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41畝(其中:田69畝,地172畝),人均耕地1.37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83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86畝,其他面積61畝。有豐富的森林及竹木等資源。
農村經濟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08萬元,占總收入的34%;畜牧業收入7.7萬元,占總收入的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6頭,肉牛3頭,肉羊4頭);林業收入4.56萬元,占總收入的14.8%;第二、三產業收入5.93萬元,占總收入的15%;工資性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5.7%。
農民人均純收入145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4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2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 %和4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27.4%和7.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 1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組的主要產業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 茶葉主產業全組銷售總收入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2.99%。該組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茶葉產業。擁有企業1個。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林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3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6%。
人口衛生
該組現有農戶54戶,共鄉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90人。其中農業人口195人,勞動力115人。該組白族拉祜族為主(是白族拉祜族混居地),其中白族84人,拉祜族55人,其他民族 58人。
到2007年底,全組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1人,參合率96。95%;享受低保1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4戶,有鄉村人口175人,其中農業人口175人,勞動力9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
文化教育
該組小學生就讀到劉家箐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頭道水中學。該組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9公里。該組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6人,中學生4人。
該組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言信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愛華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2公里,中學15公里。
村務公開
該組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2.5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171個(勞均4個)。有固定資產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工作計畫和發展目標 。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8850元(人均50元),一事一議籌勞920個(勞均1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組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飲水困難。
該組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增加核桃和茶葉種植面積,力爭發展養殖業,壯大茶所經濟,想盡一切辦法使農民增收,力爭"十一五"期末,全組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878元增加到2000元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差,農民科技種植水平低。應加大文化、教育、衛生、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打破原來以種糧為主的觀念,繼續發展種植茶葉、核桃及畜牧業為經濟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