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昆

李壽昆,生於1947年,字楚石,號醜石,武漢市人,是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文化名人,文化藝術活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壽昆
  • 出生地武漢
  • 出生日期:一九四七年
  • 職業文化名人、書畫家、瓷器藝術家、教授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理念,文物收藏,藝術成就,

人物簡介

文化名人、書畫家、瓷器藝術家、教授李壽昆, 雲英閣李壽昆工作室,現任元豐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德國中國傳統文化及養生協會榮譽主席、湖北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道教武漢長春觀文化顧問、道教重慶縉雲山紹龍觀特別顧問。
李壽昆

人物生平

李壽昆,生於一九四七年,字楚石,號醜石,武漢市人。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文化名人,文化藝術活動家。著名中國書畫家、金石篆刻家,卓有成就的瓷器藝術家。李壽昆是著名國畫家徐松安的關門弟子,早年跟隨徐松安研習繪畫、書法和篆刻,後又師從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先生,深入研究歷史、宗教及中華元典文化。“文革”期間,李壽昆一直在武漢書畫院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被借調到北京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1983年,李壽昆擔任著名導演李翰祥的秘書兼副導演,參與拍攝電影《火燒圓明園》。在北京工作4年期間,他還創作了電影劇本《大漠紫禁令》,1986年,該片正式上映。曾獲美國南加州 2006 年度傑出藝術貢獻獎,洛杉磯市榮譽市民及美國新墨西哥州波塔麗斯市市長贈送的城市金鑰匙。曾擔任影視編導,大型文藝、電影、音樂、戲劇、美術活動的策劃人及編導。現任元豐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德國中國傳統文化及養生協會榮譽主席、湖北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道教武漢長春觀文化顧問、道教重慶縉雲山紹龍觀特別顧問等職。
十餘年來,多次在法國、德國、中美洲、香港、台灣國父紀念館及國內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德國南威州大學舉辦畫展、瓷器作品展及文化講座。作品被國內領導人及各界人士廣泛收藏。現在北京和武漢、江西景德鎮設有個人工作室,全心致力於各門類藝術作品的創作,收藏以及在國內外各地舉辦宗教、文學、藝術等多領域的人文講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真、善、美。
李壽昆是著名國畫家徐松安的關門弟子,早年跟隨徐松安研習繪畫、書法和篆刻,後又師從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先生,深入研究歷史、宗教及中華元典文化。“文革”期間,李壽昆一直在武漢書畫院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被借調到北京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1983年,李壽昆擔任著名導演李翰祥的秘書兼副導演,參與拍攝電影《火燒圓明園》。在北京工作4年期間,創作了電影劇本《大漠紫禁令》,1986年,該片正式上映。 武漢地方志記載 80年代,陳作丁諸文龍魏康祥黃志黃志無之)、樂建文劉一原合作《萬里長江圖》(巨幅長卷150米),中國美協主席吳作人題寫畫名 《萬里長江圖》,在中國美術館和深圳美術館展出,在人民日報、星島日報及香港文匯報等海內外各級報刊上報導。在全國獲得讚譽。
1989年始,李壽昆出國遊學。在5年的時間裡,他走遍全世界40多個國家,每到一地都致力於傳播中國文化。在國外講學期間,他發現國內許多珍貴文物流落國外,痛心不已,於是儘可能的出資將這些文物購回。
1999年,正在德國講學的他,應歐盟一位官員的邀請,到對方家中做客。在這位官員的家中,他看到了許多中國瓷器。官員對他說:“中國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就是瓷器”,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他,“作為一名學者,如果不對中國瓷器有所了解,將是一種人生的缺失”。
2000年4月21日,他來到瓷器之都景德鎮,著手研究瓷器。他將中國傳統書法及寫意花鳥山水創作手法,成功運用到青花釉里紅瓷器燒造之中。他還參與策划起草了景德鎮御窯歷史文化博覽園的設計方案,整體恢復陶瓷工業項目,得到了中央有關領導的批示肯定。
2006年,李壽昆率武漢民間經濟文化代表團訪美,其書畫瓷器作品被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加州州長施瓦辛格、參眾兩院多位資深議員及朱莉婭音樂學院、勞倫斯工學院等多所大學收藏,還獲得美國南加州2006年度傑出藝術貢獻獎、洛杉磯市民和新墨西哥州波塔麗斯市城市金鑰匙等多項榮譽。

