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

李士懋

李士懋(1936~2015),男。國醫大師,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大名醫。先生治學嚴謹,大醫精誠。集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思辨特點,出版專著八部;發表論文七十六篇;省級科技進步獎七項;研製中藥新藥五項,均獲臨床批件。擅治心腦血管疾病等疑難雜症,遍及臨床各科。

2015年10月25日15時,國醫大師李士懋逝世,享年8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士懋
  • 性別:男
  • 籍貫:山東黃縣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6年
  • 逝世日期:2015年10月25日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教學職稱: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中醫學院
  • 專業:中醫學
  • 科室:內科
  • 執業地點:河北省中醫院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學術兼職,學術思想,科研成果,獲獎情況,主要論文,出版著作,

教育經歷

1962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

工作經歷

1962~1979年大慶油田醫院
1979年至今河北中醫學院
1997年12月被北京中醫藥大學聘為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在臨床上擅長治療內科雜症,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發熱等急症。認為中醫的優勢在於治療急診。

學術兼職

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學會委員會委員,河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二、三、四、五批高徒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國家藥審委員,河北十二大名醫。

學術思想

形成了“溯本求源,平脈辨證”的思辨體系。即:第一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第二從整體觀出發,第三以虛實為綱,第四以脈定證,第五動態辨治,第六崇尚經方。
具體學術思想體現:第一在脈學方面,提出脈診在四診中當居四診之首,權重占50—90﹪,以脈定證,法依證立,方由法出,方無定方,法無常法,謹守病機,園機活法。第二在溫病學方面,提出溫病的本質是鬱熱,溫病只分兩類,溫熱與濕熱,不存在伏氣溫病,溫病的治療大法為:“透、清、滋”。第三對汗法的見解,認為發汗法不僅用於表證,而且大量用於里證。發汗法用於寒凝證的治療,並提出寒凝證的標準,即脈痙、寒象、疼痛。第四火郁發之。對火郁概念、分類、病因病機、傳變、臨床特點、涵蓋範圍、治則、治法、方藥等,盡皆論之。提出脈沉而燥數,是診斷火郁證的重要指征。
總之,在臨床上遵從傳統的中醫理論體系,即“溯本求源,平脈辨證”。對西醫知識積極借鑑,但不以西醫理論指導中醫診治和用藥,也沒有僵死固定的套路,追求辨證論治的最高境界是方無定方,法無定法,謹守病機,靈活辨治。

科研成果

獲河北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為第一主研人);獲河北中醫藥學會著作一等獎一項;獲國家三、四批優秀傳承導師獎二項;主持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撐計畫課題各一項。

獲獎情況

獲河北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為第一主研人);獲河北中醫藥學會著作一等獎一項;獲國家三、四批優秀傳承導師獎二項;主持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撐計畫課題各一項。
2014年10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上李士懋教授獲得了“國醫大師”榮譽稱號,是河北省首位獲此殊榮的中醫專家。

