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星

李四光星

2009年是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國家天文台申請將在已發現的、擁有命名權的小行星中選擇一顆命名為“李四光星”。在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領導和課題組大力支持下,“李四光星”已於該年10月4日被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正式批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四光星
  • 類別:天體
  • 意義:紀念李四光
  • 時間:2009
名詞解釋,命名,李四光介紹,在京舉行,詳細介紹,意義,行星命名原則,

名詞解釋

發現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站坐落於河北燕山山脈深處。21年前,1998年10月26日,農曆九月初七,天氣變化很快。大視場多色巡天科研團隊的工作人員做好了施密特望遠鏡觀測的前期準備工作。這晚的觀測工作進展順利,第二天數據處理結果發現了多顆移動天體,每個天體都給編了臨時的代號,並將觀測數據報送了設在美國哈佛史密松天文台的國際小行星中心。經過認證,發現了一顆小行星並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編號1998UX31。此後,課題組在多年的觀測時間裡,加強了對1998UX31的追蹤觀測,並多次“捕獲”到它。最終基於國家天文台的觀測資料,可以準確定出它的運行軌道根數據之後,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布賦予小行星永久正式編號為137039號,而且其命名權歸屬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國家天文台決定將這顆在1998年10月26日李四光生日這天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李四光星”,並向國際小行星中心提出申請。經過國際天文學會所屬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討論通過,國際小行星中心2009年10月4日發布第67219號公報通知國際社會,第137039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李四光星”。

命名

李四光介紹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裡,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在京舉行

2009年10月26日,“李四光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出席並發表講話。
以國家天文台台長嚴俊宣讀“李四光星”命名公報,並向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學龍頒贈“李四光星”命名證書和運行軌道圖為標誌,這顆被國際小行星中心賦予137039永久正式編號的小行星,就將以李四光的名字遨遊在浩瀚的太空,向世界昭示中國地質工作者對地球科學發展進步的卓越貢獻。

詳細介紹

在命名儀式開幕式致辭中,汪民說,在10月23日舉行的第11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頒獎大會上,李克強副總理髮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李克強副總理的重要講話使我們倍受鼓舞,倍感責任重大。貫徹落實李克強副總理重要講話精神,要以李四光等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為榜樣,弘揚優良傳統,勇擔歷史使命。
汪民指出,紀念李四光先生,就是要弘揚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心懷振興中華、造福人民的雄心壯志。紀念李四光先生,就是要弘揚李四光科學創新精神;他勤於實踐,崇尚科學,勇於創造,窮盡一生的光陰和心血,探求宇宙的奧秘與真諦。紀念李四光先生,就是要弘揚他以國家需求為己任的精神,把科學研究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緊密結合,把攻克國家建設中急需解決的難題作為自己的必然選擇。
汪民強調,學習弘揚李四光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資源瓶頸制約始終是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努力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提高國內資源保障能力,是當代地質工作者的重大歷史使命。城鄉規劃布局、國土開發與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設選址、地質災害防治、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都需要進一步加強地質工作。我們要積極發展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儘快取得一批有重要影響、在國際上有重要地位的科技成果,努力實現地質找礦理論與實踐新的重大突破。著力打好地質找礦這場攻堅戰,並積極拓展地質服務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希望大家瞄準國際前沿,創新地質科技理論,為解決地質找礦重大問題提供科技支撐。
汪民說,天文學和地質學一樣,是一門古老的科學,主要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天文學和地學有很強的關聯性,一個研究宇宙,一個研究地球本身,利用天文學知識可以研究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學可為天文行星研究提供地質支持。希望兩個部門能進一步加強合作,優勢互補,攜手並進,共同完成好中央賦予的重大戰略任務。希望廣大地質工作者,以李四光先生為榜樣,樹立遠大抱負,熱愛祖國,追求真理,銳意創新,勇於奉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為提高我國地質研究水平,為國民經濟建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命名儀式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力學專業委員會、李四光地質科學獎辦公室、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構造運動與地災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冰川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古地磁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力學專業委員會承辦。
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洪濤,李四光親屬鄒宗平、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天文台、中國地質科學院及來自全國地質勘查單位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命名儀式。在隨後舉行的紀念李四光誕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成立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和李四光獎獲獎者,圍繞地震地質、新構造運動與地殼穩定性、盆地構造與油氣資源、礦田構造與成礦預測、地質災害與重大工程地質問題、全球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地質力學研究與套用領域,展開了研討和交流,展示了我國地質學者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李四光地質力學思想的最新成果。
據國家天文台有關專家介紹,被命名為“李四光星”的小行星,是由陳建生院士帶領的小行星搜尋觀測計畫科研團隊在1998年10月26日李四光先生生日這天發現的。1998年10月26日,科研團隊利用天文晨昏以及非高質量觀測條件,發現了這顆移動天體,並將觀測數據報送給國際小行星中心,獲得暫定編號1998UX31。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科研團隊多次“捕獲”到它。最終基於國家天文台的觀測資料,可以準確定出它的運行軌道根數據後,國際小行星正式公布賦予這顆小行星永久正式編號—137039,且將其命名權授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意義

據了解,小行星是一種在太陽系中繞著太陽做軌道運動的小天體。由於它們質量很小,不會發生地球那樣大的變質過程,因此保留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狀況,對於研究太陽系起源有重大價值。通過對小行星軌道的研究,可以測定一些有關的天文常數以及研究太陽系的動力結構和演化。

行星命名原則

小行星命名原則:C-類小行星253 Mathilde小行星的名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前面的一部分是一個永久編號,後面的一部分是一個名字。每顆被證實的小行星先會獲得一個永久編號,發現者可以為這顆小行星建議一個名字。這個名字要由國際天文聯會批准才被正式採納,原因是因為小行星的命名有一定的常規。因此有些小行星沒有名字,尤其是在永久編號在上萬的小行星。假如小行星的軌道可以足夠精確地被確定後,那么它的發現就算是被證實了。在此之前,它會有一個臨時編號,是由它的發現年份和兩個字母組成,比如2004 DW。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