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再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南部
- 出生日期:一九一八年
- 職業:畫家
- 職稱:教授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自幼家境貧寒,喪母失父,幸得貴人相助,飽讀詩書,聰穎過人。一九三七年四川藝專畢業,深得馮建吳、施孝長、劉即明之教導,成績優異。抗戰期間任成都市民眾教育館藝術主任,常和徐悲鴻等一代大師們研習中國畫技法和理論,大有提高。曾在德陽、巴中、資中師範和中學教學國畫,成績斐然。後到重慶創辦前進中學,任校長。一九四六年任西南美專副教授,桃李滿天下。其後從事工藝美術創作和教學,作品曾參加國內外許多展覽。八十年代初落實政策後回重慶,任國香詩書畫協會副秘書長,前進書畫會副會長,渝洲畫苑顧問,重慶老年大學山水畫教授。
人物生平
老先生的一生,飽經滄桑,歷盡磨難,人生三大悲劇近似全遇,歷次政治運動無一幸免於難。老年疾病纏身,政治上、經濟上都十分困難,但老先生胸懷寬廣,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淡泊名利,獨善其生,寄情山水,堅持創作山水畫,樂觀地生活,平心地生存,默默創作。老先生的畫似生命的悲歌,有酣暢,有苦澀,也有壯烈,同時充滿了對山川的深情和激情。
老先生師從黃公望、董源、巨然、王維到“四王”,深得傳統技法之精髓。82年以後,對石濤、黃賓虹推崇備至,用心良苦,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老先生非常注意構圖的完整,平穩,清簡淡遠,加上小漁舟,抱琴高士,房屋小橋和幾根枯樹,自然生動,華滋秀美,可觀,可居,可游。山峰淡淡幾筆,無意中體現有意,無顏色而追求顏色,無變化而追求變化,無墨求染,層次分明,疏密有致,樸實無華,意境非凡,實為上品。老先生常說:“中國山水畫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孕育和傳統技法的構成,畫面上遠和近,高和低,虛和實,用筆的輕和重,提和按,逆鋒和順鋒,緩和急等的處理就是各種矛盾的對立統一產生和諧的美”。
老先生提款非常嚴謹,多“王字”書寫,略有行草之風,並配有自己作的詩句,詩書畫印無一不精。使畫面提高了檔次,增添了許多情趣。所以,其作品細看,近看,各種層次的人看都耐看。
老先生用筆用墨也是非常講究的。82年以前的作品由國家外貿出口,遠銷到東南亞等許多國家,多為小幅紙質和絹本,四尺作品僅十幾幅。
這期間,畫面全是狼毫中鋒用筆,線條含蓄秀美,柔中帶鋼,披麻皴為多用技法,折帶皴也略有使用。打墨點空中運勢,多為中鋒點綴,空心點和渴筆點為多,同樣有輕重緩急和疏密變化。用筆追求筆筆不同,筆筆相連,筆斷意不斷,變幻無窮。整幅畫從起筆到收筆,一目了然。
多用禿筆沾濃墨,反覆沾水使用,將筆上之墨畫乾、畫淡、畫盡,上一筆墨和下一筆墨相呼應,每一筆墨都能完整地表現一個主體,自然而有變化,無論是樹木、山勢、土坡、石塊、泉水、舟橋、房屋等全無相同。甚至提出:“一平方厘米的畫面,不能出現相同筆觸和相同墨點,都要體現遠近虛實”,可見藝術造脂之深,修養之高。這段時期用筆活躍,秀美雄健,音樂節奏感強烈,勾皴擦染點一氣呵成。
畫面高雅秀麗,清淡瀟灑。其創作手法和構成主要來源“四王”餘韻。82年以後,生活相對穩定,同時有了創作自由,先生追求變法,主要研究王石谷、筆法師從石濤、墨法師從黃賓虹,大膽使用焦墨、濃墨和乾筆。
色破墨,墨撞色,縱橫自然,厚重蒼茫,幽邃雄強,仙風道骨,少有人間煙火。追求畫面精神和力度,且氣韻生動,這樣的作品,其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極高的。
李先生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從未使用過一隻新的毛筆,他使用的毛筆,大部分是別人使用後甩掉的舊筆,破筆,禿筆。有些大筆觸的毛筆是用廢舊的油畫排筆剪制而成。
用的顏色全是以前撿來的剩餘廣告色,放上三五年,經霉變、乾燥,用水多次浸泡脫膠而成。秋葉用桔紅加墨打點;畫面是普蘭淡黃赫石桔紅,混合加墨使用。色彩淡雅沉靜,不火不燥,變化萬千,高雅無比。老先生用的紙也是很隨便。
80年以前全是夾江紙,幾分錢一張,一張分成三四份,邊角剩餘也要派上用途,從無浪費和丟棄。後來我送了他一些四尺安徽宣紙,被視為珍寶,直到現在還沒有用完。
我相信,隨著現代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強,加快和毛筆工具的斷代,今後很難產生李老先生這樣的畫家、作品了。李老先生用自己的痛苦經歷,不幸的遭遇,勤奮一生,從中國山水畫的遠古源頭研習到今天,加上完整系統的古代文化知識浸泡而產生和形成的傳統藝術風格舉世稀有,這樣的作品在人類藝術史上必將留下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