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奇台醫院黨委書記)

李夢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奇台醫院黨委書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夢桃,男,漢族,上海市人,中共黨員。1948年出生,1964年支邊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現任農六師奇台醫院黨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夢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48年出生
  • 職業:醫院黨委書記
  • 畢業院校:上海楊家渡國小
  • 信仰:馬列、毛澤東思想、共產主義。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民眾讚譽:哈薩克人民的好兒子
個人履歷,工作經歷,從醫過程,北塔山牧場之行,事件一,事件二,主要榮譽,外界評價,

個人履歷

1964年6月畢業於上海楊家渡國小,1964年6月上山下鄉參加新疆建設,被安置在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馬橋農場(今前身)。由於工作積極,接受勞動鍛鍊三個月後,就被調場醫院任護士。雖然只有國小文化程度,又沒有接受專業培訓,但老同志的熱心傳、幫、帶和自己努力下,他很快就掌握了一般的醫療護理技術。
1970年10月,李夢桃被調到位於中蒙邊境的北塔山牧場工作。北塔山是阿爾泰山系的一條山脈,海拔3287米,綿延數百公里,山區面積達2713平方公里。山區氣候十分惡劣,變化無常,全年無霜期僅有60多天,平均氣溫才2.4攝氏度,年降水量僅100多毫米。

工作經歷

李夢桃,1964年支邊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現任農六師奇台醫院黨委書記。位於中蒙邊境的北塔山牧場,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均氣溫只有2.4度,居住著漢、哈薩克、蒙古、回、藏等5個民族,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李夢桃熱愛邊疆、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堅持為牧民行醫40多年。他開始學的是兒科,看到牧民高度分散,什麼樣的病人都可能遇到,就刻苦鑽研醫學知識,在較短時間掌握了內科、外科、婦產科、五官科等的一般醫療理論和技術,成長為全科醫生。為了更好地為少數民族民眾服務,他還自學了哈薩克語,治病救人的同時積極宣講黨的民族政策。多年來,他靠著一匹馬、一個藥箱、一件羊皮大衣、一塊氈子和一支槍,常年往返於幾百個放牧點之間,為牧場的職工民眾、牧民和邊防戰士送醫送藥。為了搶救民眾的生命,不管白天黑夜,不論路途遠近,接到病情立即出診。行醫過程中,他多次遇到惡劣天氣,發生意外險情,始終無怨無悔。這些年,他走遍了牧場的每道山嶺,累計行程26萬多公里,救治病人2萬多人次,接生800多個嬰兒,贏得了牧區人民的尊重和愛戴,被譽為“哈薩克人民的好兒子”。
李夢桃在北塔山行醫的照片李夢桃在北塔山行醫的照片

從醫過程

2000年3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某師的一家賓館。兵團“做人民滿意公僕”先進事跡報告團入住在這裡。在一間窗明几淨的客房裡,一位身材瘦小、面孔黝黑的中年男子,兩眼深情地眺望遠方,不禁滿腹心事:出來一個多月了,時間太長久了,牧民的羊群要產羔了,該派醫療隊下去啦;開春人忙,病也多,我得趕快去看看啊……這個人,就是報告團成員之一,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兵團優秀共產黨員、農六師北塔山醫院院長、黨支部書記李夢桃。 從黃浦江邊到北塔山下李夢桃是上海支邊青年。1964年,國中剛畢業年僅16歲的李夢桃,回響黨和國家支援祖國邊疆、開發建設大西北號召,毅然從黃浦江畔來到天山腳下,開始了他紮根邊疆30多年的艱苦人生歷程。起初,李夢桃被分配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的馬橋農場。他先是被安排在連隊的大田班務農,由於工作出色,人又聰明伶俐,領導就把他抽到團部衛生隊學醫。幾年後,李夢桃成了一名兒科醫生。
李夢桃李夢桃

