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

李勇(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勇,男,畢業於香港大學,博士,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勇
  • 學位/學歷:碩導
  • 職業: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
  • 性別:男
個人簡介,教育經歷,工作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承擔科研項目,代表性論著,榮譽及獲獎,

個人簡介

李勇2004年在香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在上海交通大學、美國普渡大學、法國高等礦業學院南特分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現為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太陽能光熱利用、光伏空調系統,能源網際網路。具體研究領域為太陽能空調系統及綜合能源系統、熱驅動除濕空氣調節循環、地下換熱及長期蓄熱等。
已發表SCIE論文47篇,他引939次。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第一發明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計畫、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以及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20餘項,科研經費超過1千萬元。承擔工程熱力學本科課程、新能源系統研究生課程教學。獨立指導博士研究生3名,碩士研究生15名,其中包括留學生多名。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二等獎各1次。指導的1名研究生獲得2015年上海市優秀畢業生,指導多名學生參加全國節能減排大賽並獲獎。

教育經歷

2000.12 -2004.6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 Ph.D)
太陽能利用方向, 香港大學機械系,香港
1994.9 – 1997.7工程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E)
熱能工程方向,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廣州
1987.9 –1991.7 工程學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 (B.E)
製冷及低溫工程專業,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工作經歷

• 2020.3 –現
教授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 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 2005.9 –2020.2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製冷及低溫工程研究所, 教育部太陽能發電及製冷工程研究中心
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 2009.10 –2009.12
訪問副教授 法國高等礦業學院南特分校 (Dept.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cole des Mines de Nantes, France.)
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 2008.9 –2009.2
訪問副教授 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系(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rdue University, USA)
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 2004.7 –2005.8
博士後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
研究內容: 混合乾燥劑除濕及空調系統的研究
• 1997.7 – 2000.11
講師 廣州交通運輸專業學校
講授課程: 汽車空調原理與維修,空氣調節設備,傳熱, 熱力學, 吸收式製冷
參與工作: 組織安裝,維護,運作校園中大型太陽能熱水系統。研究複合壓縮式熱泵。
• 1994.9 – 1997.7
研究助理 廣州能源所熱泵及空調中心
研究內容: 實驗研究複合吸收壓縮式熱泵. 理論及實驗研究使用低位能的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
• 1991.7 – 1994.8
助理工程師 廣州何濟公製藥廠技術部
參與工作: 組織管理安裝,操作,維護,修理氨製冷系統。設計,管理建設,測試達到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要求的潔淨製藥車間 。

