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峰(中國油畫家)

李學峰(中國油畫家)

李學峰,男,1971年生於中國內蒙古,1995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系,現為職業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大連畫院畫家。2008年獲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第五屆畫室開放展畫室藝術傳承獎;2009年獲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油畫系第五屆馬利材料藝術獎學金特等獎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學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內蒙古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油畫畫家
  • 畢業院校內蒙古大學中央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第三、四屆全國青年美展優秀獎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銅獎
創作感悟,教育經歷,作品展覽,發表刊物,重要收藏,獲獎作品,創作理念,他人評價,

創作感悟

在近幾年《吉祥蒙古系列》油畫創作過程中,注重在繪畫語言的重要性與油畫現代性的本土化,民族化,方面的探索與研究。
以草原文化為創作母題,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間木板畫石刻唐卡宗教繪畫獲取本土藝術養份,從材料美感入手,準確地把握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獨特的語言形式、構建新的繪畫語言結構。在文化語境上,注重作品的內涵表達、信念和情感的梳理,在內心的表述上。有意識的尋找本土繪畫語言的思維與表達方式,關注中國油畫的創作的文化脈絡源是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方式。
以此為基礎,強調在創作中對材料美感所激發的繪畫感覺、達到個性鮮明的藝術視覺感受, 實現傳統視覺繪畫手段與材料美感的視覺審美經驗融為一體方面的探索。

教育經歷

200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材料藝術工作室;
1995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作品展覽

2012年參加第五屆北京國際雙年展;
2012年參加最繪畫青年展;
2012年參加可見之詩 第二屆全國寫生作品展;
2011年參加首屆“藝術鳳凰”當代青年油畫作品展;
2011年參加“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30周年院慶”中國國家畫院青年作品邀請展;
2011年參加文化部主辦 藝術家眼中的當代中國—中國油畫藝術展 ;
2011年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吾土吾民系列 化境長城外 邀請展;
2010年參加中國油畫協會成立十五周年“油畫藝術與當代社會--中國油畫展”

發表刊物

美術 中國油畫 美術天地

重要收藏

中央美術學院、東協基金會

獲獎作品

2011年參加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油畫展獲優秀獎;
2009年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油畫展獲中國美術創作獎銅獎;
2009年獲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油畫系第五屆馬利材料藝術獎學金特等獎;
2009年參加“建國60周年內蒙古美術作展”獲特等獎;
2008年參加第三屆全國青年美獲優秀獎;
2008年獲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第五屆畫室開放展畫室藝術傳承獎;
2008年參加“2008造型藝術新人展”獲新人提名獎;
2007年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優秀獎;

創作理念

紙是最能體現東方文化精華的部分之一。其本身就具有豐富多元的文化觀念的象徵,中國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是人類文明傳承的特殊載體.凝聚了中華文明的經典,它所凸現的獨特的形式美感,是我創作的原點。
畫面中以紙材料為主,所作的語言研究是以拼貼語言為主體。結合材料自身的特性與紙本體疊錯形成的構成趣味來展開的,在畫面結構與肌理上尋求不可重複的偶得與具有抽象意味的結構來生成畫面。從材料本體肌理的相互重疊,擠壓,拉伸,所形成的原始美。從觀注材料技術語言的層面上轉換為注重材料本體物性與人文價值意義上的語言研究層面上來,把它做為一個文化切入點,來實現一種繪畫形式或一種觀念的表達,來構築屬於自己的“原始空間”。

