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崇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現代京劇
- 代表作品:《聖潔的心靈——孔繁森》
個人經歷,代表劇目,傳統戲,現代戲,榮譽獎項,藝術特色,藝術交流,工作態度,四大鬚生,
個人經歷
在校期間得到余派老生王少樓和陳少五、孟小如等的精心傳授,學習了《大探二》、《失空斬》、《四郎探母》等四十餘出傳統戲。他勤奮好學,常得老師的個別教練,功底紮實而全面,戲路較寬。1959年畢業分配至梅蘭芳京劇團,與梅葆玖、梅葆玥、李玉芙等合作演出。1960年調到北京市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與李玉芙、張學津、馬永安等合作演出長達九年,在此期間曾得到李盛藻的親授。1962年拜譚富英為師,學習了《定軍山》、《賣馬》、《碰碑》、《桑園寄子》和排演了《將相和》、《失空斬》等譚派名劇,並得到余派琴師王瑞芝的傳授,學習了《搜孤救孤》等戲。1969年調上海京劇團《智取威虎山》劇組,擔任參謀長少劍波B角。1975年在現代京劇《磐石灣》中扮演一號人物陸長海,該劇於197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成了彩色戲曲片。1977年6月調回北京京劇團,排演了"文革"後最早演出的古代戲《逼上梁山》,飾林沖,在恢復傳統戲的演出中,起了帶頭作用。1981年排演了馬少波於1963年創作的新編歷史劇《正氣歌》,飾文天祥,該劇於1984年拍成戲曲電視連續劇。
1963年12月6日,農曆癸卯年十月廿一日:北京實驗京劇團1963年赴滬演出
1976年5月11日,農曆丙辰年四月十三日:上海京劇團1976年赴日本演出
1977年9月11日,農曆丁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京劇團文革後首演《逼上梁山》
北京京劇團恢復首演全部《逼上梁山》。劇本由金紫光根據延安平劇院演出本整理改編。導演為李元春、趙炳嘯、李慧芳、馬彥祥。主要演員李崇善、趙世璞、羅榮貴、趙炳嘯、馮萬奎、劉永貴、張四全等。該劇在京連演多場,在傳統戲文革後恢復上演之初,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1984年10月26日,農曆甲子年十月初三日,19時:梅蘭芳誕辰90周年紀念演出第一場
文化部和中國文聯等6個單位在北京聯合舉辦梅蘭芳誕辰90周年紀念會和演出活動,演於人民劇場。馬彥祥觀摩了全部演出並主持了部分討論會。
演出劇目
《木蘭從軍》(閻桂祥)
《斷橋》(杜近芳,葉少蘭,單體明)
1992年2月11日,農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上海京劇精品展演舉行
本日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上海京劇精品展演在黃浦區體育館開幕。
2月13日至2月16日,在蘭心大戲院舉辦了“悠遠的回聲、未來的知音、璀璨的新星、閃動的瞬間、神韻的魅力”等5個系列演出,上海和來自各地的演員于魁智、馬少良、馬永安、馬博敏、王夢雲、艾世菊、葉少蘭、馮志孝、江其虎、劉桂娟、孫毓敏、言興朋、何玉蓉、何澍、李長春、李世濟、李欣、李麗芳、李維康、李炳淑、李崇善、李慧芳、張學津、尚長榮、楊春霞、耿其昌、譚元壽等參加演出。
2003年1月31日,農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3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目單
2. 經典唱段薈萃
京劇《上天台》(于魁智)
京劇《坐寨》(孟廣祿)
京劇《嫦娥奔月》(張火丁)
京劇《楊門女將·巡營》(袁慧琴)
黃梅戲《天女散花》(韓再芬)
3. 《巾幗風采花木蘭》
京劇《從軍》(鄧敏)
豫劇《路遇》(王紅麗)
龍江劇《操練》(白淑賢)
河北梆子《奇襲》(彭蕙蘅)
京劇《殲敵》(鄧敏)
4. 妙曲行雲(馬譚奚楊)
5. 三方戲迷打擂
7. 奼紫嫣紅(梅尚程荀)
《洛神賦》(董圓圓)
《崑崙劍俠傳》(孫明珠)
《梅妃》(李海燕)
《春草闖堂》(耿巧雲)
8. 鬚眉雄風
《錘震金蟬子》(常東)
《挑滑車》(葉金援)
《金錢豹》(泰占寶)
《長坂坡》(趙永偉)
《收大鵬》(黃齊鋒)
10. 春苗青青
豫劇《朝陽溝》(劉道陽)
京劇《紅娘》(李佩青)
11. 新編京劇《打麵缸》(北京大學京昆社)
12. 百花爭艷
評劇《劉巧兒》(羅慧琴)
川劇《鳳儀亭》(沈鐵梅)
粵劇《牡丹亭》(丁凡)
評劇《花為媒》(高闖)
歌仔戲《沼江海》
越劇《何文秀》(蕭雅)
崑曲《單刀會》(侯少奎)
13. 小提琴芭蕾舞越劇《梁祝》
14. 海外劇場
京劇《橫槊賦詩》(殷秋瑞)
京劇《西施》(李尤婉雲)
京劇《洗浮山》(劉子蔚)
京劇《武則天》(吳汝俊、李崇善)
15. 搶接下旬
16. 獲金獎票友
《武家坡》(楊樹材、江汁)
17. 新編劇薈萃
評劇《胡風漢月》(劉秀榮)
京劇《桃花扇》(楊春霞)
京劇《康吏于成龍》(尚長榮)
京劇《金田風雷》(葉少蘭)
京劇《草原母親》(於蘭)
京劇《蝶戀花》(刁麗)
18. 戲歌《吉祥滿人間》(李佩紅)