主講課程

1、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導論

研究方向

太陽能熱利用,發電,蓄存,熱驅動製冷;太陽能光伏製冷、空調、除濕系統;綜合能源系統與能源網際網路

承擔科研項目

負責國家級項目/課題 (5項):
(1) 2016-2020 GF預研項目 (項目經費180萬)
(2) 2016-2020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智慧型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 “工業園區多元用戶互動的配用電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子課題(項目編號:2016YFB0901300)(項目經費160萬)
(3)2011-20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轉輪除濕的開式製冷循環最佳化理論與實驗研究 (項目編號:51076097)” (項目經費38萬)
(4) 2012-2015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 “太陽能空調性能與質量實驗方法和評價方法(2012BAA05B06-6)” (項目經費100萬)
(5) 2006-2009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 “住宅用小型太陽能空調系統的研究(2006BAA04B03-5)” (項目經費102.83 萬元)
負責省部級項目/課題(1項):
(1)2018-2020空調設備及系統運行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於預測控制的光伏蓄冷空調運行最佳化” (項目經費16 萬元)
負責國際合作及橫向課題:
(1)2016-2021 三菱電機公司項目, “廢熱(太陽能)高效利用的儲熱/釋熱系統研究” (項目經費150 萬元)
(2)2014-2019 華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項目,“地源熱泵、植物、建築及當地微氣候長期相互影響研究”(項目經費200 萬元)
(3)2015-2017 格力電器公司項目,“光伏空調深化研究”(項目經費100 萬元)
(4)2013-2014 企業合作項目,“5 kW 太陽能熱發電實驗系統開發與研究”(項目經費137.5 萬元)
(5)2013-2014上海浦東新區科委項目,“上海張江高新區新能源暨智慧型電網規劃研究”(項目經費5 萬元)
(6)2011-2013 上海市建交委項目,“民用建築屋頂綠化與太陽能集熱器集成套用研究”(項目經費 18 萬元)
(7)2011-2013 交大綠穀子項目,“溫室大棚太陽能蓄熱及供暖示範研究”(項目經費20萬元)
(8)2010-2011 日本大金合作項目 “高效CPC太陽能集熱器研究” (項目經費30萬元)
(9)2015-2016 上海交通大學-瑞典皇家理工(SJTU-KTH)合作研究種子基金 (項目經費5 萬元)
(10)2015-2016 上海交通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SJTU-UNSW)合作研究種子基金 (項目經費5 萬元)
(11)2010-2011 挪威國際合作項目,“KMB CREATIV – COMPETENCE PROJECT FOR REDUCED ENERGY USE THROUGH ADVANCED TECHNOLOGY INNOVATIONS SUB-PROJECT 4: EFFICIENT HEATING AND COOLING (由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 支持)”
(12)2010上海市科委項目 “世博能源領域科技調研” (項目經費5萬元)
(13)2009-2010上海浦東科委項目 “2009上海市新能源產業研究報告--太陽能分報告” (項目經費8萬元)
(14)2008-2009上海電氣項目 “太陽能製冷技術的產業化可行性分析” (項目經費10萬元)
參與重要課題:
(1)2017-2020 上海交通大學重大科研項目與科技合作激勵計畫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大學(SJTU-UM)合作研究課題“結合天氣過程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太陽輻照及光伏發電精準預測研究” 排名第2 (項目總經費10萬美元,承擔經費5萬美元)
(2)2015-20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中泰)“太陽能與生物質能互補的冷熱電聯供系統的熱力特性及集成最佳化研究(項目編號:51561145012)” 排名第3 (項目總經費200萬,承擔經費80萬)
(3)2016-2017 我國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趨勢 中國工程院諮詢課題,排名第2 (項目總經費30萬,承擔經費15萬)
(4)2011-20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太陽能/地熱驅動的吸附-吸收四聯供系統_中方合作課題—高效太陽能吸附製冷系統研究(項目編號:51020105010)”
(5)2008-20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低品位餘熱高效利用的多效雙重吸附製冷研究(項目編號:50736004)”