人物理念

身為武漢人的李壽昆,對荊楚文化情有獨鐘
如何看待如今流行的文化?如何讓高雅文化推廣開來?如何定位荊楚文化
李壽昆:文化是意識形態和經濟的集中反映,是社會公器。如今,社會上低俗文化泛濫。像郭德綱和小瀋陽就是低俗、媚俗、庸俗、惡俗的文化。高雅藝術不主動占領市場,低俗文化就會有市場。
文化大革命”時期,對文化的禁錮,使得人們的文化生活比較單調,枯燥乏味。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比較自由,這就刺激了人們的感官欲望。快速發展的經濟生活,包括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使得人們只願接受“快餐式”和刺激感官式的東西。但是物極必反,不能一味的放任。說這些,並不是不需要民俗的東西,只是大眾民俗的太多,同樣也需要有高雅的藝術。
如何讓高雅文化推廣開來?
李壽昆:物質建築是一時一世的,精神建築卻是永恆的。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如何將高雅文化推廣開來,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前些年,在德國魯爾地區考察,令我感觸深刻的是,當地從事藝術文化的工作者,是享受公務員待遇的,他們不為生計發愁。而且政府也十分重視對文化藝術的保護,每年由政府出錢,安排居民免費觀看180場高雅文化藝術表演。由此看來,推廣高雅文化,讓更多的人接受、熱愛高雅文化,不僅需要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和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自覺抵制低俗、媚俗、庸俗、惡俗文化。就好比一個乞丐,在面對漢堡和滿漢全席時,會選擇滿漢全席。故而,政府要提供好的文化,人們才會正確的選擇。
如何定位荊楚文化
李壽昆:荊楚文化講求的是天人合一,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荊楚文化是歷史賜予湖北的珍貴禮物,古往今來,蘇東坡、李白等大批文化名人熱愛荊楚文化,到楚地就不走了,留下了眾多流芳千古的藝術文化作品,這正是荊楚文化的魅力。
每次出國講學或是在國內各種場合,我都會不遺餘力的宣揚荊楚文化,總是能得到當地民眾的追捧。他們對我個人的歡迎,其實是對中國文化尤其是對荊楚文化的讚美。像荊楚文化這樣的好文化,應該要更好地傳承,將它傳承給全體中國人民,形成文化上的共同喜悅。我堅信,有著獨特的地域環境的荊楚文化,未來一定發展得很快。我對湖北未來的文化發展,充滿了信心。
明年就是辛亥革命成功100周年。強大的傳統文化底蘊,是辛亥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是為何辛亥革命只在武漢才取得了成功的原因。
我的工作室經常是高朋雲集。為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近日,我與著名的中國文化史及辛亥革命史專家馮天瑜先生共同製作辛亥人物瓷器畫面。馮先生手繪辛亥人物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黎元洪、秋瑾,蔡鍔、鄒容、林覺民、吳兆麟、彭劉楊三烈士的人物瓷畫,我再補景題字,再現辛亥百年英烈的光輝。

