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良

李先良

李先良,出生於1904年,江蘇吳縣人。早年就學於江蘇省第一師範學校,後畢業於中央政治學校。1929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幹事。1933年來到青島,任中國國民黨青島市黨部幹事、委員、常務委員等職。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李先良出任國民政府山東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委員。1939年任山東省魯東聯軍總指揮兼魯東行署主任、山東省政府委員。1941年6月,李先良任青島市政府秘書長。1942年10月任青島市政府代理市長兼青島保全總隊總隊長。期間,李先良在嶗山直接領導了青島地區的抗日行動,屢挫日軍。1945年9月13日,率部接收青島,被國民政府委任為青島市市長。1949年李先良赴台灣。在台灣期間,李先良任教於東吳大學。後來李先良移居加拿大多倫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先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吳縣
  • 出生日期:1904年
  • 職業:政治家
  • 畢業院校:中央政治學校
  • 信仰:三民主義
  • 籍貫:江蘇吳縣
人物生平,血戰日寇,

人物生平

李先良,江蘇吳縣人,1929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幹事。1933年來青島後,任國民政府青島市黨部幹事、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38年任國民政府山東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委員。1939年任國民政府山東省魯東聯軍總指揮兼魯東行署主任、 山東省政府委員。 1941年6月任青島市政府秘書長,1942年10月,沈鴻烈委任李先良以青島市政府秘長身份代行市長職權,兼任青島保全總隊總隊長。李先良和高芳先在嶗山抗日期間,保持民族氣節,特別是在處境那樣險惡,敵人幾次威逼利誘,封官許願,繼而瘋狂掃蕩,不斷施加壓力的情況下,均不屈不撓,堅持抗戰,給日寇以沉重的打擊。1945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侯補執委、青島市長。1949年前往台灣,後赴美國進修,在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1957年受聘為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後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

血戰日寇

李先良來青島之時,正是市黨部被敵寇焚毀後黨務待重新恢復的時候。1932年1月,日本僑民製造火燒市黨部和打砸《國民日報》社事件,青島市黨部陷入癱瘓。李先良被任命為國民政府青島特別市黨部的常務委員,賦予重任,重整陷入停頓的國民政府青島黨務。李先良來青島之時,正是日本人在青島尋釁滋事、氣焰囂張之日。這注定了李先良在青島要與日本做艱苦卓絕的鬥爭。
抗戰全面爆發後,青島處於戰爭風浪的最前沿。1938年1月,青島再度淪陷於日寇之手。沈鴻烈實施焦土抗戰策略後,率部撤退到臨沂。隨後,李先良轉往魯東組織抗日武裝。1943年初,李先良率部由萊陽進駐嶗山。在此之前,嶗山有一辦事處主持抗戰。李先良代理青島市長,正式成立青島市政府,親自主持青島境內對日抗戰,把嶗山辦事處撤銷,恢復市政府組織,設在山區的華嚴寺。抗戰後期,越來越艱苦困難,市政府之所以設在華嚴寺,並不因為這兒風景殊佳,殿宇壯麗,乃因為地形峰巒起伏,形勢險要,敵蹄不易到達。
為了完成在嶗山的抗日游擊大計,李先良將太清宮作為培養幹部的基地;在白雲洞設修械所與招待所;把太平宮作為軍品糧秣庫。深入發動民眾,在農村建立保甲組織。早在1941年,李先良把在嶗山打游擊的兩個連擴編為青島保全大隊,隨後,由保全大隊擴編為保全總隊、保全師。“用意使其體系正規化,同時施以短期的黨務訓練”,保家衛國,堅定士兵的立場,保持良好的軍紀。
由於沒有軍火的補充,也無糧草補給,幾次被日軍置於死地。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李先良強調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誓死與日寇周旋。經歷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戰役,“青保”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有時候“用生命來搶敵人的武器”。《李先良回憶錄》中,有一份“青島保全總隊部分對日作戰陣亡官兵暨遺屬名冊”。統計了一下,犧牲人數達167人。
青島保全總隊紮根在嶗山,屢屢在絕境中生存下來,並沉重打擊前來“掃蕩”的日軍,得益於全民抗戰,李先良讚嘆連嶗山深處的“道士們都是我們最優秀的情報員”。“外侮侵凌,莫不有同仇敵愾之精神,只要為救國圖存,莫不回響參加,民心不死,民氣可用。”“雖至最後階段,艱苦不分,軍民仍同心協力,永不餒畏,生死與共,誓志堅持至抗戰勝利。”
1945年7月,李先良在嶗山太清宮後面的懸崖石壁上,題刻“山海重光”四字留作紀念。8月15日,負責監工的葛秘書對李先良說,“今天刻石完工,如果今天能夠得到勝利,那就妙了”。當天晚上,廣播發出訊息,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後,李先良率部進入青島市區。而幾度見證青島主權更迭的太平路上的葉世克紀念碑又一次被改寫。這一次,重新書寫碑文,記錄抗戰功績,大快人心!石碑的正面是“山海重光”四個金色大字,由李先良題寫。李先良領導的青島保全總隊為了“山河重光”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歷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