會寧,參加山城堡戰役)等;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九團期間,參加了平型關戰役,並配合一二九師參加長樂村、馬莊等戰鬥;淮海軍區一支隊二團期間,參加了秦西圩、“兩淮”(淮陰、淮安)等戰役;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第二十九團及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第五師第十四團、獨立團期間,先後參加了義縣、清河門、鶩歡池等戰鬥,並轉戰四平、長春、葫蘆島、瀋陽等地,在遼瀋戰役中立下戰功;他還以談判代表的公開身份,隻身深入虎穴,成功說服黑龍江遜克縣鄂倫春族首領下山投降人民政府,在解放鄂倫春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李延培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人物生平

1917年12月,李延培出生於陝西省清澗縣東拉河鄉。
(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32年4月,加入陝西省清澗縣東拉河鄉兒童團。
1933年5月,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3年9月,任陝西省清澗縣東拉河鄉青年團支部委員。
1934年7月,任陝西省清澗縣東拉河鄉少先隊大隊長。
1935年3月,參加陝北游擊隊,任副班長。
1935年8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
1935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十七軍在延川永坪會師,整編為紅十五軍團。李延培編入紅十五軍團。
1936年2月,任紅十五軍團補充師七連班長。
1936年6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二三二團四連副班長。
1936年8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部偵察隊班長。
(二)抗日戰爭時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紅十五軍團配合友軍保衛西安。
1937年8月20日,紅十五軍團在陝西省三原縣橋底鎮奉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第七十八師改編為六八七團二營、六八八團二營。
1937年12月,根據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部指示,在平山縣郭蘇鎮西柏坡村組建六八九團。
1937年12月,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六八九團四連班長、衛生隊支部書記。
1938年2月,按照命令,六八九團歸屬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領導指揮。
1938年4月,李延培所屬的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六八九團部隊,於晉東南長樂村、馬莊配合一二九師殲敵日軍苫米地旅團1500餘人,受到一二九師師長嘉獎。
1938年8月底,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六八九團涉過漳河,抵達豫北,奉令歸還三四四旅建制。
1938年9月,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六八九團通訊隊副政治指導員。
1938年10月,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六八九團三營政治指導員。
1939年2月,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六八九團一營政治指導員。
1940年2月,任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二十九團二營特派員。
1940年7月,為便於統一指揮,在豫皖蘇邊區渦陽縣新興集,三四四旅、新編第二旅與新四軍第六支隊整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六八九團番號改為八路軍第四縱隊第四旅第九團。李延培任九團三營政治指導員。
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後,原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四旅奉令編為新四軍第四師第十旅,九團改稱為第二十九團。