文物收藏

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關注。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藝術珍品卻幾經劫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統計,分散於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中國160多萬件流失的絕世珍品,民間收藏預計是館藏的10倍。神秘國寶暗藏怎樣的身世?大量珍稀國寶今在何方?
包括乾隆牌位、“百鳥朝鳳”壽帳、鏤金嵌寶石金螺、宋代畫家米芾的絹本字“離騷經”在內的一批海外回流國寶級文物近日即將在京拍賣,引起關注。
國寶身份漸漸浮出水面。乾隆牌位和壽帳的發現人李壽昆。
乾隆牌位
李壽昆,乾隆牌位在德國一個地窖被發現,但這並非偶然。
李先生是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曾於6年前前往德國講學,主講“中國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德國知識分子對中國古代文化情有獨鐘,馬先生得以在當地結識很多朋友,還認識了在德國做生意的經濟學博士薛小丹。一見如故的兩人最終成就了乾隆牌位和壽帳的歸國之路。
薛小丹在德國生活19年,父親是中國近代著名詩人曾卓。李先生和薛小丹對文物有共同愛好,德國有條和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齊名的“國王大街”,坐落著數十家古玩店。那裡經常舉行的小型拍賣會成為了他們搜尋各種漢文化收藏品的去處,搜尋也為他們日後鑒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年前,他們與一些熱愛中國文化德國各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德國中國傳統文化及養生協會”,並在電視和電台開始發布廣告,願意幫助收藏者鑑定文物,同時希望收購各種中國文物。
2004年12月,與薛小丹相交多年的德國人迪亞克看到廣告後,對自家地窖保存多年的藝術品產生了好奇,並把薛小丹請到了家中。年屆六十的迪亞克是位咖啡代理商,他的家位於德國南威州杜伊斯堡市,該市是一個地處萊茵河畔的傳統古老之城。
德國人家的地窖並不是我們想像中存放雜物的地下室,而是具有良好通風和濕度的“保險箱”。薛小丹來到迪亞克家的地窖,發現整齊擺放的大量藝術品中,不乏來自中國的佛像、器皿、書畫等。薛小丹多年鑑寶的直覺告訴他,混跡其中的一個牌位和半幅壽帳出自清宮皇室。
薛小丹將發現的細節通過網際網路告訴了已經回國的李先生。李先生赴德再次來到迪亞克家中。經過一番了解,迪亞克的父親曾是一位工廠主,地窖里的一些藝術品是其二戰時期收藏的。其祖父曾於清朝末年在中國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傳教,十多年間,其祖父四處搜尋中意的“寶物”。或許當時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同是德國人的緣故,私交促使牌位和壽帳成為司令給傳教士的“禮物”。祖父回國後,就將這些文物暗藏家中地窖里直到現在。
通過鑑別,李先生了解到牌位上的滿文意為“高宗純皇帝”,而高宗純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廟號。當記者問到牌位的原處時,李先生說:“在歷史上有很多文物被仿造,但仿造皇家牌位被認為有躍制之閒,屬大罪。所以,皇室牌位只可能在4處曾經的皇家地點供奉:故宮太廟、熱河、圓明園和盛京(現瀋陽故宮),這個牌位很可能是火燒圓明園時流落出去的。”
而同時被發現的高6米、寬3餘米的壽帳屬於京繡,在紅底上繡有百鳥朝鳳、瑞獸、牡丹、蓮花、長壽靈芝等圖案,鳳立於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氣派。李先生確定,面積之大、工藝之精,非民間人家能用,一定出自宮庭藏品。壽帳是種可開合的掛飾,在古代代表吉祥和睦和富貴,遺憾的是,這次發現的壽帳只有半幅,它的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
經過一番商討,迪亞克願意將這兩件中國珍貴文物轉賣給李先生。李先生告訴記者:“迪亞克曾經到過中國,他認為中國文物理當回到中國,如果條件合適,他將陸續拿出其他收藏,但這並非為了錢。”
右旋金螺
鏤金嵌寶石金螺出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台灣著名收藏家之手。“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想收藏這些東西,而我們正在幫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國。這位收藏者非常愛國,我們的誠意打動了他。”