代表性論著

(1)Y. Li*, B. Y. Zhao, Z. G. Zhao, R. A Taylor, R. Z. Wang, Performance study of a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ed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in the South China climate, Renewable energy, 2018, 126, 1113-1125
(2)Y. Li*, L. W. Zhou, R. Z. Wang, Urban Biomass and Methods of Estimating Municipal Biomass Resources,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7, 80, 1017–1030
(3)Y. Li*, X. M. Chen, B. Y. Zhao, Z. G. Zhao, R. Z. Wang,Development of a PV performance model for power output simulation at minutely resolution,Renewable energy, 2017,111,732-739
(4)Y. Li *, D.W. Chen, M. Liu b, R.Z. Wang, Life cycle cost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 hydrogen system using low-price electricity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7, 42,1899-1911
(5)Y. Li*, G. Zhang, G.Z. Lv, A.N. Zhang, R.Z. Wang, Performance study of a solar photovoltaic air conditioner in the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Solar Energy, 2015, 117: 167-179
(6)Y. Li*, H.F. Li, Y.J. Dai, S.F. Gao, Lei Wei, Z.L. Li, I.G. Odinez, R.Z. W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 solar assisted heat pump in-store drying system.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1, 31(10) :1718-1724
(7)Y. Li, Y.J. Dai, J.H. Zhong, K. Sumathy, R.Z. W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hybri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ASME Transactions, 128(2006) 77-82
(8) Y. Li and R.Z. Wang,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A Survey of Novel Technologies, Recent Patents on Engineering, 1(2007)1-21
(9)J. Xi, Y. Li*, M. Liu, R.Z. Wang, Study on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r of GSHP in the eastern China area, Energy, 2017, 141, 56-65
(10)G. Zhang, Y. Li*, Y. J. Dai, & R. Z. Wang, Entropy generation of supercritical water in a vertical tube with concentrated incident solar heat flux on one si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7, 108(Part A), 172–180
(11)G. Zhang, Y. Li*, Y.J. Dai, R.Z. Wa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biogas production system utilizing residual energy for a hybrid CSP and biogas power plant,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6, 109, 423–431
(12)G. Zhang, Y. Li*, Y. J. Dai, R. Z. Wang, Heat transfer to supercritical water in the vertical tube with concentrated incident solar heat flux on one sid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6, 95: 944–952
(13) Dong La, Y. Li*, Yanjun Dai, Tianshu Ge, Ruzhu Wang, Effect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on the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of open-cycle desiccant cooling cycle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3, 67: 44-56.
(14) Tom F Ishugah, Y. Li*, Ruzhu Wang, Jeremiah K Kiplagat, Advances in wind energy resource exploita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 A review.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4,37: 613-626
(15) Dong La; Y. Li*, Yanjun Dai; Tianshu Ge; Ruzhu Wang, Development of a novel rotary desiccant cooling cycle with isothermal dehumidification and regenerative evaporative cooling using thermodynamic analysis method. Energy, 2012, 44(1): 778-791
(16) D.L. Zhao, Y. Li*, Y.J. Dai, R.Z. Wang, Optimal study of a solar air heating system with pebble bed energy storage.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1, 52(6): 2392-2400
專利授權
太陽能驅動的單個轉輪兩級除濕空調器,申請(專利)號:CN200710045902.7,發明人:李 勇,代彥軍,王如竹,翟小強,吳靜怡,葛天舒,申請日期:2007年9月13日,公開日:2008年2月6日,公開號: CN101118075
一種海水淡化裝置, 專利類型:發明專利,申請(專利)號:CN201210148908.8, 發明人:李勇,唐正艷,代彥軍,臘棟,王如竹,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4日, 公開(公告)日:2012年9月19日, 公開(公告)號:CN102674491A
一種從空氣中取水的裝置, 專利類型:發明專利, 申請(專利)號:CN201210149074.2,發明人:李勇,呂光昭,代彥軍,王如竹,申請日期: 2012年5月14日,公開(公告)日: 2012年9月19日,公開(公告)號: CN102677739A
一種用於溫室的太陽能集熱蓄熱系統,專利類型:發明專利, 申請(專利)號:201310030173.3發明人:李勇、劉維、徐靜、王如竹、周培、徐寶樹、彭勇政,申請日期: 2013年1月25日,公開(公告)日:2013年4月10日,公開(公告)號:CN103032972A, 授權公告日: 2015年1月14日
一種用於溫室供暖的太陽能蓄熱供暖裝置,專利類型:發明專利, 申請(專利)號:CN201210004044.2, 發明人:李勇,呂光昭,趙東亮,徐靜,王如竹,申請日期:2012年1月6日,公開(公告)日:2012年7月11日, 公開(公告)號:CN102550340A, 授權公告日: 2014年5月21日
具有蓄能效果的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專利類型:發明專利,申請(專利)號:CN201210417716.2, 發明人:李勇,徐靜,何海斌,代彥軍,王如竹,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6日,公開(公告)日:2013年3月6日,公開(公告)號:CN102954545A,授權公告日: 2015年1月21日

榮譽及獲獎

(1)2017年 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構建能源動力類基礎課程國際化教學體系與特色化教學平台” 上海市教委
(2)2016參與可持續能源國際暑期學校獲得了THE 2016 WORLD GREEN DESIGN FORUM SUMMIT頒發的綠色設計國際貢獻獎
(3)2013年 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可再生能源新生研討課的創新與實踐”上海市教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