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生經歷,人物評價,
人生經歷
1930年夏,李哲甫“六中”畢業回到家鄉後,由梁耀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3月間,他與梁耀南、陳寶三等積極發動民眾,組織農會,實行減租減息,與土豪劣紳作鬥爭。1933年,他們領導發動造閘工人罷工,計畫舉行武裝暴動,後因機密泄露,暴動失敗。為了廣泛發動民眾,提高民眾的覺悟,他們到處張貼標語,散發傳單,宣傳共產黨的主張。他們的革命行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和地主階級的恐慌和仇視。地主張翰庭、徐仲瑜等向國民黨縣長唐椴獻密告。是年9月8日唐椴獻和縣公安局長親率國民黨兵百餘人,分兵三路向二塘廟、聖帝廟和金清閘進行抄捕,由於敵強我弱,李哲甫等在聖帝廟被捕。接著梁開義、梁甘泉、陳子梅等6人也遭逮捕。國民黨當局把他們押到杭州國民黨陸軍監獄。李哲甫被判刑7年。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國民黨被迫釋放“政治犯”,李哲甫釋放後返回溫嶺。在一所國小任教。是年秋,他與梁耀南、李先導等一起很快地恢復了東區共產黨秘密活動。為了喚起民族抗日統一戰線,他和李先導、陳寶三、李言定等同志帶領抗日救亡宣傳隊,跋山涉水,深入城鄉各地,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0月31日,溫嶺縣青年戰時服務團成立,李哲甫等立即回響,將抗日救亡宣傳隊改編為“青戰團”,他是溫嶺縣青年戰時服務團下六鄉分團負責人之一。在宣傳民眾,團結抗日和實行“二五”減租方面,他做了許許多多工作;在反對地主張翰庭的鬥爭中他表現非常勇敢。李哲甫曾任縣糧食稽查所武裝緝私隊隊長,率領愛國青年組成的武裝緝私隊,日夜巡邏在海口碼頭,迫使張翰庭終止大批糧食偷運出海,從而緩和了由此造成的糧荒,深受萬民稱頌。
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當時台州沿海一帶土匪活動較猖獗。為了爭取他們棄暗投明,防止被日寇利用,李哲甫受黨組織的指派,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海島匪穴,做土匪的政治思想工作,向他們耐心宣傳黨的主張和政策,曉以大義,指明出路,說服了其中一個外號叫膨肚三玉的土匪頭子,不久這股土匪就分化瓦解了,有的人後來參加了革命隊伍。
1937年12月,中共溫嶺縣工委成立,李哲甫擔任工委委員。1938年5月,中共溫嶺縣工委改為縣委,梁耀南任縣委書記,李哲甫任縣委宣傳部長。是年7月,中共溫嶺縣委進行改組,由李先導擔任縣委書記,李哲甫任縣委組織部長。在這期間,李哲甫還擔任河洋鄉文書職務,明則應付和處理國民黨政府日常事務,實則為共產黨辦事。抗日戰爭初期,河洋鄉是共產黨主要聯絡點,當時地下黨領導人王之景、韓先綬、王琳芳等經常膳宿在鄉公所。全鄉抗日救亡活動也搞得有聲有色,曾動員了42名青年參加志願軍,舉行遊行示威等活動。
1939年以後,國民黨由片面抗戰,聯共抗日轉向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溫嶺縣國民黨政府亦上行下效開始打擊迫害共產黨員。是年4月,發生了梁耀南被捕事件。是年秋,下令緝捕李哲甫。為了擺脫敵人的追捕,李哲甫不得不轉移工作環境,到臨海縣“政工隊”工作,化名李克平,堅持在臨海城區、大田、桃渚、杜下橋等山區及沿海一帶活動,繼續進行抗日救亡工作。下半年以來,政治形勢日趨惡化,國民黨反動政府加緊實行“防共、限共、溶共”的政策,對共產黨的活動進行監視、阻撓和破壞,“政工隊”的活動也受到國民黨三青團分子的控制。共產黨組織為了預防事變的發生,決定逐步將“政工隊”的黨員撤出。李哲甫接受組織的決定,於1940年春離開了臨海縣“政工隊”到海門國民黨區署任小職員,以此為掩護繼續進行黨的活動。
1940年秋後,蔣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台州各縣的共產黨組織不斷遭到破壞。根據黨中央關於白區工作“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待機行動”的指示,中共溫嶺地下黨組織的活動暫處低潮。此時李哲甫又從海門區轉移到臨海杜下橋、桃渚一帶隱蔽。1941年,他仍以李克平的化名在沿海鄉曉村國小當教員,其妻徐夢覺任幼兒教師。1944年夏,他又兼任沿海鄉民政幹事,其妻也改在消費合作社經營酒煙日雜生意。1945年5月17日夜,臨海四岔的匪首陳善火受人雇刺,帶匪徒突然包圍了李的住宅,將李哲甫夫妻倆雙雙抓走,於第三天(5月19日)把他們押至臨海縣桃渚區東洋鎮四岔村紅腳岩(海灘頭)地方槍殺了。
人物評價
李哲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