主要論文

[1]李士懋. 憑脈辨證[A].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家.國際(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第二屆全國經方論壇暨經方套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家:,2011:18.
[2]李士懋. 論烏梅丸的臨床套用[A].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家.國際(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第二屆全國經方論壇暨經方套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之家:,2011:8.
[3]李士懋. 關於溫病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 .中醫藥優秀論文選(上)[C].:,2009:4.
[4]田淑霄,李士懋. 升降散及臨床運用[J]. 河北中醫學院學報,1994,01:40-44.
[5]田淑霄,李士懋. 讀《傷寒溫疫條辨》[J]. 河北中醫學院學報,1994,04:2-4.
[6]李士懋,田淑霄. 再析薛生白《濕熱論》傳變規律[J]. 河北中醫學院學報,1995,04:1-3.
[7]田淑霄,李士懋. 溫煦升發少陽治療慢性肝炎[J]. 北京中醫,1985,04:17-18.
[8]李士懋,田淑霄. 談談中醫臨床診治的方法[J]. 陝西中醫,1985,08:368-369.
[9]李士懋. 薛生白《濕熱病篇》傳變規律初探[J]. 內蒙古中醫藥,1985,02:1-2.
[10]李士懋,田淑霄. 論“火郁發之”[J]. 天津中醫,1985,03:25-27.
[11]田淑霄,李士懋. 總結教訓 精研醫理 提高醫術[J]. 中醫雜誌,1985,02:23-24.
[12]李士懋. 溫病本質的探討[J]. 中醫藥研究雜誌,1985,01:14-15.
[13]田淑霄,李士懋. 談《溫病條辨·解兒難》之論痙[J]. 中醫雜誌,1986,01:49-50.
[14]李士懋. 談“在衛汗之可也”與“測汗”[J]. 內蒙古中醫藥,1987,01:18-20.
[15]李士懋,田淑霄. 宣展氣機解郁透邪為治療溫病之要義——學習趙紹琴老師闡發溫病理論的心得[J]. 河南中醫,1988,02:2-5.
[16]李士懋,田淑霄,楊永玲,李同琴,董進洲,徐金英. 山茱萸對家兔失血性休克實驗研究[J]. 中國醫藥學報,1988,03:31-32.
[17]田淑霄,李士懋. 白虎湯用於雜證的體會[J]. 內蒙古中醫藥,1988,04:21-22.
[18]李士懋,田淑霄. 論測汗[J]. 中醫藥研究,1988,01:43-44.
[19]李士懋,田淑霄. 張錫純溫病學術思想探析[J]. 河南中醫,1989,04:9-12.
[20]田淑霄,李士懋. 旋覆花湯治半產漏下芻議[J]. 陝西中醫,1989,01:46.
[21]田淑霄,李士懋,張再康,王鑫國,王四平,馮瑞雪,呂淑靜. 腦栓通膠囊對血小板聚集影響的實驗研究[J]. 河北中醫藥學報,1998,03:2-3.
[22]李士懋,田淑霄,王四平,王鑫國,張再康,馮瑞雪,呂淑靜. 連蘇止嘔膠囊的藥效學研究[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02:66-68.
[23]李士懋,田淑霄,王四平,張再康,王鑫國,呂淑靜,馮瑞雪. 連蘇止嘔膠囊止嘔作用的實驗研究[J]. 中國中醫藥科技,1999,02:88.
[24]田淑霄,李士懋. 張錫純婦科學術思想探討[J]. 河南中醫,1990,05:17-19.
[25]田淑霄,李士懋. 蜈蚣熄風之偶得[J]. 山西中醫,1990,06:19-20.
[26]田淑霄,李士懋. 升降散治鬱熱體會[J]. 中醫雜誌,1991,09:18.
[27]李士懋,田淑霄. 溫病忌汗 又最喜汗解芻議[J]. 遼寧中醫雜誌,1992,09:16-17.
[28]田淑霄,李士懋. 肝硬化腹水合併胸水一例報告[J]. 河北中醫,1981,03:33.
[29]李士懋,田淑霄. 論肺痿[J]. 河北中醫,1984,01:8-9.
[30]李士懋,馮瑞雪,王四平,張再康. 連蘇飲套用與析義[J]. 中醫雜誌,1996,05:313.
[31]李士懋,田淑霄,朱長福,王鑫國,同利琪,王四平,郝憲恩,張凱,張明泉,李偉,曹剛. 動脈粥樣硬化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及方法學探索(3)[J]. 河北中醫藥學報,2001,02:14-15.
[32]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博士生導師 李士懋. 中醫發展前景堪憂[N]. 光明日報,2004-04-09.
[33]李士懋. 脈學心悟:澀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4-22.
[34]李士懋. 脈學心悟:微 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6-24.
[35]李士懋. 脈學心悟:緊 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7-01.
[36]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 細 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9-16.
[37]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結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9-30.
[38]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動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10-14.
[39]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促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10-21.
[40]李士懋. 我對中醫事業的思考[N]. 中國中醫藥報,2005-06-03.
[41]河北中醫學院教授 李士懋. 溯本求源 重視經典的指導價值[N]. 健康報,2014-07-30005.
[42]河北中醫學院教授 李士懋. 李士懋:從經典臨床價值談中醫傳承發展[N]. 中國中醫藥報,2014-08-08003.
[43]國醫大師 河北中醫學院教授 李士懋 本報記者 胡彬 實習記者 趙維婷 整理. 溯本求源 平脈辨證[N]. 中國中醫藥報,2014-10-27004.
[44]李士懋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溫病的本質是鬱熱[N]. 中國中醫藥報,2009-07-24004.
[45]李士懋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溫病忌汗但喜汗解[N]. 中國中醫藥報,2009-07-30004.
[46]李士懋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溫病下不嫌早[N]. 中國中醫藥報,2009-08-07004.
[47]李士懋. 脈診的“分量”[N]. 中國中醫藥報,2003/12/04.
[48]李士懋 田淑霄. 脈無假 關鍵在識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3/12/11.
[49]李士懋 田淑霄. 打開脈學迷宮的鑰匙—氣血[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1/08.
[50]李士懋 田淑霄. 掌握脈理 動態辨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1/15.
[51]李士懋 田淑霄. 理通脈自明 刪繁就簡共商榷[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1/29.
[52]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脈象要素分解[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2/12.
[53]李士懋. 脈學心悟:浮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2/19.
[54]李士懋. 脈學心悟:沉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2/26.
[55]李士懋. 脈學心悟:滑 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4/15.
[56]李士懋. 脈學心悟:緩 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7/08.
[57]李士懋. 脈學心悟: 芤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7/15.
[58]李士懋. 脈學心悟: 革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7/29.
[59]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牢 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8/12.
[60]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 濡 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8/19.
[61]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弱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8/26.
[62]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 散 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9/09.
[63]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伏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09/23.
[64]李士懋 田淑霄. 脈學心悟 代脈[N]. 中國中醫藥報,2004/11/04.
[65]李士懋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溫度傳變分氣與血兩個階段[N]. 中國中醫藥報,2009-07-31004.
[66]李士懋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溫病治則清透滋[N]. 中國中醫藥報,2009-08-10004.
[67]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李士懋. 選案精 按語明[N]. 中國中醫藥報,2010-06-24004.
[68]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李士懋. 建議授予中醫藥學術繼承人員相應學位[N]. 中國中醫藥報,2007-10-26004.
[69]李士懋 河北中醫學院. 抓住中醫傳承發揚的核心[N]. 中國中醫藥報,2015-03-13003.

出版著作

與田淑霄教授合作出版專著
1、《脈學心悟》
2、《溫病求索》
3、《瀕湖脈學解索》
4、《相濡醫集》
5、《冠心病中醫辨治求真》
6、《中醫臨證一得集》
7、《李士懋、田淑霄脈學心得》
8、《汗法臨證發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