北塔山牧場之行

1、原因
1970年,由於北塔山牧場急需醫務人員,師組織部門決定調李夢桃到那裡去當衛生員。李夢桃也正想到更邊遠艱苦的地方去磨鍊自己,於是二話沒說,行李一背就上了汽車。經過幾個晝夜的顛簸跋涉,李夢桃終於來到了北塔山牧場。一下車他就傻了眼,心也跟著涼了半截。北塔山是橫亘中蒙邊境、綿延數百里、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的一條山脈,山體縱橫交錯、雜亂無章,山里光石禿嶺、少有樹木,山區氣候條件惡劣,生態環境嚴酷。有人曾編過這樣的順口溜:“出門就是山,遍地沒莊稼;風吹石頭跑,張嘴沙打牙。”這不僅與李夢桃曾經十分熟悉的南國風光有天壤之別,也跟他來之前所想像的綠草茵茵花爛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景象相去甚遠。北塔山牧場是農六師於50年代初在北塔山腹地組建的團場,也是該師最偏遠的一個團場。牧場距師部和烏魯木齊500多公里,離最近的奇台縣城也有200多公里。場部當時連一個郵局、銀行營業所、商店、飯館都沒有,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路,人們下一次山十分困難。當時,牧場哈薩克族占80%以上,其他為漢、蒙、回、藏等民族。
2、結果
場裡有5個牧業隊,分為150多個放牧點,散落在群山之中。李夢桃被分到牧業二隊,隊部在一個叫烏拉斯台的地方。李夢桃背著藥箱帶著行李到烏拉斯台報到,隊上發給他一匹馬、一件光板羊皮大衣、一雙氈子和一支步槍,他便開始正式上班了。哈薩克素有“馬背民族”之稱。北塔山的牧民大多數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牧業點面廣、點多、流動性大,李夢桃只好隨牧業點的遷徙而奔波,為牧工們送醫送藥。山裡的天氣變化無常。夏季乾旱少雨,大風能把氈房卷上天空;冬天大雪封山,雪深沒膝、糧草斷絕;突來的冰雹能把牛羊砸死打傷……山裡的牧工生活非常艱苦,一年到頭都吃不上蔬菜,就是喝奶茶、吃優酪乳疙瘩、啃玉米面饢。李夢桃一時難以適應這裡的生活。吃飯食道被劃破出血,嘴上起滿了泡,幾天解不下大便。由於長時間洗不上澡,身上長了很多虱子,只好把頭髮剃光,把衣服脫下來用石頭砸。晚上,躺在四面透風的氈房里,聽著呼嘯的山風和野狼的嚎叫,想起遠在故鄉的父母兄弟,眼淚溢出了李夢桃的眼眶……

