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圩村(安徽固鎮縣新馬橋鎮下轄村(李韋村))

李圩村(安徽固鎮縣新馬橋鎮下轄村(李韋村))

李圩村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屬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兼有南北雙重特徵,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9℃,降雨量871毫米,日照2170小時,南北方大部分動植物均能在此繁衍生長。李韋村2004年由李圩和韋夏兩個行政村合併而成,現有可耕種土地9930畝左右,共3037人,由小胡家、李圩莊、後朱、肖家、後李、韋家、夏家7個雜姓自然莊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韋村
  • 行政區類別:安徽
  • 所屬地區:固鎮縣
  • 政府駐地:李圩村
  • 電話區號:0552
  • 郵政區碼:233703
  • 面積:9930畝
  • 人口:3036多人
  • 方言:蚌埠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火車站:固鎮火車站
  • 車牌代碼:皖C
村莊介紹,地理位置,

村莊介紹

李韋村一條鄉村土公路穿過其中的5個自然莊。全村人口與耕地、姓氏分布狀況如下:
小胡家:共370多人,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4畝(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農村的“畝”比實際國家度量衡中的標準要大。在李圩村不同的自然莊中,“畝”的大小也不一樣,1“畝”最小的有800平方米,最大的有1200平方米)。胡姓占自然莊的2/3,李姓占1/3,水姓1家,系老戶,張姓1戶,系倒插門的。
李圩莊:共350多人,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3畝7分。李姓占4/5強,王姓1戶,劉姓1戶,陳姓1戶,楊姓1戶,張姓1戶,小姓都是外來戶。陳家是1981年從四川搬來的,先是其女兒嫁到李圩,然後他的父母、哥嫂全來了。王家與李家是親戚,解放前在李圩村落戶,來此地也就50多年。楊家與李家也是親戚,過來也有三四十年了。劉家是當年抓壯丁時,逃亡到李圩村落戶的。這些解放前來的人家,解放後都分到了地。解放後來落戶的也分到了地,只要生產隊願意分地給他們,他們就可以過來落戶。姓陳的來時,已經分了互助組,他奔著那個小組去,就是因為人家事先答應給他分地了。
後朱莊:曾劃分為東頭和西頭兩個村民小組(現已取消小組)。東頭200多人,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3畝9分;西頭130多人,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2畝9分。李姓的占一半,但姓李的屬於兩家,並不是同一個“老墳”下來的,後朱為此分東頭李和西頭李。吳姓14戶,王姓5戶,朱姓4戶,陳姓3戶。陳家以前與李家是親戚,來了50年左右。問這個莊的名字為什麼叫“後朱”,有村民講莊名要以村莊人少的姓取。我估計是因為姓朱的是當地來得最早的老戶,後來人丁不旺了。
肖莊:曾劃分為東頭和西頭兩個小組(現已取消小組)。肖東組共337人,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3畝4分;肖西336人,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2畝9分。左姓占2/3,但分為三個家門,三個家門是從不同地方搬來的,字輩不一樣。唐姓14戶,王姓15戶,孟姓10戶,林姓5戶,張姓1戶(1980年左右搬來的新戶)。傳說肖家以前還有一戶,但無後人。現在的姓中,姓左的是最先來的。
後李:700人左右,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3畝2分。李姓110戶,林姓10多戶,代姓1戶,連姓1戶。
韋家:580多人,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3畝。韋姓1戶,吳姓1戶,其餘為王姓。
夏家:326人,1989年土地調整時人均耕地3畝6分。王姓占2/3,夏姓6戶,朱姓1戶,嚴姓l戶。
我的調研主要集中在合併前的李圩村,它包括李圩、後朱、肖莊、小胡家4個自然莊。
李圩村是傳統的農業型村莊,以農業種植為主。家庭養殖雖有,但主要用於自給,“殺豬為過年,養雞為吃蛋”。村民收入主要還是來自於農業,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黃豆,以及近兩年才有一定種植規模的西瓜和棉花。經濟作物受市場影響,收入不穩定,種植面積比較小。小麥、玉米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因村莊位於淮河北岸,距淮河約30公里,夏天常常鬧澇災,所以省時省力且保收的小麥是當地人收入的主要保障。瓦匠是村民從事最多的非農職業,需有一定的技術。

地理位置

李韋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