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彪

李家彪

李家彪,1961年4月出生於浙江杭州,海洋地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長。

1979年李家彪進入武漢地質學院地質力學系學習;1983年本科畢業後分配至原地質礦產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工作;1987年進入同濟大學海洋系,就讀海洋地質學研究生;198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至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1993年赴法國學習和科技交流;1999年擔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學位;2003年擔任中國大洋勘測技術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主任;2011年擔任國家海洋局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擔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長;2014年擔任浙江省海洋學會理事長;2015年12月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

李家彪長期從事海底地質科學與海底探測工程技術,中國邊緣海演化、大洋硫化物成礦及其海底探測技術研究。是中國邊緣海兩期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大陸架劃界和中國大洋中脊調查研究專項首席科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家彪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 出生日期:1961年04月24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主要成就: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代表作品:《中國邊緣海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
  • 性別:男
  • 所屬黨派:中國共產黨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9年9月,李家彪進入武漢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力學系學習。
1983年7月,大學本科畢業後分配至原地質礦產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從事專業研究。
1987年9月,進入同濟大學海洋系,就讀海洋地質學研究生。
1989年10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至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
1993年9月,赴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院、法國數學研究所和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進行學習和科技交流(至1994年5月)。
1997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攻讀海洋地質學博士學位,師從海洋地質學家金翔龍。
1999年10月,擔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至2002年7月)。
2001年6月,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學位。
2002年7月,擔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至2013年12月)。
2003年11月,擔任中國大洋勘測技術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主任(至2014年7月)。
2011年7月,擔任國家海洋局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研究中心主任(至2014年7月)。
2013年12月,擔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長。
2014年11月,擔任浙江省海洋學會理事長。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海底探測與開發工程)。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系統開展中國邊緣海地質研究,發展完善動力學演化理論知識
李家彪作為“中國邊緣海的形成演化及重大資源的關鍵問題(2000-2005)”和“南海大陸邊緣動力學及油氣資源潛力(2007-2011)”兩輪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針對東海、南海兩類不同動力(匯聚和離散)控制的邊緣海系統開展了形成演化及其動力機制等基礎問題研究,在揭示中國邊緣海岩石圈結構與地殼性質、海盆擴張與俯衝碰撞、中生代俯衝帶與海相殘留盆地、大陸邊緣動力過程與油氣資源分布等基礎前沿方向上取得重要創新成果。建立了南海新生代漸進式擴張、大陸邊緣共軛演化和俯衝帶增生楔構造回響等動力模式,發展了基於多波束高解析度地貌成像的海底構造分析新方法。出版了《中國邊緣海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東海區域地質》、《中國區域海洋學:海洋地質學》和《南海海洋圖集:地質地球物理》等4部專著和圖集,主編了5部邊緣海形成演化系列研究論文集。推動了中菲越南海聯合科考JOMSR-SCS計畫、中印尼南海地球動力學聯合觀測計畫、兩岸南海海底地震儀三維聯合探測和中德南海大陸邊緣演化模式研究的RISE計畫。
2、實現海底科學和海洋法學的交叉研究,創建中國大陸架劃界技術理論體系
李家彪作為中國大陸架劃界國家專項首席科學家,針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條款和大陸邊緣演化特徵開展跨領域的交叉聯合研究,在系統分析世界劃界案例基礎上,圍繞“典型大陸邊緣地質特徵與劃界法規適用性”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將現代大陸邊緣理論與海底探測技術相結合,建立了涵蓋全球典型大陸邊緣的3類劃界地質模型及其適用條件,創建了外大陸架劃界技術體系。聯合創辦了中國主導的大陸架劃界國際高峰論壇——大陸架與區域制度的科學與法律問題國際研討會,連續4屆會議實現了聯合國劃界相關三大機構及國際著名科學家和法律專家的跨領域對話和理論探討,推動了國際劃界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3、推動中國大洋中脊調查研究的跨越發展,實現國際海底硫化物找礦的重大突破
2005年起李家彪擔任中國大洋中脊綜合調查研究首席科學家,通過全球洋中脊科學調查,推動了中國在洋中脊研究領域的起步和發展,實現了中國洋中脊調查研究與國際洋中脊科學計畫的有機結合。主持完成了全球首次西南印度洋中脊OBS三維地震探測,第一次獲得超慢速洋中脊地殼與上地幔三維速度結構,獲取了超厚地殼、活動岩漿房和基底拆離斷層存在的關鍵證據,構建了首個硫化物資源全球資料庫,深化了資源分布規律的認識,有力支撐了西南印度洋中國硫化物礦區選區和申請工作,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向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提交此類礦種申請的國家。
4、促進多波束測深技術的套用和發展,建立完善中國海洋調查的技術標準體系
李家彪率先在中國開展多波束探測技術方法學的研究,通過20多年海上實踐積累和方法理論研究,建立了基於多感測器和多環境影響的誤差控制的勘測方法,研發了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波束數據處理與成圖系統,解決了海量數據自動濾波穩健算法和廣角度聲線折射改正技術等多項難題,形成了從調查標準、數據處理到規範成圖的系統性成果。出版了該領域中國首部多波束勘測技術理論專著《多波束勘測原理、技術與方法》,已被廣泛用作高校研究生教材,制訂了首部多波束調查國家標準於2007年頒布實施。面向21世紀現代海洋調查新技術的發展,主持編制的《海洋調查規範》國家標準由11個基礎標準組成,實現了傳統技術向現代技術的發展,指導了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訂,已在海洋各領域廣泛套用。2014年倡導成立的ISO海洋技術分委會獲得成功,擔任首屆主席,成為中國海洋技術標準化工作走向世界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 科研項目&成果獎勵