19. 名家名段
京劇《碧玉簪》(劉桂娟)
京劇《八珍湯》(趙葆秀)
京劇《貴妃醉酒》(李維康)
京劇《姚期》(李長春)
京劇《宇宙鋒》(李慧芳)
京劇《三家店》(馬長禮)
京劇《天霸拜山》(譚元壽、景榮慶)
20. 《今夜讓我們祝福》(李勝素、戴玉強)
2003年2月1日,農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2003年“京、滬、台京劇名家、新秀迎春演唱會”舉行
2005年4月28日,農曆乙酉年三月二十日,19時15分:慶祝上海京劇院建院50年演出第一天
演出節目
1《海瑞上疏》陳少雲
2《尤三姐》孫愛珍
3《大鬧寧國府》熊明霞
4《梅妃》汪正華
5《百花公主》史依弘
6《義責王魁》小王桂卿
7《勘玉釧》張南雲
8《審椅子》吳江燕
11《海港》李國靜
12《海港》朱文虎
13《海港》李長春
14《龍江頌》李炳淑
15《龍江頌》趙群
16《磐石灣》李崇善
17《刑場上的婚禮》章曉申
18《刑場上的婚禮》夏慧華
19《甲午海戰》王夢雲
20《劉姥姥與王熙鳳》孫正陽
21《譚嗣同》范永亮
22《盤絲洞》方小亞
23《乾隆下江南》關棟天
24《曹操與楊修》尚長榮
25《曹操與楊修》何澍
26《狸貓換太子》陳少雲,史依弘
28《鄭板橋》李軍
29《貞觀盛事》夏慧華
30《廉吏于成龍》尚長榮,關棟天
2005年11月19日,農曆乙酉年十月十八日,19時30分: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二十三天
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舉行劇目展演。第二十三天由中國京劇院火丁工作室在中國京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沒有使用胸部麥克風。
演出劇目
2006年10月22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初一日:紀念譚富英誕辰百年系列演出第三場
紀念譚富英誕辰百年系列演出第三場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2006年10月23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初二日:紀念譚富英誕辰百年系列演出第四場
紀念譚富英誕辰百年系列演出第四場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本日為演唱會,演員包括譚元壽、馬長禮、李崇善、張學津、耿其昌、張建國、陳少雲、李軍、梅葆玖、李世濟、劉長瑜、葉少蘭、李維康等。辛寶達由於身體原因未能參加。
2006年11月17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廿七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第六場
2006年11月24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初四日:2006年11月24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長安大戲院演出京劇,由中國京劇院張火丁工作室演出。
演出劇目
《武文華》(張火千)
《鴛鴦冢》(張火丁,宋小川,李崇善,寇春華)
2007年4月20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初四日,19時15分:高一鳴作品演唱會舉行
演出劇目
京胡協奏曲《飛燕》(陳平一)
《智取威虎山》選段(楊占凱)
《刑場上的婚禮》選段(范永亮)
《龍江頌》選段(趙群)
《龍江頌》選段(李炳淑)
《磐石灣》選段(李崇善)
《曹雪芹》主題曲(高一鳴)
《酒魂》選段(王桂蓉,楊占凱)
《劍閣聞鈴》選段(楊淼)
《梅妃》選段(劉桂娟)
《鄭板橋》選段(李軍)
《痴夢》選段(孫毓敏)
《瘦馬御史》選段(耿其昌)
《桃花扇》選段(楊春霞,蔡正仁)
《乾隆下江南》選段(關棟天)
《胡笳》選段(遲小秋)
《曹操與楊修》選段(何澍)
《貞觀盛事》選段(陳少雲)
《貞觀盛事》選段(夏慧華)
《貞觀盛事》選段(尚長榮,關棟天)
《廉吏于成龍》選段(尚長榮,關棟天)
2007年9月21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十一日,晚:“星空皓月國粹夜”晚會舉行
由宋官林帶隊的京劇藝術團在紐約舉行“文化中國”系列活動的九月大戲——“星空皓月國粹夜”,這台晚會是以京劇名段匯演的方式舉行。趙葆秀、李崇善、楊赤參加演出,演唱《霸王別姬》、《四郎探母》、《打龍袍》、《釣金龜》、《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唱段。
2007年9月28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十八日,19時:瀋陽舉行慶“十一”現代京劇“原人原唱演唱會”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8周年,由瀋陽演藝集團、瀋陽報業集團和瀋陽京劇院共同精心打造的現代京劇“原人原唱演唱會”於9月28、9月29日19時在瀋陽八一劇場舉行。演唱會邀請了童祥苓、劉長瑜、李炳淑、馮志孝、李光、李崇善、萬一英、李長春,瀋陽京劇院的李靜文、常東、張宏偉、保錫茹、米春剛、劉寧與老藝術家同台演出。
