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鎮村

李家鎮村

李家鎮村隸屬於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口鎮鎮,位於萊城西北10公里,地處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事處西部平原,距辦事處政府約4公里,西鄰本街道辦事處的景家鎮村,南鄰任家窪村,北與郭家鎮村為鄰,東隔蠍子嶺於張家窪接壤。全村280戶1061口人,耕地1046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家鎮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口鎮工業園
  • 人口:1061口人
  • 方言:萊蕪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耕地面積:1046畝
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展台,人物事件,烈士英名錄,歷任村支書,歷任村主任,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自然資源

村中央大街原有較豪華住宅一所,與官房宅相鄰,是當時村中最富有的李家同的父輩所建。整座院落占地4.5畝,分東、西兩院,東院有正房五間、套房一間,配房三間,西院有正房三間,後有大園,園內有核桃樹兩棵,樹桿需二人合圍,綠茵如蓋,果實纍纍。院內建築考究,五檐六脊,排山掛角,檐翹上,飾有哈巴狗、張口獸,宏偉壯觀。主房拆除於1974年,另作他用,現僅存配房三間。此住宅西南角的官房門前,有古槐一棵,樹幹需三人才能合抱過來,青枝翠蔓是人們遊戲的好地方。
村東北部有一泉,泉水清澈,常年流淌,被人們稱之為“龍泉”,明代洪武年間,由村中出地,當時的鎮裡保與鎮丘保組織捐款,在龍泉南邊百米處建寺院一座,因北臨“龍泉”,故名為“龍泉寺”。寺內主要有大殿、觀音閣、文昌閣、石大夫廟等建築組成。殿門朝南,前有廣場,中部的觀音閣,與南部的文昌閣均建在石拱上面,威武莊嚴,與大殿遙遙相對。石大夫廟居東,協調而自然。大殿門前與觀音閣前各有大槐樹一棵,均需二人才能合抱,虬枝盤繞,生機勃勃。寺西南角有一鐘樓,內有一噸余重的鑄鐘一口,聲音悠揚。整個建築完美,工藝精巧,宏偉而莊嚴,是人們祈風雨順,逢凶化吉的去處。每陰曆的2月19日、20日、21日三天為廟會,常有大戲班來助興演出,趕廟會的人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熱鬧非凡。此廟拆除於1958年,廟有碑,今無存。
村正東建有關帝廟,是村人後來所建,建築面積不大,小巧精緻。廟門朝南、兩邊各有柏樹一棵,均直徑一米多粗,高高聳立,配著周圍建有的花牆,幽靜而典雅。

農村經濟

1955年全村由楊懷慶、李星輝等人組成了村裡的第一個互助組,標誌著全村進入了初級社階段。1956年至1957年全村進入高級社,共分為三個生產隊。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李慶祥任支部書記。
李姓素以鐵匠而聞名於四鄉,昔日提起李家鎮,外村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從那個村里飛出來的麻雀都是黑的”,正印證了這一點,單是搞紅爐加工的就有幾十家。如今他們都用各種先進設備代替了原來的手工操作,由原來的小打小鬧,變成了真正的機械加工。李希貞的粉碎機、飼料拌和機製造,李京貴的冷軋螺紋鋼等,都已初具規模。1997年3月被萊城區人民政府授於“鐵業加工專業村”的稱號。不甘落後的李家鎮人,為改變其落後面貌,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擴大水澆地面積,先後在1974年完成了改河造地200餘畝。1976年集全村之力,大戰白石嶺,整出大寨田600餘畝。1977年在村支書鄭華庭的帶領下,集資在東嶺北部建起了第一座高揚程提水站,1989年在村支書李成玉的帶領下,在東嶺南部又投資4萬餘元,建起了第二座提水站。並先後在村西平原打敞口井5眼,密封井7眼,至此全村所有的土地都得到了灌溉,徹底解決了靠天吃飯的狀況。為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於1999年5月,由民眾自願捐款4萬餘元,興建了李家鎮大橋,民眾多年夙願得以實現,進一步解決了每年農忙時節需搭石板橋的歷史,全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徹底得到了改善。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聰明智慧的李家鎮人在致富路上更是占儘先機,早在1984年村支部一班人就及時分析了全村的實際情況,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養殖業是一個投資小見效快的致富門路,便引導、扶持大夥發展養雞業,並從鎮獸醫站聘請技術員,向大家傳授科學養雞的方法和經驗,在領導的重視和村民的精心飼養下,全村的養雞業轟轟烈烈地發展了起來,僅兩年時間,就發展成了全鎮聞名的“養雞專業村”,如今擁有上千隻規模的養雞專業戶已達20餘家,僅李承銘一戶的養雞數量就達6000餘只。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人們的種植意識在不斷改變,自1996年以來,村人利用“蠍子嶺”的有利地勢,先後打姜井數百眼,並利用豐富的水資源,開始了種植生薑的歷史,而後又擴大了大蒜、山藥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僅在2001年就達到3600餘畝,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發展養殖種植業的同時,經商辦廠也是本村的另一支柱產業。村東沿河路左、右集經商、辦廠、電氣焊加工等一體化的小經濟開發區已初具規模。李希超的“萊蕪市超群飼料廠”已於2001年正式掛牌,集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辦得紅紅火火。李京鈺、李京洲的鈺洲飼料加工與銷售,張冠清、李希才的飼料行銷均贏得了市場先機。為提高辦事效率,他們有的已購買了10餘萬元的小轎車2輛,各種貨車十幾輛,成了全村致富的帶頭人。

特色展台

李家鎮人勤勞淳樸,艱苦創業,安守本分,多勤於耕作,亦不乏經商致富的精明人士和活躍四鄉的能工巧匠。早在解放前人們就結夥推著小車跑博山、周村等地,用自己植種的大麻蘿蔔等土特產,換回食鹽、窯貨等。燒磚窯、打繩、炸油條、做豆腐更是遠近聞名。

人物事件

烈士英名錄


李慶弼 李光業 李慶朝 李慶斌 李慶余 李家正 鄒同成 張志德 李慶儒 楊相慶 李登谷 李慶武

歷任村支書


1947年-1958年 谷文祥
1958年-1960年 李慶祥
1960年-1967年 鄭華庭
1967年-1968年 李慶祥
1968年-1970年 李慶書
1970年-1978年 鄭華庭
1978年-1986年 李希景
1986年-1988年 李玉成
1988年-1998年 李承玉
1998年-2001年 李玉成
2001年-   谷增雲

歷任村主任


1958年-1960年 李家祥
1960年-1967年 李慶祥
1967年-1968年 李慶功
1968年1970年 谷增才
1970年-1978年 李慶書
1978年-1986年 李樹聖
1986年-1988年 李家孝
1988年-2001年 李玉成(兼)
2001年-   谷增雲(兼)

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李慶吉 曾任南京軍區某獨立師師長
楊文忠 曾任萊蕪市交通局副局長
李登友 安徽省淮南市地質局局長
李樹元 濟南市槐蔭區稅務局局長
李家欣 泰安市精神病醫院黨委書記
李星太 安徽省蚌埠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李洪玲 大慶油田站鑽井大隊隊長
李慶銳 河南省商丘市稅務局局長
李慶鼎 吉林市糧油進出口公司經理

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韓玉桂 中教高級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