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1932年10月本村李雅亭在香山國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李雅亭在本村發展李成凱入黨。 1942年本村解放。 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61年與邢家村分開,成為行政村。 1964年“四清”運動開始,工作隊進村。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0公斤,總產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50公斤,總產12.5萬公斤。1983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500公斤,總產24萬公斤,比1978年畝產增加250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600公斤,總產28.8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17公斤,總產12.4萬公斤。第一產業收入124萬元,其中農業收入90萬元,畜牧業收入24萬元,其它收入10萬元。 第二產業1987年,村黨支部發動民眾從事第二產業。主要組織婦女勞力從事草制藝品加工,建起磨坊、紅爐及其它維修等行業,常年收入9.6萬元。1993年,建起鑄造廠、個體維修加工店等,總收入115萬元。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70人,收入54萬元。 第三產業1978年,發展起個體服裝加工、經商和其它服務行業,總收入7.2萬元。2000年,先後發展起交通運輸、收購廢品等行業,總收入85.5萬元。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1人,收入42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10萬元,服務業收入7萬元,商飲業收入2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58年,建立李家村國小,4個班級,教師1名,學生50餘人。1982年,建起一處8間的新校舍,5個班級,教師2名,學生60餘人。1993年,合併到邢家村國小,有學生40餘人。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2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0年,全村經濟收入299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23輛,機車50輛,電話110部,彩電170台,電冰櫃40台,洗衣機1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房屋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不足10平方米。1988年,村規劃新房區,統一規格,統一街道,並進行舊房翻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69年,本村建起合作醫療站。1979年起,獨生子女醫療費全額報銷。1973年,投資3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94年,投資6.5萬元,村民用上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50年,與邢家為一個行政村,有黨員4名。1961年,本村成立黨支部。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李洪寶、李洪水、李振曉、
李寶金、李義和、李義秋。1996年起,李義秋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有黨小組2個,黨員16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61年,設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為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義斌、李振斌、李洪文、李振曉、李昌壽、李義和、李昌秋、李義秋、李義欣。1999年5月,李義和成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5月,李義欣當選為村委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香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