事件一

1、事件起因
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的生命和健康
在李夢桃情緒消沉、思想開始動搖的時候,有兩件事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從而堅定了他紮根北塔山的決心。一件事平平常常。有一天,李夢桃騎著馬出去巡診,到最後一個牧業點時,藥箱裡的藥品已所剩無幾了。牧民們一見他,都像盼到了救星一樣,興奮地喊著:“多古都爾李(哈語:李醫生)”、“喬(小)李子、喬李子!”圍著他噓寒問暖,並述說著自己的病情……當後到的牧工看見他的藥箱已經空了,便什麼也不說,臉上帶著理解的憨笑,拖著病體趕著羊群,又默默地離去了。這情景在李夢桃的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另一件事聽來令人難以置信。1971年,李夢桃護送一位患急性闌尾炎的病人到山外的奇台醫院做手術。幾天后病人便痊癒出院了,可他們卻在山下足足等了半個多月,才搭上一輛上山送糧的卡車,回到了北塔山。牧場缺醫少藥的落後狀況,牧工們樸實善良的品質,北塔山各族人民屯墾戍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李夢桃,使他感到了做一個北塔山人的光榮和自豪,促使他全身心地去為他們服務。
2、事件發展
在民族兄弟的幫助下,李夢桃憑著勤奮好學的精神和聰明靈活的頭腦,很快學會了騎馬和哈族常用語,並逐漸適應了哈薩克牧民的生活風俗習慣,醫術也不斷長進。由於傳統習慣的影響,牧區的婦女大多在氈房裡生孩子,常常造成母子死亡或落下其他疾病。遇上難產的孕婦,牧民們就用駱駝和馬往場部或山下送,往往走到半道產婦就死了。一次,有個叫努爾哈依夏的年輕產婦在氈房生孩子時難產,這家人把李夢桃喊了去。當時產婦發癲癇等症狀,生命垂危。由於醫療條件太簡陋,加上沒有經驗,雖經全力搶救,小孩終於娩出,但產婦的命卻沒能保住。李夢桃難過得落下了眼淚,主人卻勸慰他:“這不怪你,喬(小)李子,你已經盡力了。”這件事給李夢桃很大震動。從那以後,李夢桃鑽研業務更刻苦了,工作熱情更高漲了,對病人更加認真負責了。氈房裡,油燈下,馬背下,他如饑似渴苦讀苦背苦練著;他用微薄的工資買來醫療書籍,訂了醫藥刊物,汲取著醫學知識的養分。在較短的時間裡,他就掌握了內、外、婦產、五官科方面的一般診療理論和技術。
3、事件影響
在北塔山的廣大牧區,流傳著許多李夢桃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動人故事。1974年冬天,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有個牧民騎馬來找李夢桃說,牧民開麥的妻子難產,孩子一天一夜都沒生下來,產婦已經處於昏迷狀態。李夢桃立刻背上藥品和醫療器械,騎馬奔波20多公里趕到了開麥家。在此之前,牧民們在產婦身旁鳴放獵槍,敲打馬皮,想用驚嚇的辦法使孩子生出來,但都沒有奏效。李夢桃立即對產婦進行檢查,發現胎兒橫位,他馬上為產婦做了外倒轉術,並守候在產婦身邊一整夜,直到產婦安全分娩。開麥見妻子甦醒過來,又聽見孩子哇哇的哭聲,激動地拉住李夢桃的手,叫他給兒子起個名字。這時一輪紅日正從東方升起,李夢桃便對開麥說:“就叫‘向陽’吧!”現在向陽已經長成了大小伙子,當上了汽車司機。離場部80多公里的賽里灣,有個女牧工叫白提曼,是個寡婦,一個人拉扯著未成年的孩子,放著一群羊。白提曼因患尿路感染,血流不止,病情嚴重。一天,她感到自己活不成了,就把孩子叫到跟前,含著眼淚囑咐他們,要照顧好自己,放好羊……李夢桃知道此事後,騎上馬走了兩天兩夜趕到賽里灣。經過精心治療護理,白提曼恢復了健康。她拉過孩子給李夢桃磕頭,眼噙淚花道:“熱合買提、熱合買提(哈語:謝謝)!你真是我們全家的胡牧哈路其(哈語:救命恩人)啊!”
4、事件結果
李夢桃不僅全心全意地為北塔牧場的民眾服務,還滿腔熱情地為周邊一些縣鄉的農牧民治病療傷。一年冬天,富蘊縣有個牧工在北塔山牧場的一個牧業隊附近放牧。他有個不滿周歲的女兒得了心衰病,病情十分危急。李夢桃聞訊後,當即叫上另外一位同志,騎著馬和駱駝上了山。路上遭遇了大風雪,馬和駱駝不能行走。兩人只好依偎著馬和駱駝,在風雪中捱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雪停了,他們又忍著飢餓和寒冷,用手扒雪開路,繼續向前趕路。到過那位牧民家後,他們顧不上喝口奶茶吃塊饢,就投入了緊張的救治工作。經過7天的努力,終於使患病的小女孩轉危為安。那個牧民感激地拉著李夢桃他們的手說:“是你們北塔山的醫生救了我女兒的命,等她長大了,我一定叫她嫁到你們北塔山去。”後來這個女孩長大了,真的成了北塔山人的媳婦。幾十年來,李夢桃走遍了北塔山的山山嶺嶺、溝溝壑壑。過冰灘,他從馬背下掉下來摔傷過尾骨;爬山樑,他從幾十米高的山坡上滾下來跌斷過脊椎;他不止一次在黑夜裡出診,連人帶馬落入山泉;他不止一次在暴風雪中迷失了方向,是哈薩克牧民把他救回氈房……30年來,他用信念戰勝了軟弱,用堅毅攻克了困難,用頑強驅散了疲憊,用醫術和愛心,從病魔和死神的手中解救了一個個患者。