1942年12月,為統一領導與指導黨政軍民的鬥爭和各項工作,新四軍三師十旅兼淮海軍分區進一步實行地方化,二十九團改編為一支隊,下轄一、二、三團。
1943年5月,任淮海軍區一支隊三團三連連長。
1943年8月,任淮海軍區一支隊二團副團長。
同月,一支隊二團攻克秦西圩,斃傷日偽軍100餘人。李延培率1個連由秦西圩東北方向對敵側後出擊,迫敵退回楊口,勝利結束戰鬥。
1944年2月,在新四軍第三師中乾隊學習,任班長。
1944年12月,任淮海軍區一支隊二團副團長。
(三)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8月,解放戰爭爆發,一支隊奉命恢復原番號,為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二十九團。李延培任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二十九團二營營長。
1945年12月,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率三十團進駐義縣,二十九團奉命與二十八團在七里河子一帶布防,阻擊敵軍北進。李延培所在的二十九團主力迅速進占義縣,掩護十旅主力轉移。營長李延培及營教導員依託城牆邊抗擊、邊掩護、邊後撤。經副營長帶領五、六連,與突入城內之敵展開白刃格鬥,奮勇衝殺,終於突破重圍。
1946年1月,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二十九團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三師第十旅第二十九團。
1946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第三師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第十旅改編為第五師,二十九團改為第十四團。
五師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鬥經驗豐富。攻、防兼備,能猛打、猛衝、猛追,以“三猛”著稱。善於運動野戰,攻擊力亦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
1947年5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第五師獨立團參謀長;
1947年9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獨立團團長;
1948年10月,任東北黑龍江省獨立團團長兼政委。
1948年12月,任東北黑龍江省政府軍事部軍事科長。
(四)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李延培參加了人民解放軍空軍組建工作。
1957年2月,任空軍鞍山場站政委;
1958年8月,任空軍三源浦場站政委;
1962年11月,任空一軍後勤部副部長。
1966年7月,“文革”開始,李延培被免職。
1970年9月,在瀋陽軍區空軍“五七”幹校勞動鍛鍊(學員)。
1974年12月5日,在北京空軍總醫院病逝,享年56歲。
1981年9月,經組織批准,為過去受到批判的李延培同志平反昭雪。
1983年5月,李延培同志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主要成就

1.從“紅小鬼”到“李闖王”
李延培從小家庭困難、生活艱苦,8、9歲便種地、放羊,做一些零活來分擔父母的壓力。曾參加兒童團赤衛隊,1934年5月,追求革命和進步的李延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18歲的李延培報名參加了陝北游擊隊,成為一名年輕的紅軍戰士。半年後,李延培跟隨部隊參加了東渡黃河的作戰。在艱苦的革命鬥爭和不斷地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李延培的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1937年1月,李延培因思想進步,作戰勇敢,經班長介紹,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共正式黨員。
1937年8月,為了共同抗日,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六八七、六八八團,並在同年12月組建六八九團。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設伏,全殲號稱日本“鋼軍”的板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取得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奪得了八路軍開赴抗戰前線以來的第一場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在這場戰鬥中,李延培英勇殺敵,負傷兩次不下火線,表現出了革命戰士不怕犧牲、奮勇向前的精神鬥志。
