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壽

李公壽(?—1137年),高麗王朝中期大臣。字元老,本名壽,仁州(今韓國仁川)人。在平定李資謙之亂的過程中立下功勞,官拜門下侍中,諡號文忠。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公壽
  • 別名:李壽(曾用名)
  • :元老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
  • 逝世日期:1137年
  • 主要成就:助高麗仁宗平定李資謙之亂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李公壽幼時,其外祖父崔惟善曾撫摸他的腦袋說:“此兒當為大器。”他自幼好學,進入國子監讀書,後憑父蔭補為良醞令。但他一心登科及第,最終在大安二年(1086年)如願以償。
此後,他歷任弓箭庫判官、金吾衛錄事、直翰林院、詹事府主簿、試司直、右拾遺、知制誥等職。壽昌五年(1099年)十月被派到遼朝,謝賀生辰。還朝後,以殿中內給事通判黃州,後調任西京留守判官。此後歷任禮部員外郎刑部員外郎尚書左司郎中禮部郎中秘書少監、司宰少監等職。乾統九年(1109年)十二月十二日,擢為御史中丞。翌年遷兵部侍郎,兼管選軍司兵馬達十四年之久,以稱職著稱。
天慶二年(1112年)七月,調任西北面兵馬副使。後遷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其後又歷任兵部侍郎、禮部侍郎、右諫議大夫、衛尉卿、知尚書都省事等職。天慶五年(1115年)正月出使遼朝,謝橫宣。回國後任秘書監、知刑部事同知。天慶六年(1116年),遷遷國子監大司成兼直門下省。天慶七年(1117年)六月,擢為右散騎常侍。翌年,加工部尚書,出為西北面兵馬使。己亥年(1119年),調任吏部尚書,十二月拜尚書右僕射,不久升左僕射。辛丑年(1121年)七月,再次出為西北面兵馬使。他的舊日同僚大多升為宰輔,他卻遲遲沒有,一些人為他感到可惜,但他卻泰然處之。
甲辰年(112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他獲任檢校司徒、守司空、參知政事,躋身宰輔。一年後,升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刑部事。其時他的再從兄弟朝鮮國公李資謙專權,高麗仁宗欲除掉他,遂諮詢金仁存與他,他對仁宗說:“蔓草難圖,然同惡滿朝,勢難輕舉,故待其便。”金仁存也勸仁宗不要輕舉妄動。仁宗又轉而與樞密副使智祿延等合作,謀誅李資謙及其親家拓俊京,反而在丙午年(1126年)二月引發李資謙之亂。亂中李資謙、拓俊京詢問李公壽是否需要在宮中放火以盡除智祿延一黨,李公壽表示:“宮宇相比,延燒不可撲滅,甚不可也。”但拓俊京已先下手焚宮。其後,仁宗又下詔將王位禪讓給李資謙,李資謙召集宰樞兩府大臣商議,眾人面面相覷,不知所言,唯獨李公壽怒斥:“上雖有詔,李公豈敢如是?”李資謙的堂兄弟李資德也附和李公壽,李資謙只好作罷。四月十五日,獲任門下侍郎平章事、守太尉,並改名公壽。其時仁宗被李資謙軟禁,卻通過崔思全成功策反了拓俊京,仁宗便傳密詔給拓俊京和李公壽,要求他們伺機勤王。五月二十日,拓俊京偕李公壽等一起進宮,扳倒李資謙,使仁宗恢復權力。仁宗給李公壽賜推忠衛社同德功臣號,加守太傅,命判吏部事,並在戊申年(1128年)三月十八日拜他為門下侍中(首相)。
李公壽本來患有風痹,不願與妙清的黨羽同朝為官,因此屢次請求致仕。到辛亥年(1131年)七月,仁宗終於批准了他的致仕。九月,加檢校太師之銜。此後,他以讀佛書、作佛事為樂。丁巳年(1137年)七月十六日去世。仁宗為之輟朝一日,賜諡文忠。

歷史評價

《高麗史》:天資宏厚勤儉,然吝嗇好佛。

人際關係

  • 父親:李預(李子祥之子,門下侍中李子淵之侄,官至中書侍郎平章事)
  • 母親
  • 崔氏(門下侍中崔惟善之女,中書令崔沖孫女,封海陵郡大夫人)
  • 王氏(門下侍郎平章事王懋崇之女,封上黨郡大夫人)
妹妹:李氏(為高麗宣宗所納,封賢妃,謚貞信,其女為高麗睿宗之妃敬和王后)
妻子:金氏(衛尉卿金寶威之女,封樂浪郡大夫人)
兒子
  • 李之氐
  • 李之乾
  • 李之茂
  • 李之惠(出家,法號討源了性)
  • 李之懿
  • 李之哲
女兒
  • 李氏(嫁金永錫)
  • 李氏(早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