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圖南聽松圖像

李圖南聽松圖像

《李圖南聽松圖像》是清代畫家禹之鼎、王翬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合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圖南聽松圖像
  • 作者:禹之鼎、王翬
  • 創作年代:清代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 30.8cm,橫133.3cm
  • 畫作類型:設色中國畫
  • 材質:紙本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李圖南聽松圖像
本幅繪李圖南肖像,卷首王翬 隸書 題:“聽松圖”。下鈐“耕煙散人”印。款署:“廣陵禹之鼎寫照。”下鈐“禹之鼎”、“慎齋”印2方。末款署:“歲次丁丑小春上浣為簡庵先生布景。耕煙散人王翬。”下鈐“石穀子”、“王翬之印”印2方。左下角鈐禹之鼎“必逢佳士亦寫真”印。前後隔水鈐有“頤壽堂印”、“觶齋”、“范陽郭氏珍藏書畫”等收藏印多方。

藝術鑑賞

圖中人物出自禹之鼎手筆,山水補景為王翬所繪。山水清逸,玉樹臨風,湖山幽遠,李圖南坐於樹下石上,神態安詳寧靜。據圖上王翬題可知此圖創作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畫中人面相清俊,年紀尚輕。禹之鼎在創作此幅肖像畫時年屆50歲,正是其創作高峰期。此圖主要以白描手法表現,只是在人物面部用極淡的色彩略加烘染,衣紋用筆流暢,較好地表現出絲織品的質感。王翬補繪山水筆墨松秀,揖讓有度,既突出了山水清逸之景,又將人物寄情山水的文人特質怡如其分地表現出來。圖中人物與王翬的水墨山水相配合,相得益彰,清逸之氣溢於畫卷。兩位大師之筆融於一圖,構成了一幅古代肖像畫的藝術精品。

作者簡介

禹之鼎(1647-1716),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畫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號慎齋。廣陵(江蘇興化)人,後寄籍江都。擅長人物,尤以肖像著稱。康熙二十年(1681)官鴻臚寺序班,以畫供奉入直暢春園。幼師藍瑛,出入宋、元諸家。其寫真多白描,秀媚古雅,為當代第一。一時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嘗為王翬作騎牛南還圖,又有王會圖一卷,稱傑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十三,畫有仿馬和之西郊尋梅圖。入京供奉內廷後,譽滿京師,“一時名人小像皆出其手”(清·秦祖永《桐陰論畫》)。然而,關於他的生平,畫史記載卻極簡略,可能基於他是宮廷畫家而非文人士大夫之故。
王翬(1632—1717年),字石谷,號耕煙山人、清暉主人等,江蘇常熟人。畫有家學,初拜同鄉張珂為師,專摹元代黃公望的山水畫。後轉師王鑑,畫藝大進。經王鑑推薦,他又師王時敏。在名師的指導下,悉心臨摹歷代佳作且遊歷山川,畫藝爐火純青,聲譽益著。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詔入京,主持繪製《康熙南巡圖》,三年後完成,遂榮歸故里,以畫終其一生。他的弟子眾多,形成了“虞山派”,影響後世頗深。他與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合稱為“清初六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