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李康,男,漢族,畢業於復旦大學,現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康
  • 職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 性別:男
  • 主要著作:社會性自我—自我與社會面面觀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主要著作,主要論文,校訂,

人物經歷

學術經歷: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訪問學者。
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2001年1月至2001年5月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福特基金“青年社會學者”進修項目。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本科。

主講課程

北京大學本部研究生 歷史社會學專題研究。
北京大學本部本科生 國外社會學學說 歷史社會學。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社會學理論。
清華大學研究生 社會學理論。
清華大學本科生 西方社會思想史·下。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理論專題研究(社會學博士)(09春)。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含合著及譯著)
伊拉斯謨,《論基督君主的教育》,商務印書館,2016。
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重譯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安東尼·吉登斯,《社會的構成》(校訂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埃米爾·涂爾幹,《教育思想的演進》(校訂本),商務印書館,2016。
皮埃爾·布爾迪厄、華康德,《反思社會學導引》(校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
伊恩·伯基特《社會性自我——自我與社會面面觀》(2008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彼得·華格納《並非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社會科學歷史與理論一探》,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丹尼斯·史密斯《埃利亞斯與現代社會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麥克·蓋恩《法國社會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畢利希《論辯與思考——社會心理學的修辭思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克里斯·希林《科技、文化與社會中的身體》,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克里斯·希林 《身體與社會理論》(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齊格蒙·鮑曼《社會學之思》(第二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7月。
基思·特斯特《後現代下的生命與多重時間》,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克里斯·希林 菲利普·梅勒《社會學何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約翰·奧尼爾《身體五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畢利希《論辯與思考——社會心理學的修辭思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德朗蒂主編《歐洲社會理論手冊》,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年3月。
安東尼·吉登斯《社會學》(第五版),北大出版社,2009年3月。
《帕森斯學術思想評傳》[德]烏塔.格哈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米格爾·卡夫雷拉《後社會史初探》,北大出版社,2008年。
哈佛燕京學社主編《人文學與大學理念》,江蘇教育2007(與黃萬盛、牛可等)。
《論基督君主的教育》/[荷]伊拉斯謨著 譯著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Blackwell社會理論指南(第2版)》/[英]布萊恩·特納主編 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教育思想的演進》/[法]涂爾幹原著 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福柯文選》(共四卷),三聯書店即出(與李猛等,共約140篇論文,承擔其中40篇)。
伊拉斯謨《論基督君主的教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3。
布賴恩·S·特納主編《布萊克威爾社會理論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涂爾幹《教育思想的演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布魯斯《社會學》,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2000。
沃特斯《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華夏出版社2000(與楊善華等)。
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與李猛)。
吉登斯《社會的構成》,三聯書店1998(與李猛)。
斯特羅克主編《結構主義以來:從列維-史特勞斯到德希達》,遼寧教育出版社與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與渠東、李猛)。
施路赫特“信念與責任——馬克斯·韋伯論倫理”,《思想與社會》第一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pp242-336。
B·特納“探討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韋伯的兩篇演講》,三聯書店1998,pp173-194。
戈里高利“‘歷史的宏景’:吉登斯結構化理論與社會變遷”,《國外社會學》1997年4-5期合刊。
羅納塔斯“昔日風雲人物還是今日弄潮兒嗎?——社會主義過渡轉型中的企業家和共產黨幹部”,《國外社會學》1996年5-6期合刊pp43-62。
林南“地方性市場社會主義:中國農村地方法團主義實際運行”,《國外社會學》1996年5-6期合刊pp68-86。

主要論文

“阿列克西·德·托克維爾”,載於楊善華、謝立中(編):《西方社會學理論》(上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pp1-67   “經典理論緣何經典?”,《中國社會科學評論》,2002年3月號。
“吉登斯”,載於楊善華(編):《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pp210-256。
“埃利亞斯” ,載於楊善華(編):《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pp313-366。
“革命常規化過程前後的精英轉換與組織機制變遷:以冀東西村為例” ,載於王漢生、楊善華(編):《農村基層政權運行與村民自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pp232-286。
“身體視角:重返具體的社會學” ,《國外社會學》1997年第1期【後收入王思斌、楊善華(編):《社會轉型——北京大學青年社會學者論文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單位:一種制度化組織內部機制”,《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第12輯,1996年(與李猛,周飛舟合作)【後收入《中國社會學》第2卷】。

校訂

韋伯《批判施塔姆勒》,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1。
韋伯《羅雪爾與克尼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
庫恩《中國三十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
薩柯采《反思性歷史社會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沃特斯《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華夏出版社,2000。
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三聯書店,20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