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學歷:台灣大學中文系學士(1985)、中文研究所碩士(1990,)。北京大學文學博士(1995)。
經歷:曾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1994)、助研究員(1996)、副研究員(2003)、研究員(2012-2017);歷史文物陳列館主任(2013-2017)。台灣大學歷史系、中文系兼任教授(2013-2017)。2017年9月起為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甲骨學與古文字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講課程
甲骨學
甲骨文與殷商史
文字學
古文字學
訓詁學
研究方向
甲骨學、古文字學。業餘從事書法、篆刻的研究和創作。
學術成果
一、專書
《甲骨文字釋林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指導教師:龍宇純教授),1990。
《殷墟甲骨文字表》(博士論文,北京大學,指導教師:裘錫圭教授),1995 。
《景印解說‧高郵王氏父子手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史料暨典籍系列之二),中研院史語所,2000.04。
《書寫讀誦》(書法篆刻集),台北:紹農山莊,2006.07。
《當甲骨遇上考古----導覽YH127坑》,中研院史語所。2006年6月出版,2008年11月第二刷,2012年8月第三刷。
《甲骨學史の奇蹟—殷墟YH127坑の發掘と出土甲骨》(高田真菊譯,日譯本),京都:藝文書院。2008.02.18。
《文苑英華》,(慶祝史語所成立八十周年出版之「珍藏史料」專書),中研院史語所。2008.08。
《史語所購藏甲骨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史料暨典籍系列之四),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09.11。
《甲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2.03。全書四冊,2,125頁。
編著:《鑿破鴻蒙──紀念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歷史文物陳列館叢書;4),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13.10。
編著:《敦煌遺書法書選》(歷史文物陳列館叢書;6),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14.05。
《唐寫本“說文解字”輯存》,上海:中西書局,2015.07。2017.01修訂本。
《典雅勁健:香港中文大學藏甲骨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06。
二、編著目錄:
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 第二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九),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09.12。
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 第三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十),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12.03。
主編:《出土材料與新視野》(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10。
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 第四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十四),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15.02。
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 第五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十八),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17.04。
三、論文要目:
〈卜辭所見一日內時稱考〉, 《中國文字》,新18期,1994.01,頁173-208。藝文印書館。
〈論殷墟甲骨文的否定詞「妹」〉,《史語所集刊》66本4分,1995.12,頁1129-1147。中研院史語所。(A&HCI)
〈《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刪正〉,《大陸雜誌》94卷6期,1997.06 ,頁241-260。
〈釋磬聲〉,《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頁205-210。香港中文大學,1997.10.15-17。
〈商代的占卜活動〉,《歷史月刊》126期,1998.07,頁37-43。
〈從分期分類談甲骨書法風格〉,《「出土文物與書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1-20。中華書道學會,1998.10.17-18。
〈記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手稿(上)〉,《古今論衡》創刊號,1998.10,頁98-108。中研院史語所。
〈記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手稿(下)〉,《古今論衡》第二期,1999.06,頁123-132。中研院史語所。
〈甲骨文字編芻議〉,《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08,頁111-127。文史哲出版社。
〈介紹甲骨文〉,《國文天地》172期,1999.09,頁37-40。
〈殷墟發掘的甲骨〉,《古今論衡》第四期,2000.06,頁2-14。中研院史語所。
〈從甲骨文看商代的疾病與醫療〉,《史語所集刊》72本2分,2001.06,頁339-391。中研院史語所。(A&HCI)
〈「《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刪正」補說〉,《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2002.11,頁209-238。台灣學生書局出版。
