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三首

《李夫人三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組詩。此詩借史言心,李商隱借漢武帝李夫人事,悼念早亡的妻子王氏,營造遙遠而悽美的意境,述說款款深情。全詩運用多重意象與神話傳說,營造不可捉摸的氛圍,奇思妙想,婉轉多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李夫人三首
  • 作品別名:雜歌謠辭·李夫人歌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李商隱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李夫人三首
其一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
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
其二
剩結茱萸枝,多擘秋蓮的。
獨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其三
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
壽宮不惜鑄南人,柔腸早被秋波割。
清澄有餘幽素香,鰥魚渴鳳真珠房。
不知瘦骨類冰井,更許夜簾通曉霜。
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李夫人:漢武帝寵妃、李延年之妹,貌美早卒。《全唐詩》此詩題目為《雜歌謠辭·李夫人歌》。
  2. 一帶不結心:梁武帝蕭衍有所思》:“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
  3. 兩股:兩根絲帶。髻:髮結,盤於頭頂左右兩邊。
  4. 白茅:古人以白茅草祭祀。
  5. 星替:星辰黯淡無光。
  6.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古人認為佩戴裝有茱萸的香囊可以辟邪,王維有詩“遍插茱萸少一人”。
  7. 擘:剖開、分開。的:蓮子。《詩義疏》:“青皮裹白子為的。”
  8. 波光:屈原招魂》:“嬉光眇視,目曾波些。”
  9. 彩囊:《述征記》:“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取百草頭露,洗眼眼明。”
  10. 蠻絲:南方少數民族所產之絲。條脫:臂飾、腕飾。
  11. 妍眼:媚眼。香屑:百和香屑,由多種香料配製而成。費泉詩:“衣熏百和屑,鬢插九枝花。”
  12. 壽宮:供奉神的宮殿。鑄南人:無解。或南金之訛誤,言不惜以金鑄其像也。
  13. 秋波:一作“秋眸”。
  14. 鰥魚渴鳳:皆詩人自況之語。
  15. 冰井:藏冰井室。
  16. 土花:青苔。李賀詩:“三十六宮土花碧。”
  17. 蒼蒼:一作“蒼黃”。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其一
一根帶子不能將兩個人的心意結在一起,兩根絲帶才能擰成髮帶固定髮髻。
多謝祭祀神明的人的好意,月亮隱沒,哪裡是暗淡星辰可以代替的?
其二
多用絲線將茱萸枝條編織起來,以便避開災禍;多剖開蓮子以憐己之子。
王氏雖死猶生,獨自一人仿佛還能感受到她清澈的目光,那淚珠即使用來盛放露珠的五明囊也無法貯藏。
其三
絲線繫著腕釧,媚眼栩栩如生,仿佛能聞到百和香屑的味道。
供奉神像的宮殿,不惜用金子鑄造畫像,畫中的明眸仿如昨日,令我斷腸。
幽室清澄,似有餘香,思念亡妻,就如同鰥魚渴鳳。
不知道一身瘦骨已經好似藏冰井室,連曉霜侵簾都沒有察覺。
墓地淒涼,青苔已生,愁雲漫天,黃河水想要流盡,然而愁緒就如蒼茫無盡的青空,綿綿不絕。

創作背景

這是一組悼亡詩。李夫人是西漢人,是李延年之妹,李延年曾作“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誇讚李夫人的絕世美貌。李商隱此詩借漢武帝與李夫人事,以悼念早亡的妻子王氏。

作品鑑賞

起句“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鬢”,以單絲不成線起興,而感嘆愛情需夫妻二人情投意合才能宜其家室,暗示“一帶”則悲,“兩股”則喜。次句筆觸宕開,詩人仿若由眼前之景產生聯想,從人間而至天上,思緒萬千。古人認為“白茅”可以通神,用它祭祀可以讓九天之上的神祇享用到貢品。而“慚愧”又從玄邈的祭祀儀式回歸現實,以生無可奈何之慨,營造悲傷的氛圍,應和“一帶不結心”。以虛寫實,悼亡的主旨漸漸明晰,卻又尚待坐實。“月沒教星替”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暗淡的星辰是無法替代那皎潔的月光的,正如王氏在詩人的心目中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暗含唯有“月”才是“日”一生的伴侶,呼應“兩股方安鬢”。
茱萸可以辟邪,蓮子諧音憐子。“剩結茱萸枝,多擘秋蓮的”仿佛能聽見詩人反覆叮囑的聲音,他害怕所掛念之人遭遇不測,不由得絮絮叨叨,流露擔憂和祝福的情緒,真誠感人。這叮嚀之語,或許是離別前的溫情,或許是各在一方的互相牽掛,無論怎樣都沾染上了離別的哀愁,正如下句所言“獨自”。她眼裡的淚光,既如同星辰般閃耀,又如同露珠般晶瑩,即使用來盛露的彩囊也無法盛放,因為它是那么珍貴、那么鮮活。此四句描寫細膩,畫面可感,朦朧中似有悲意,卻不做生死之語。
“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描摹畫中所見王氏形象,眼波流轉,似乎可以聞到香屑的味道,仿若一幅傾國傾城的仕女圖,以美寫悲。下句轉入生死相隔的悲涼之象,“壽宮”一片死氣沉沉的莊嚴肅穆,目睹此情此景,詩人望見王氏那仿若栩栩如生的畫像,不禁痛心斷腸。用一個“割”字,表達天人永隔的悲痛,就如同並非是兩個單獨個體的離合,而是一個生命體被硬生生剝奪了最重要的部分,變得殘缺不堪,詩人用情之深到了極致。“鰥魚渴鳳”四字一出,悼亡主旨昭然若揭,形象地描摹出詩人悲痛過度的神態。下句緊承上句而來,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異曲同工,且更為悲切。結句轉入對王氏墓地的描寫,渲染淒涼蕭瑟之景,“茫茫”與“蒼蒼”兩個疊音詞的連用,哀婉之情綿延不絕。全詩運用多重意象與神話傳說,營造不可捉摸的氛圍,奇思妙想,婉轉多情。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