雖然來歷並不明晰,但金螺不失為一件珍品。金螺屬於法螺的一種,是清代初期西藏供奉給清朝政府的藏傳法器。各種海螺中,僅有全白海螺得以製作法螺。
11月16日 國際知名學者、著名書畫家、瓷器藝術家李壽昆先生,他以其豐富的個人經歷、深厚的文化涵養為在座的師生做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講。
講座的主題是文物鑑賞與收藏,可是所有文物的起源和發展都要以文化為背景和土壤,因此我們的講座也從中國兼容並蓄的文化說起。李先生談到,在世界多樣化的文化中,要數中國文化最博大精深。我國傳統上由國家掌握生產資料,官方對物質的掌控決定了我們的文化在沿襲、繼承和發展上必定會優於其他文化,同時我們豐富的漢字也為文化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千百年的文化積澱中,我們激濁揚清,去粗取精,當代更以“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推動著世界的和平發展。
談到文物收藏,李先生首先給我們講了一下文物拍賣的分類,一般來說,文物拍賣的類型分為三類:瓷器書畫和雜件。當代的拍賣體系包括以專門人士鑑定和公示拍賣為一體的拍賣公司和將兩者分開的拍賣公司兩種。儘管當今世界拍賣事業發展得如火如荼,我國的拍賣體系卻仍是有待完善。從1993年我國創建第一家拍賣公司至今,我國的拍賣事業還是經歷了一些坎坷,儘管現在發展速度較快,但也仍舊存在拍賣地區局限,公司數量稀少的問題。
但他也說到,現在與以往相比,很大的進步在於法律政策的完善——它給個人收藏提供了很多機會。
對於文物收藏,他的心得有以下四點:一、收藏講究“緣分”,很多時候不可強求;二、注重文物客觀的價值,它們不會以人的個人喜好為轉移;三、把握每一次收藏的良好契機;四、不要用自己收入的主體部分去購買文物。
接著他給我們具體地講了瓷器的發展歷史、收藏和鑑賞,其間穿插了他個人研究瓷器的心得。他為我們講述了8年來為瓷器事業孜孜不倦付出,辛辛苦苦勞作,勤勤懇懇奉獻的一些故事。他在絕境中的樂觀,在困境中的堅強,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人。他講到了瓷器從上古時期起源經魏晉、宋朝到明清時達到頂峰的歷史,並著重強調了瓷器在宋朝、元朝和“康雍乾”盛世的發展。宋朝時以景德鎮為首的四大瓷都的繁榮,以汝窯為榮的五大瓷窯的興盛;元朝極具技術水平的青花瓷,原料來自西亞,方法來自大食;清朝瓷器的盛大雍容繁複精細……對於“康雍乾”盛世,瓷器發展到頂峰這一歷史現象,他給我們做了專業的分析,“那時的製作不計成本,不計時間,往往是皇帝以國家的名義組織全國最好的工匠進行製作。”
除了瓷器,李先生還講了玉器的發展,包括玉的種類,玉的取材,玉的“大眾化”過程等等。之後他談到了繪畫,並將中西方繪畫藝術進行了簡要對比。李先生一邊給我們講,一邊結合實物賞析。
最後,李先生談到:“我只是這些‘產品’的保管員,它們是文化,是社會與人類共同的財富!”他承諾,今後將把自己收藏的一部分捐贈給我校,讓藝術被更多的人享用,把中國藝術發揚光大!
藝術家瓷瓶上繪畫辛亥人物
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十多位辛亥革命時期的人物,被李壽昆精心繪製在一個個瓷瓶上,栩栩如生。前日,我省瓷器藝術家李壽昆,在華中師範大學雲英閣展示了他的新作品。
李壽昆介紹道,辛亥革命100周年,他與中國文化史及辛亥革命史專家馮天瑜先生共同製作辛亥人物瓷畫。由馮天瑜手繪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黎元洪、秋瑾、蔡鍔、鄒容、林覺民、吳兆麟、彭劉楊三烈士等人物瓷畫,再由李壽昆補景題字。
1999年,正在德國講學的李壽昆應歐盟一位官員邀請,到對方家中做客,在其家中,他看到了許多中國瓷器,該官員一再盛讚中國瓷器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這對李壽昆觸動很大,“作為一名學者,如果不對中國瓷器有所了解,將是一種人生缺失”,從此,李壽昆與瓷器“結緣”。

藝術成就

2000年,李壽昆來到中國瓷都景德鎮,著手研究瓷器,他將中國傳統書法及寫意花鳥山水創作手法,成功運用到青花釉里紅瓷器燒造之中。很快,他的書畫瓷器作品受到好評,曾被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等人及美國多所大學收藏
百科 劉一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