事件二

1、事件起因
做各族人民最忠實的兒子
北塔山牧場的各族民眾在長期的共同生產、生活中,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感情,湧現出許多民族團結進步的典型,李夢桃就是他們中的一個代表。李夢桃經常跟人談起幾件往事。一件是他剛到北塔山不久,有一年開春接羔季節,他騎著馬去山裡巡診,遇上大雪封山迷了路。正在凍餓交加、人困馬乏的時候,一個哈薩克牧民出現了,他跳下馬來,跑上前把李夢桃抱下了馬,脫下自己的大衣把他緊緊裹起來,又從懷裡掏出一塊帶著體溫的饢來遞給了他,然後把他帶到了目的地。還有一件是在他巡診回來的路上,胃潰瘍的老毛病突然犯了,疼得他臉色煞白,冷汗直淌,趴在馬背上不能動彈。識途的老馬,將他馱到一座氈房門前。哈薩克老阿塔(哈語:大爺)把他抱進了氈房,布魯根老阿帕(哈語:大媽)將家裡僅有的一點白面做了一碗熱騰騰的麵條端到他的面前,而他們自己的子女卻在啃著玉米面饢。晚上他們把家裡惟一一條棉被蓋在李夢桃身上,而他們自己卻蓋著氈片和光板羊皮大衣。
2、事件發展
每當說起這些事情,李夢桃都是滿眼熱淚,哽咽著說:“這么好的民族兄弟,這么好的人民民眾,我要不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我的良心何在,責任心何在?”正是憑著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醫務工作者對廣大人民民眾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李夢桃不斷地充實著自己,豐富著自己,磨礪著自己,不僅自修完了中專和大專課程,還晉升為主治醫師。1981年他被調到場部醫院。1987年他被提拔為醫院院長、院黨支部書記。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牧場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91年,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經過李夢桃的多方努力,一座嶄新的醫院在場部拔地而起,了卻了李夢桃和牧場人幾十年的心愿。醫院的規模雖不算大,卻擔負著全場職工家屬及駐地部隊和友鄰單位的醫療保健任務,對牧區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邊防鞏固和百姓安康起著重要作用。
3、事件結果
長期以來,由於北塔山地區環境差、生活苦,牧場很難留住人,醫院需要的人才也是來了不久又走了。李夢桃上任時就下決心要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醫務人員,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醫療隊伍。他剛到北塔山時,醫院還沒有一名少數民族同志。在場裡的支持下,經過李夢桃和他的同事們的多年努力,一批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醫務人員成長起來。現在醫院的30多名醫務人員當中,哈族同志占了75%。北塔山牧場醫院就像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同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和睦相處。每逢古爾邦節等少數民族節日,漢族同志就主動到醫院值班;每逢過春節,少數民族同志又主動值班。這已經成了牧場醫院的慣例。30年來,李夢桃有許多機會可以離開北塔山,但他沒有走,他捨不得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捨不得這裡的各民族兄弟,這裡的牧民需要他。

主要榮譽

由於事跡突出,被譽為“北塔山之魂”、“牧人之子”的李夢桃連續多年被評為牧場和師優秀黨員,1999年被新疆自治區授予“吳登雲式先進醫務工作者”稱號,2000年又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醫務工作者和兵團民族團結進步模範。2001年7月,李夢桃被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並應邀赴北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2004年又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6年6月,李夢桃被任命為農六師奇台醫院黨委書記。
2007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新疆石河子視察期間與兵團老軍墾、老知青和戍邊英模代表進行了座談。在聽完李夢桃的發言後,溫總理飽含深情的對他說:“上海知識青年為開發建設邊疆和保衛祖國邊防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向你們表示感謝……”最後一起合影留念。

外界評價

工會主席哈不拉哈提說,任何人有病都願意找“喬李子”醫生。雖然現在“喬李子”是北塔山牧場醫院的院長,但他心裡始終裝著牧場的民眾,幾乎所有牧民家中的情況他都熟悉,腦子裡有一本明白賬。每到牧區最需要醫生的時候,總是能看到他或他派來醫生的身影。李夢桃是忠實實踐江澤民總書記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優秀共產黨員,是哈薩克牧民最信服和尊敬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