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磊(華北軍區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大磊(1910年-1988年6月25日),又名李方成,大名縣沙圪塔鄉南賈莊村人。自幼讀書,1926年暑期考入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27年3月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27年至1937年在大名、清豐、南樂、館陶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大磊
  • 出生地大名縣沙圪塔鄉南賈莊村
  • 出生日期:1910
  • 逝世日期:1988年6月25日
  • 畢業院校:第七師範學校
  • 主要成就:在家鄉組織民眾,武裝民眾,建立抗日游擊武裝,打擊日軍
人物簡介,個人經歷,防空尖兵,

人物簡介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家鄉組織民眾,武裝民眾,建立抗日游擊武裝,打擊日軍。1938年7月參加八路軍,任大名城北區抗日游擊隊大隊長。1940年3月,任冀南軍區第二支隊司令員,指揮部隊展開一系列破襲戰、伏擊戰,配合主力重創日軍。同年8月,到北方黨校學習,1941夏,學習結束後,先後任冀南一分區二十六團政治處主任、冀南軍區一分區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員。1943年3月,任冀南一分區副司令員兼衛東支隊司令員。這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軍大規模“掃蕩”,鬥爭環境十分艱苦,他始終以高昂的抗日熱情帶領部隊堅持游擊戰爭,尋機打擊敵人。他所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冀南地區很有影響。1944年秋,任冀南三分區副司令員,不久赴平原分局黨校學習。學習結束後,他率部參加了肥鄉和成安戰鬥,同日偽軍作戰。

個人經歷

李大磊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南軍區九分區副司令員,1947年解放安陽時,他率部攻擊敵人機場,勝利完成殲敵任務。1948年任華北野戰軍十四縱隊四十二旅副旅長。相繼參加豫北黃河大鐵橋及獲嘉、新鄉一系列戰鬥,戰功卓著。後任華北軍區七十軍二一O師副師長。
建國後,1950年3月調任華北軍區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上海“二·六大轟炸”後,奉命率部赴上海執行防空任務,先後任華東軍區上海防空指揮所副主任,華東軍區高炮三師師長,華東軍區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華東軍區空炮指揮所主任等職務。他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的情況下,認真負責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1956年後,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防空監察處主任監察員,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研究部古代兵法研究室主任,戰爭理論研究部顧問等職。他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軍事思想,努力鑽研中國歷代軍事理論名著和中國軍事歷史,先後主持編寫出版的有:《中國歷代戰爭戰略問題》、《吳子譯註》、《三略譯註》、《投筆膚談譯註》等著作,同時在中國歷代兵要地誌軍事制度,武器裝備等軍事歷史學領域,廣泛地蒐集了資料,進行了卓有成效地研究,作出了貢獻。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8年6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防空尖兵

早在1948年8月9日,中央軍委針對一些城市相繼解放,國民黨空軍的空襲日益增多的形勢,提出城市要地實行“積極防空”的方針。到1949年底,共有16個高射炮兵團,分別部署於瀋陽、鞍山撫順、北京、上海、南京、武漢、長沙等地。1950年2月6日,國民黨空軍大規模轟炸上海後,中央軍委對加強城市要地防空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相繼建立了防空指揮機構和防空組織,組建了一批防空作戰部隊。1950年3月至5月,先後組建了3個高射炮兵師:3月12日,由河南警備第2旅所屬機關和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高射炮指揮所合併在武漢組成高射炮兵第1師,由蔡愛卿任師長,程明任政治委員。該師下轄第1、2、3、9團,部署在雷州半島、廣州、武漢等地。4月12日,以駐東北地區的高射炮部隊為基礎在瀋陽組成高射炮第2師,由謝興華任副師長,孫文采任政治委員。該師下轄第4、5團,部署在瀋陽、鞍山、小豐滿等地。5月13日,由淞滬警備司令部高射炮指揮所與陸軍第100師師部合併,組成高射炮兵第3師,由李大磊任師長,楊漢林任政治委員。該師下轄第11、14、17、18團,重點部署在上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