〈李陽冰篆學探原〉,《史語所集刊》73本4分,2002.12,頁827-855。中研院史語所。(A&HCI)
〈論甲骨殘斷文字〉,《中國文字》新29期。2003.12,頁29-52。藝文印書館。
〈傅圖收藏的「項子京舊藏」古籍〉,《古今論衡》第十期,2003.12,頁25-38。中研院史語所。
〈龍宇純先生六書形聲說〉,《先秦兩漢學術》第3期,2004.06,頁171-184。輔仁大學中文系。
〈容庚與劉體智往來函札〉,《古今論衡》第十三期,2005.11。頁3-36。中研院史語所。
〈數字卦與陰陽爻〉,《史語所集刊》77本2分,2006.06,頁279-318。中研院史語所。(A&HCI)
〈陶拍與卦序〉,《中國文字》新31期,2006.11,頁37-44。藝文印書館。
〈甲骨上の真跡書法〉(日文),《金石書學》第12期,2007.7,頁表4。京都:藝文書院。
〈卜辭中的「望乘」── 兼釋「比」的辭意〉,《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中研院史語所。 2007.09,頁117-138。
〈宋本《文苑英華》殘頁〉,《古今論衡》第十七期,2007.12,頁53-63。中研院史語所。
〈花東卜辭的病與死〉,《從醫療看中國史》,聯經出版公司,2008.10,頁15-28。
〈甲骨文的發現與寧文之辨發覆--以王懿榮與陳介祺往來函札為例〉,《古今論衡》第十八期,2008.12,頁33-46。中研院史語所。
〈留與後人做掌故—臺靜農教授書法二三事〉,中華文物學會2009慶祝學會三十周年特刊 ,2009.03,頁82-93。
〈卜辭「爯冊」與《尚書》之「誥」〉,《史語所集刊》80本3分,2009.09,頁333-354。中研院史語所。(A&HCI)
〈沚戛的軍事活動與敵我關係〉,《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9.12),頁71-91。
〈王念孫批校本《呂氏春秋》後案〉,《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朴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頁495-503。
〈甲骨之「最」在史語所〉,《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14期,2010.12,頁89-90。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甲骨文字分合與字形研究舉隅〉,《國科會中文學門國小類92-97研究成果發表會 論文集》,台灣師大學國文學系(新文豐發行)。2011.04,頁47-53。
〈臺靜農と董作賓先生墓碑銘〉(日文),《金石書學》第16期,2011.7,頁2。京都:藝文書院。
〈論卜辭讀為「夜」的「亦」----兼論商代的夜間活動〉,《史語所集刊》82本4分,2011.12,頁577-599。中研院史語所。(A&HCI)
〈牛運震《論語注》與《論語隨筆》初探〉,《古今論衡》第二十三期,2011.12。頁131-142。中研院史語所。
〈婦好在武丁王朝的角色〉,《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3),頁79-106。
〈婦好的生育與冥婚〉,《故宮文物》355(商王武丁與後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專輯),2012.10。頁16-23。國立故宮博物院。
〈甲骨文與歷史、文化〉,《武丁與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2012.10,頁320-331。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
〈從豐豊同形談商代的新酒和陳釀〉,《出土材料與新視野》(「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9),頁189-211。
〈唐人寫經與書法美學〉,《大觀》56期,2014.05,頁90-93。
〈從商周人牲人殉論「始作俑者」的義涵〉,《台大中文學報》第45期,2014年6月,頁1-30。
〈甲骨遙綴不可盡信〉,收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何志華、馮勝利主編,《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研究》,(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12),頁255-277。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試詁〉,《古文字與古代史》第四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02),頁547-562。
〈唐寫本《說文》殘卷研究〉,《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2015.02,頁755-774。上海古籍出版社。
〈甲骨字形學──以甲骨文字分合為中心的討論〉,李永迪主編,《紀念殷墟發掘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史語所,2015.03),頁255-263。
〈國圖藏《說文木部箋異》稿本〉,《國家圖書館館刊》,2015.12。頁75-88。
〈何日章挖掘甲骨〉,《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五輯,2015.12,頁293-297。
〈實物檢視與甲骨文字〉,《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李學勤先生八十壽誕紀念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6.12),頁41-44。
社科項目:
國科會研究計畫「陳介祺與清代學術」,2006.8.1-2008.2.29。
國科會研究計畫「殷墟卜辭人物研究」,2007.8.1-2009.7.31。
國科會研究計畫「甲骨書跡研究---兼論中國書寫文化的形成」。(2010.8-2011.7)
科技部(國科會)研究計畫「新見甲骨文字研究與增補」。(2013.8-2016.7)
科技部研究計畫「《類纂》研究及新修」。(2016.8-2019.7,2017.7申請中止)
榮譽獎項
《甲骨文字編》,獲得中國大陸第28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2013)
《甲骨文字編》,獲「第二屆李學勤中國古史研究獎」一等獎 (2016.10.20)
《甲骨文字編》,獲「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 (2016.10.29)
《唐寫本說文解字輯存》,獲中國大陸「2015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