截至2015年李家彪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海洋專項、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資金項目、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專項資金項目和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等37項。在海底科學與海底探測工程技術研究,及其在中國大陸架劃界和國際海底硫化物圈礦工作中,共獲得省部級特等獎3次、一等獎7次、二等獎1次。
科研項目
時間項目名稱項目來源/擔任職務
2000-2005
中國邊緣海的形成演化及重大資源的關鍵問題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2-2008
200海里以外大陸架調查與研究
國家海洋專項,首席科學家
2003-2005
海洋調查新標準制定
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資金項目,負責人
2006-2011
中國大洋中脊綜合調查與研究
國家大洋專項,首席科學家
2007-2009
南海北部張裂過程與盆地發展聯合研究
中德,項目負責人
2007-2011
南海大陸邊緣動力學及油氣資源潛力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8-2010
全球海底硫化物資料庫和評價及其構造、環境控制因素
中美,項目負責人
2009-2012
近海海洋基本狀況成果集成
國家海洋專項,集成項目負責人
2010-2012
“大洋中脊海底地震OBS實驗與深海科學聯合研究
中法,項目負責人
2011-2014
南海西南次海盆中脊3D地震成像及其構造演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
2011-2014
珠江口、台灣淺灘地形變化監測管理保障系統
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負責人
2012-2015
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資源評價
國家大洋專項,負責人
參考資料來源:
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2003年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測
省部級 一等獎
2009年
我國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劃界調查與研究
海洋創新成果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0年
GB/T 12763—2007 海洋調查規範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1年
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測關鍵技術研發與套用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2年
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找礦與評價研究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2014年
中國海大陸架劃界關鍵科學技術研究及套用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5年
中國海大陸架劃界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截至2015年,李家彪主編出版11部專著和圖書,其中《多波束勘測原理、技術與方法》被選為2000年度優秀海洋科技圖書,《中國邊緣海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第二版)》被選為2009年度優秀海洋科技圖書,《東海區域地質》被選為2009年度優秀海洋科技圖書;主持完成《海洋調查規範》系列國家標準(共11部分,2007);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Marine Geodesy, 科學通報,中國科學等發表學術論文150篇(其中SCI論文78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項。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5.12
《中國近海自然環境與資源基本狀況》
李家彪,雷波主編
海洋出版社
2015.06
《大陸架國際會議論文集 第4輯 英文版》
李家彪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13.11
《中國海底科學研究進展 慶賀金翔龍院士八十華誕》
劉光鼎,秦蘊珊,李家彪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12.04
《大陸架國際會議論文集 英文版》
張海生,李家彪等文編
科學出版社
2012
《中國區域海洋學-海洋地質學》
李家彪主編
海洋出版社
2009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評註》
毛彬、李家彪、虞源澄
海洋出版社
2008.12
《中國邊緣海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 第2版》
李家彪
——
2008.06
《東海區域地質》
李家彪主編
海洋出版社
2007
《海洋調查規範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調查GB/T12763.10-2007》
——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7
《南海海洋圖集-地質地球物理》
李家彪主編
海洋出版社
2005.09
《中國邊緣海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
李家彪,江為為,宋海斌主編
海洋出版社
2004.1
《中國邊緣海海盆演化與資源效應》
李家彪,高抒主編
海洋出版社
2003.09
《中國邊緣海岩石層結構與動力過程》
李家彪,高抒主編
海洋出版社
2002.01
《中國邊緣海的形成演化》
高抒,李家彪主編
海洋出版社
1999.09
《多波束勘測原理技術與方法》
李家彪著
海洋出版社
1994.06
《2000年的中國》
沈偉光,李家彪著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4.05
《中國絲綢城》
沈偉光,徐力鈞,李家彪,等著
人民出版社
期刊論文
Jiabiao Li, Hanchao Jian, Yongshun John Chen, Satish C. Singh, et al. (2015), Seismic observation of an extremely magmatic accretion at the ultraslow spreading Southwest Indian Ridge, Geophys. Res. Lett., 42.
Chun-Feng Li, Jiabiao Li, Weiwei Ding, Dieter Franke, et al. (2015), Seismic stratigraphy of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basin and implications for neotectonics,
J. Geophys. Res. Solid Earth, 120.
Li J B, Ding W W, Wu Z Y, et al. The propag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in the southwestern subbasin, South China Sea[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 57(24): 3182-3191.

