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寺即李山尾寺,坐落於寧化縣城郊鄉馬元亭村危家坑,具體位置在縣城東部六公里的客家大道(高速公路連線線)北側。該寺與南山寺遙遙相對,素有“南山爹,李山母”之稱。由於離縣城較近,面朝客家大道和危家坑村,交通便利,道路平坦,三面環山,環境清幽,尤受人們青睞,前往朝拜和郊遊的絡繹不絕,每年“二月八”是信女“朝六廟”必去的庵堂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山寺
- 外文名稱:LiShan Temple
- 地理位置:寧化縣城郊鄉馬元亭村危家
- 始建年代:明正統四年(公元1441年)
地理位置,歷史發展,現代建設,後期擴建,
地理位置
李山寺即李山尾寺,坐落於寧化縣城郊鄉馬元亭村危家坑,具體位置在縣城東部六公里的客家大道(高速公路連線線)北側。該寺與南山寺遙遙相對,素有“南山爹,李山母”之稱。由於離縣城較近,面朝客家大道和危家坑村,交通便利,道路平坦,三面環山,環境清幽,尤受人們青睞,前往朝拜和郊遊的絡繹不絕,每年“二月八”是信女“朝六廟”必去的庵堂之一。
歷史發展
該寺歷史悠久,是寧化縣第二批登記發證的宗教活動寺廟。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41年),至今長達573年,歷經明朝、清朝、民國和新中國時代,歷史上幾經興圮,1957年重建後,又於1966年文革期間被拆毀。改革開放初期的1982年住持比丘戒釋理新牽頭化緣,各地信士重新鼎建,經數年努力,初具中型規模,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931平方米,建有磚木結構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堂和僧房、廚房等配套設施。
現代建設
該寺原是尼庵。早年,庵中許多尼師與城中各豪門富戶的內眷交往甚深,常為她們念經拜佛,祈福消災,得些布施資助。2006年以來,李山寺演變成僧尼共禪的普通寺院,在住持釋智榮師傅正確策劃和努力化緣下,在危家坑村民積極投資投勞和各地信士大力資助下,2007年至2009年重建了磚混結構大雄寶殿180平方米,重塑了5尊大佛,2011年建築了天王殿前空坪前長51米高10米擋土牆1條,2012年新修了連線寺院與路口的水泥道路580米,新建了放生池1個,2007年至2011年先後推山土和填溝壑面積共達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積成倍增長,其中300平方米作停車場之用,使這個四朝古寺面貌煥然一新,寺院規模得以擴大,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前來寺院的香客和郊遊者不斷增多。該寺現有常住人員住持比丘戒釋智榮,比丘尼2人,打雜工1人,靠佛事香資維持生活。
為順應大眾美意,同時考慮文雅簡要,於2009年重建磚混結構的大雄寶殿竣工後,把“李山尾寺”去掉不雅“尾”字改稱“李山寺”,正式用“李”“山”兩字做頭撰寫嵌名楹聯“李品供佛紫氣盈盈沐塵世山寺迎客青煙裊裊獻虔誠”,雕刻成木質主旨對聯掛立在神龕兩邊高高的水泥圓柱上。
後期擴建
為進一步擴大寺院組合和提高整體檔次,逐步實現建設大型美麗寺院規劃,努力打造成為美麗寧化東部新城的重要旅遊景點,本寺決定2014年開工重建磚混結構天王殿(包括新塑四大天王雕像)和新建地藏殿,經建築部門測算兩殿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工程造價約200萬元。現呼籲廣大民眾和企業家們捐款捐物(建築材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該寺住持承諾:每筆捐款捐物開出正式收據,收支賬目清楚明了,並保證專款專用,全部用於建設項目,做到對捐款捐物者刻碑或制專碑紀念,讓慷慨解囊功德者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