1938年1月至2月,為牽制和打擊進攻晉南、晉西的日軍,李延培所在的第三四四旅先後進行了小寨、溫塘等戰鬥,擊退了正太鐵路娘子關至井陘沿線日偽軍的進攻。隨後又參加了章南、黎涉及討伐石友山等戰役,並在三四四旅六八九團韓先楚的帶領下,在大池鄉伏擊戰中以20分鐘的高效率結束了戰鬥,繳獲包括擲彈筒、輕機槍、步槍、馬匹在內的許多物資,受到朱德總司令表揚。
1941年1月,為便利對敵作戰,李延培所在的原三四四旅(番號改為十旅)編入新四軍領導,隨即南下到安徽、江蘇一帶開展根據地建立地方政權及民眾團體打擊日、汪偽軍。因為李延培作戰勇猛、衝鋒在前,因而得了個“李闖王”的綽號,並多次受到表彰。
1943年8月,為了擴大夏季攻勢的戰果,淮海區各支隊迅速向各縣、區之敵發起進攻。李延培所在的一支隊,在旅特務營配合下攻克塘溝據點後,又連續攻克了塘溝至楊口之間的徐屋基楊馬莊范莊、孟興莊、小吳莊、瓦房莊、馬廠等據點,解放了大片地區和人民。3日,一支隊二團攻克了秦西圩。4日,高溝、楊口日偽軍500餘人在炮火支援下,向秦西圩發起強烈攻擊。一支隊二團指戰員英勇善戰,死打硬拼,頑強堅守,連續擊退敵數次瘋狂進攻,予敵重大殺傷,斃傷日偽軍100餘人,牢牢守住了秦西圩。戰至午後,一支隊二團副團長李延培率1個連由秦西圩東北方向對敵側後出擊,迫敵退回楊口,勝利結束戰鬥。戰後,二團在旅創英模大會上被十旅兼淮海軍分區授予“攻必克,守必堅”的光榮稱號。
1945年8月,蘇北淮陰(又名清江浦)、淮安、響水口、灌雲等地偽軍日夜加緊構築防禦工事,妄圖長期盤踞蘇北。為此,李延培所在的十旅奉新四軍及三師命令率先返回蘇北,擔任殲滅兩淮守敵的任務。三師令十旅擔任主攻任務,由劉震旅長統一指揮攻城戰鬥。十旅命二十九團從城南門東側攻擊。二十九團隨即迅速由城西機動到指定位置,一舉攻占城東南角碉堡,作為衝擊出發陣地。9月6日,部隊開始以炮火對敵實施急襲,並以制高點火力封鎖敵人碉堡,一營突入城內,李延培所在二營隨即迅猛向兩翼及縱深投入戰鬥,擴大戰果,並殲滅了據守西門之敵,奪占西門。在兄弟部隊的全力配合戰鬥下,被日偽盤踞達6年7個月之久的蘇北重鎮淮陰宣告解放。淮陰的解放,使蘇北、蘇中、淮南、淮北根據地連成一片,完全掌握此地區的軍事主動權。
在東北期間,李延培更是表現出了大智大勇的氣概。他在戰鬥中多次負傷,曾在醫院修養一年時間,但傷勢未愈就回歸部隊。在義縣戰鬥中,李延培率部直奔義縣城中心,與多於幾十倍的敵人展開生死大戰,最終殺出重圍,掩護總部安全轉移,協助完成了全軍撤退任務。
2.勇闖匪巢的孤膽英雄
在黑龍江省軍區軍事部成立後,李延培任軍事科長、政委。在肅清國民黨先遣軍與日偽漢奸、土匪勾結的反動武裝的戰鬥中,李延培馳騁疆場,一往無前,戰功顯赫。僅1946年,他和黑龍江省軍區各部隊戰友們共進行剿匪戰鬥321次,斃傷土匪4000多名,繳獲槍枝8000多支,使得1947年初就基本肅清了黑龍江省內匪患。隨後又在和平解決鄂倫春土匪問題中孤膽上山勸降、立下奇功,成就了一段可與偵察英雄楊子榮事跡媲美的傳奇故事。
抗戰時期,日偽特務機關採取拉攏欺騙等手段將居住在山林中的部分鄂倫春人改編為“棲林大隊”。日本投降後,鄂倫春莫氏一族的莫金生、莫東生兄弟又被國民黨收編為東北挺進軍混成第六旅騎兵二十團。解放軍先後出動三個團進山清剿都失利了,上山勸降的十二批次談判人員全被殺害。為避免流血犧牲,拯救這批鄂倫春人,關鍵時刻李延培主動請纓,以大無畏的精神孤身上山,曉以大義,動之以情,對鄂倫春民族兄弟苦口婆心進行勸說。他被捆綁多日,數次冒著被槍斃的危險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終於使這股頑匪下山投誠,成功帶鄂倫春部落下山,鄂倫春民族兄弟獲得了新生,李延培也成為鄂倫春人心目中的大恩人、大英雄,多年來一直流傳。
3.革命一生,品德高潔
新中國成立,1950年,中央軍委決定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九軍一部為基礎組建空軍。奉上級命令,李延培帶領五十多人到東豐機場負責修建機場。在東北空軍黨委和首長的直接領導下,李延培所在的部隊完成了機場的修建。後到空一軍負責後勤工作為人民空軍建設做出了貢獻。
李延培一生對黨忠心耿耿,為革命勇闖槍林彈雨,身經百戰,任勞任怨,直到病重住院,從未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1974年12月5日,李延培因胰腺癌醫治無效,在北京軍區總醫院病逝。
李延培這位樸實勇敢的陝北漢子,從15歲走上革命道路的那天起,就初心不改,英勇戰鬥,先後經歷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重要戰爭,為創建新中國屢立功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