人才培養

截至2017年,李家彪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已經培養博士研究生7名,碩士研究生2名,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李家彪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年度題目作者學位授予單位類型
2017
珠江河口三角洲近165年演變及對人類活動回響研究
趙荻能
浙江大學
博士
2016
南海西南次海盆擴張期後岩漿活動及其殘留擴張中心的縱橫波速度結構
張潔
浙江大學
博士
2016
南海台西南盆地沉積物波特徵及其成因機制研究
馬永
南京大學
碩士
2014
西南印度洋脊中段岩漿—構造動力學模式(49°~51°E):來自精細地形數據的研究
梁裕揚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14
北部灣東部末次冰消期以來的沉積記錄及現代沉積格局的形成
許冬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10
南海西北次海盆張裂特徵及擴張方式:廣角地震折射/反射特徵與地殼深部結構研究
吳振利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08
馬尼拉海溝中北段俯衝帶特徵對比及區域構造動力學研究
尚繼宏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博士
2007
海南島近海沉積地球化學研究
許冬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碩士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參考資料
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
國家海洋局二等功、三等功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1年10月
2014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4年
浙江省勞動模範
201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2016年
同濟大學追求卓越服務獎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來源
2006年04月至-
國際大陸邊緣科學組織(InterMAGIN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1年06月至-
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3)海洋調查技術與方法分委會主任委員
2012年01月至-
國際大洋發現計畫科學組織(IODP)科學評估組(Science Evaluation Panel) 委員
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
國際大洋中脊科學組織(InterRidge)聯合主席
2014年07月至2019年07月
國際標準化組織海洋技術專業委員會(ISO TC8-SC13 Marine Technology)主席
2014年11月
浙江省海洋學會理事長
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海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
浙江省石油學會副理事長
浙江大學(雙跨教授)
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兼職教授

人物評價

李家彪長期從事海底地質科學與海底探測工程技術研究,拓展了海底科學海洋維權套用的新領域,系統開展了劃界地質學和深海熱液硫化物找礦的技術理論研究,在中國大陸架劃界工程和國際海底硫化物圈礦工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工程院評)
李家彪創建的劃界地質模型保障我國東出太平洋戰略通道的同時,有效提升了中國海上軍事行動和海戰場建設保障能力。(同濟大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