他人評價

《我看學峰》
在學峰的作品裡,繪畫語言的重要性得到特彆強調。內容和形式沒有僵化地界定,而是呈現出一種整體性的抒情感與詩意,造型和色彩是牢固地結合在一起的。這種以“材料”切入的美感和形象思維,帶給我們新的繪畫感覺。同時,以此來組織形象、擴展結構、激活色彩、渲染意蘊,使學峰的藝術表現掙脫了簡單地繪畫空間制約,得到了相對更自由,更富於藝術表現的畫面效果。
近些年來,學峰展開了一系列具有自己風格面貌的形式探索和藝術實踐。和眼下許多立志於對藝術語言進行不懈地追求、提煉、完善的中國油畫家們一道,學峰從自己的辛勤探索中向我們展現出了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鮮活地人格魅力和語言特點。我感覺到他已經明確地找到了自己的突破點:從材料美感入手,準確地把握材料在藝術創造中的特殊地位,確立自己的語言形式。認真地構建具有時代特徵的繪畫語言,刻苦地探索和澆築自己的色彩結構。並且以此為基礎,突出自己對西方美術傳統的感悟,激發自己對材料的美感的認識,也強調了自己對繪畫的規律、個性表現的美感。
這幾年來,他進行了許多材料實驗,同時涉及了許多諸如抽象、寫意、等各個繪畫語言的範圍。因此,能到許多行家同道們的讚許和認可也絕非偶然。可以說,學峰已經向我們展開了他具有獨特面貌的形式語言的魅力,顯示出他創作道路的寬闊的前景。
把“材料”的運用和表現做為進入繪畫本體的切入點,以此來進行對美感、形象思維和造型藝術規律的研究,肯定是一條正確的“入門”之路。靜觀西方當代藝術的發展、變化,深入對西方傳統藝術的研究和探索,使許多中國油畫家明確地認識到材料與技法對繪畫本身的發展,對藝術本體的規律的認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簡略地回顧一下油畫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如果沒有中世紀後期對於濕壁畫技法的研究和發展,不可能推進“丹培拉”技法的產生和發展,而“丹培拉”技法又催生和發展了油畫技法,使油畫這種更完美地表現形式得以在北歐及全歐洲開展。而逐漸趨於完善的油畫技法,更加推動了西方繪畫的整體進程。許許多多地大師和其傑作的產生,都和他們對油畫材料與技法的研究和完善密不可分。正是這種對用油、用色和用筆的獨特的技法和整體表現,更加凸顯出歐洲文化的特色,掀開了西方的藝術在整個人類文化發展歷史中燦爛的一頁。
我在2009年去東京時,看過一個關於印象派的大型回顧展。特別注意到策展人開闢的一個展區,在那裡展示的是一批19世紀初時由工廠大批量製作的管裝油畫材料。它讓人們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正是由於這些攜帶方便的管裝顏料,使許多畫家能夠走出畫室,直接接觸大自然,因而推動了新的“寫生”觀念,而這種觀念也因此開拓了藝術家的視野,推動了藝術家對新材料和新技法的研究,這種表現大自然的時代觀念,催生了“印象派”的產生和發展。材料與技法影響藝術進程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進入當代,藝術中關於“材料”的內涵與外延更加擴大,資訊時代的傳遞與交流方式也在發生質的改變,但“材料”做為藝術的重要載體的決定作用並未改變。從藝術本體上來看,形式以及材料的語言表現仍然是中國油畫家當前主要課題之一。
學峰站到一個很高的平台上,這和他這些年來的不斷進取和刻苦努力密不可分。保持自己的真誠、坦率、深厚的品性,加強對西方藝術傳統精華的研究與探討,強調發自內心的感受,不斷豐富自己對主題的確立,對人格的培養,而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和魅力,是學峰一貫堅持的方向。
我一向認為:被稱作“藝術家”的人們,畢生要努力做的事,莫過於對自身喜愛的藝術語言的追求、提煉與完善。或者說,一個藝術家的使命就是藝術創造。而藝術創造,實際上就是破譯未知的難題,就是對主動選擇的目標的知難而進。——既不願踩著別人的腳印走,不照抄別人,也不重複自己。藝術家的人格魅力體現在他在完整地表現了自己個性和內心主觀感受的同時,又在不負於歷史和文化的使命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讓大家與學峰一起努力,創作出不負於時代的作品。
——砂金,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讓海風吹過了我們的臉》
今年夏天和畫友們一同到大連的海王九島,我有機會近距離看學峰的油畫風景寫生。學峰敬業,在寫生現場,他比別人到得早,比人別收工晚,作畫時幾乎不說話。當把各人的寫生作品放在一起時,他的畫面卻總是顯得最精煉。此前看過他的鼓浪嶼寫生,曾被那組飽含創作衝動的寫生作品感動。原以為這樣大氣的畫,作畫時的情景必定是筆走龍蛇,暢快淋漓。這次才知道他的耗時和傾心費力。
有足夠的儲備才會有選取的可能。如果把掌握材料技法和掌握繪畫語言比做畫家所掌握的資源,學峰在這次寫生時走的是“低碳”的路線。能夠做到擁有而不揮霍,這是畫家的修為所自。有這樣的境界,作品才會更珍貴。當然,畫家也會因此而更辛苦。
把材料技法語言的預期效果納入構思立意,我往往想不到,尤其是面對繽紛複雜的景物。原因是景物太動人啊,急得手忙腳亂啊!學峰就不同了。運用材料技法對他是一種自覺的意識。或許有的人會認為,搞這一路的往往有材料強迫症傾向,一不留神就成了“材料控”。但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很狹隘。起碼,我所見到的學峰在寫生時不是“材料控”,而是在“控材料”。他的材料技法武庫對於畫海濱風景,應該算是充裕的,在這次的寫生中,卻只選取了一個比較單純的材料技法。他以“直接厚塗”作為主戰武器,在設限的材料技法構架內運作。他的寫生畫面上的各個面·線和點,在體現畫家的造型意圖的同時產生厚重的肌理美感,濃烈地表現了他的即景感受。畫面上,直白地展露著畫家運筆的“流”與“滯”,“放”與“收”的變化,讓觀眾分享畫家的塗寫過程,分享他的製作體驗。學峰的即景油畫寫生,能用刷子解決的地方,不會用小筆去拼湊。欣賞他的這組畫,要特別留心看筆觸的接合處的堆積肌理,有偶然獲得保留下來的,更有反覆運筆經心營造的,真的很奇妙。
並不是只有抽象的繪畫作品才能把材料技法做到極致。學峰有大量的具象作品,但他所創造的形象往往與景物對象有差異,這是被現代文藝理論稱作形象“間離”的一種創作故意。 他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善於通過“間離”強化他的“心象”,也得益於他善於把握形象“間離”的尺度。這使他的畫面形象總能處在似與不似之間。有一點值得特別關注,他的寫生畫面中的“形象”不是物象的羅列,他把更大的興趣點放在對畫面整體構成有決定性影響的“大物象”——“象”的整體結構上。
我們的注重材料技法的繪畫踐行者,大多有條件色寫生的功底,如果不把它當做包袱,便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的特色。學峰的包括《蒙古吉祥》在內的大部分畫作,都潛藏著他對繪畫中的光色條件的敏悟。有了這樣的素質,才使他有可能借鑑光色條件繪畫中的大色塊關係,把它用於他的“心象”寫生,並且用得很“貼”。
只有了解了學峰的即景寫生,才能完整地讀懂學峰,讀懂他的大創作。他的海濱風景寫生與他的大創作《蒙古吉祥》相比,沒有那樣的華麗,卻同樣是來自凝重的學峰,是另一個側面的學峰畫作。
——毛本華,藝術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