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封論鶴

李封論鶴

李封論鶴,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十七章,原回目為:李封鬧酒救美姬 閨樓初觀破指詔。主要敘述了邗侯李惠之子李封作為人質留在神都太學,結識好友陳唐,論述黃鶴,在雕門救下歌姬——杜清影。得罪當朝太傅之子張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封論鶴
  • 性質:小說標題
  • 出處:再扶漢室
  • 語言:中文
作品介紹,相關文學人物,原文節選,

作品介紹

論鶴(李封思想領域)
李封,在小說《再扶漢室》中的形象是屬於一個完全沒有規格型號的人物,他在磐朝、諸侯、烈朝、蠻族、漢室這些看起來都格格不入、截然不同的區域進出。所以李封的表字是“開之”,李封“封”和他的字“開之”,合起來就是開封,將這個人物形象寫的既單純又複雜。而單純和複雜之間對契合點就是“李封論鶴”。其實小說原來版本中寫“大志如鶴”這句原文的地方並不在第十七章,而是在小說第三十一章神都武會,是通過參加武會的胥門信、鐘離勃之口說出來的。如下就是那段原文——李封騰起一股英雄氣,有意結交。縱馬上前,橫開二傑,二傑問曰:“汝乃何人?“封曰:“某廣陵李封也。”二傑齊曰:“莫非大志如鶴者?”封曰:“然也。”二傑曰:“久聞李郎才德蓋世,合當讓印也。”
在小說第十七章當中,作者原來就是簡單的寫道“封愛鶴,常言人生如鶴,......”後來經歷過幾次修改,雖然修改的論鶴內容多起來,其實核心依然還是“大志如鶴”這個主題。所以以後版本中對這些形式作出了刪節處理。
李封的行為,其實是一種對人生態度的認識。較為激烈、極端的個性是一種人類率真的個性,進入階級社會之後,這樣的個性就顯得難能可貴了。“好鶴者亡,如鶴者興。大志如鶴,雖萬里不能回其首,亦生死難以撼其初,乃在其心。好鶴者懿公耳,如鶴者田橫也。今人多有鯤鵬之折衝,卻無黃鶴之大志。鶴猶無魂,如蜉蝣之存世。”這段由原第三十一章神都武會中那句“莫非大志如鶴者”演化出來的論述,借著李封這個人物,表達了作者成剛對事物的一個認識態度。
救美(落實到具體行動)
結識號稱是“神都第一名伶”的杜清影,由此引發的直到小說最後“結纓之詐”,都存在著很深的影響。杜清影這個人物,將“再扶漢室”這個政治背景切合到具體的人物身上來了。磐朝最高權力鬥爭和市井小民之間的這個紐帶,就是通過名伶杜清影來完成的。杜清影身上的“節度東方印”和“陳後衣帶詔”給李封觀看,將原本遠離政治鬥爭漩渦的李封,也牽扯到了其中,後來的“神都武會”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相關文學人物

李封,字開之,廣陵人,小說《再扶漢室》重要人物之一,邗侯李惠公子;
杜清影,號稱“神都第一名伶”,小說重要女主角;
張建,磐朝太傅張明叔之子,作為李封、杜清影的對立面來描寫;
陳唐,字公宣,昌黎人,李封好友。

原文節選

廣陵李封,字開之,邗侯李惠世子,遊學神都為質。神都好鶴成風,有昌黎人陳唐,字公宣,常攜鶴,高輦過市,號曰:鶴將軍。李封作《黃鶴論》:“大志如鶴,雖萬里不能回其首,生死難以撼其初。好鶴者,懿公所以亡國也。如鶴者,田橫壯士耳。二者之殊,乃在其心。人多鯤鵬之誇口,卻無黃鶴之大志。浮游在世,猶鶴無魂。”陳唐觀之,嘆曰:“此論現人肝膽,愚受教矣。”降輦釋鶴,與李封友。一日,李封,陳唐至練水市上,星夜之下,雕門畫橋,燈火聯翩,邊營烽燧一般。二人入好鶴樓,只聞一曲清謳:“坐上皆談客,一杯多少淚。幾何阿堵物,可枕長夜人。”直透滄桑,如繪心境。封視之,一歌姬乘風而起,羅裙翻舞,輕練繞軀,目如寒星,發似細柳。唇吐宮商,如珠款玉,瀉灑迴環,甚於韶矣。封問曰:“歌者何人?”陳唐對曰:“神都第一名伶杜清影,花國芙蓉天子之譽也。”封嘆曰:“直教煙花風月地,翻作周郎小喬鄉。”(小說《再扶漢室》第十七章 李封論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