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務滋

李務滋(1893年-1974年)號伯潛,廣東從化縣(今從化市)人,黃埔軍校第四期上校教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務滋
  • 別名:伯潛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74
  • 職業:黃埔軍校第四期上校教官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作品,

人物簡介

李務滋(1893~1974),號伯潛,廣東從化縣(今從化市)人。10歲時由村塾轉至廣州讀國小,畢業後考入黃埔陸軍國小。後隨鄧鏗參加惠州起義。旋入湖北陸軍預備學校,後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9年(民國8年)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在北平近畿第十五師見習,任少尉。後轉山西督軍署任中尉副官。1922年秋後,歷任粵軍第一師上尉副官兼第一團軍士教育連連長,第一團中校團副,第十三旅司令部參謀長。1925年7月國民革命軍建立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三師少將參謀長兼第三十八團團長。1928年後,任第五軍第六旅旅長,第十八師中將師長兼惠州綏靖公署主任。曾先後參加北伐援贛之役、西江討陳伐沈之役和廣東革命政府兩次東征。在駐惠州期間,募集資金修建被毀於戰火的省立第三中學校舍;又籌募萬金,在豐湖東岸為粵軍已故上將鄧鏗(仲元)修建紀鄧山莊,計有精廬、仲元林、荷花池、紀念亭等建築,加上後來在湖邊修建的游泳場和仲元亭,遂成為西湖一景點。
1932~1936年,任從化縣縣長期間,興辦水利、修築公路、開發溫泉,並撥專款籌辦縣師範學校,振興全縣教育。
1936年和1948年,李務滋曾兩度任新會縣縣長。在任縣長期間,領導民眾積極抗日。
1939年(民國28年)3月日軍入侵新會,李務滋時為新會縣縣長兼第五游擊區司令,日夜籌劃戰守,在戰事緊急之際還率參謀人員親赴前線督戰。同時,一向尊師重教,指示財政局和教育經費管理委員會擬訂具體辦法,清還前任縣長拖欠縣立學校教師的工資。新會天亭圩建有“邑候李公去思碑”。

人物生平

1919年起任北京政府中央陸軍第十二師輜重營排長,山西太原督軍署中尉副官。
1921年返粵,任粵軍第一師上尉副官兼第一圃軍士教育連連長,第一團中校團副。
1924年任粵軍第一師第一旅上校參謀長。
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三師少將參謀長兼第三十八團團長,並任第四軍軍官學校教務主任。
1926年廣東各軍校學員均併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後,兼任黃埔軍校上校兵學教官。
1928年任第五軍第六旅旅長,第十八師中將師長兼惠州綏靖公署主任。
1929年辭職。
1932年6月任軍事參議院參議,同年8月任從化縣長。
1936年9月改任新會縣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戰區第五挺進縱隊司令。
1938年任第四戰區五邑民眾武裝組訓處中將主任,廣陽守備區中將指揮官。
1945年2月授陸軍少將,1948年1月授陸軍中將。
1947年8月當選從化縣參議會議長。
1948年5月再任新會縣長。
1949年移居香港,1958年遷居台北,1974年9月26日在台北逝世。

作品

著有《新會抗日戰爭第一年憶述》等。其子李鑄靈曾任台灣陸軍中將軍長,為其父出版《李務滋將軍紀念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