代表劇目
傳統戲
《龍鳳呈祥》
《失空斬》
《烏盆記》
《紅鬃烈馬》
現代戲
《聖潔的心靈——孔繁森》
榮譽獎項
1994年被文化部授予優秀專家稱號,享受國家政府津貼。1995年在現代京劇《聖潔的心靈——孔繁森》中,成功地塑造了新一代共產黨幹部的形象,該劇獲文化部頒發的第九屆文華獎。1998年在新編歷史劇《風雨同仁堂》中扮演大查櫃,該劇獲中國京劇節金獎。
藝術特色
他嗓音明亮,音域寬廣,韻味純正,演唱高亢挺拔,重在唱情,表演細膩,富於激情。師承譚派,繼承余派,又博採眾長,兼收並蓄,與自身條件結合加以融會貫通,演出劇目時不拘於某個流派,而是以創造人物、表現人物思想情感為目的,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藝術交流
他曾隨團出訪過土耳其、希臘、突尼西亞和日本等國,深受國外觀眾的好評。
工作態度
67歲的李崇善言語很少,靦腆而內斂造就了他謙遜的性格。他因一個偶然機會踏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直到35歲,才在戲曲電影《磐石灣》中成功地扮演了民兵連長陸長海。雖然成名晚,但他從未抱怨,相反,他直言趕上了好時候,使自己的藝術生命延長了許多:“以前的京劇演員50多歲就不唱了,看看這次的主要演員,不都六七十歲了嗎?”
李崇善師承譚派,還曾得到余派老生王少樓、李盛藻等人的精心傳授,因此他的京劇技巧博採眾長。他給自己立了個規矩——不收弟子。“不收弟子一是怕把自己的毛病不經意地傳給他們,二是希望他們"吸取"更多營養,而不是受到某個門派的限制。”在李崇善看來,海納百川才能成為全能型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四大鬚生
譚富英 嗓音寬亮樸實無華
唱腔特點:譚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吐字行腔不過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氣充實,行腔一氣呵成,聽來情緒飽滿,痛快淋漓。因譚在幼年學過武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動作上頗為靈巧、利索。
譚派名家:譚元壽、李崇善等。
馬連良 灑脫中寓端莊 飄逸中含沉靜
馬連良原本在“富連成”班學武生,後改老生。在師法眾多前輩藝人的基礎上,他采眾家之長,卻決不停留在摹學具體演唱技藝的水平上,使一腔一字,一招一式,都顯示出自己鮮明的特色,形成“馬派”。
唱腔特點:馬連良的嗓音甜淨醇美,善用鼻腔共鳴,晚年又向蒼勁醇厚方面發展。對於氣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較高的駕馭能力,演唱從容舒展。唱腔新穎細膩,流暢華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飽滿酣暢,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樣推敲打磨,愈見精彩,決不草率從事。
代表劇目:《甘露寺》、《清官冊》、《九更天》、《四進士》、《梅龍鎮》等。
楊寶森 情醇雅正韻味濃厚
老生楊派成熟於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於具有鮮明特色的唱腔與演唱風格,是楊寶森由譚(鑫培)腔入,自余(叔岩)腔出,充分地揚長避短進行藝術創造的成果。
唱腔特點:楊寶森的唱腔、唱法,純以韻味取勝,他的嗓子寬厚而低沉,音色不夠明快,音域也不廣,不宜於大起大落。激昂高亢的唱腔,師從余叔岩的他卻避開余派的立音、腦後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擻音和顫音,又利用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鳴而使發聲深沉渾厚,行腔與吐字力求穩重蒼勁,不浮不飄,如寫字之筆筆送到。
奚嘯伯 委婉細膩清新雅致
奚嘯伯幼時即拜言菊朋為師,後又潛心鑽研譚派演唱藝術。他嗓音條件雖不甚優越,但善於吸收融合各家老生流派之長,博採他行表演精華,遂自成一家。
唱腔特點:奚嘯伯吐字是遒而不濁,行腔是新而不俗,戲路是大而不伏,作風是勁而不火,集諸子百家大成而樹一幟。奚派的風格重點是“唱”,他用畢生心血積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則,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錯骨不離骨”、“唱胡琴、讓胡琴”等等,可以說他的唱是法度嚴謹、系統規則的一套學問。
代表劇目:《范進中舉》、《哭靈牌》、《白帝城》、《失·空·斬》、《調寇》、《李陵碑》(選場)、《十道本》、《四郎探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