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才,字謙行,光緒十年(1884年)生於平湖鎮長宦村貧苦的基督教徒家庭。國小時勤奮好學,深得美國傳教士喜愛,先後讀完美以美基督教會所辦的初、高中和協和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先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平湖鎮長宦村
- 出生日期:光緒十年(1884年)
- 逝世日期:1973年
- 畢業院校:協和大學
- 主要成就:對我國林業科技和教育有重大貢獻
- 代表作品:《論閩省森林入款》、《台灣考察報告》、《福建省教育團公有林工作報告》、《植樹五要》等
- 性別:男
介紹,經歷,
介紹
李先才,字謙行,光緒十年(1884年)生於平湖鎮長宦村貧苦的基督教徒家庭。國小時勤奮好學,深得美國傳教士喜愛,先後讀完美以美基督教會所辦的初、高中和協和大學。
經歷
民國2年(1913年),為美以美基督會推薦赴美留學,先在俄亥俄州寶撫學院和企利溫尼城愛德百爾學院當工讀生。民國6年,公費考取耶魯大學專功林學。民國9年獲林學碩士學位。此後相繼在美國路易安那州林區紙廠實習和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從事研究工作。民國11年夏,學成回國,先後執教於廈門集美中學、福州英華中學和福建協和高級職業中學。
民國22年,奉命創辦福建教育團公有林,主持籌建南平王台第一林場和閩侯南嶼第二林場,任總場(設在南嶼五鳳里)場長。翌年,他從美國南方引進長葉松、短葉松、濕地松在南嶼林場育苗。民國24年,為了借鑑台灣造林經驗,偕福州高級農業學校校長林禮銓前往台灣考察。至民國25年,他和林業工人在南嶼定植造林3萬多株,成為我國引種國外松成功的先例。
抗戰時期,教育團公有林經費無著,以林佃承包責任制方式包給他人專管。民國31年初,李先才辭去林場職務,應聘為福建省農學院教授,任森林學系主任,講授造林學。治學嚴謹,教學認真,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力倡發展林業要因地制宜,講求實效,培養人才要因材施教,學以致用。在講授造林學時,他總結民眾經驗,提出“植樹五要”,即“要及、要力、要直、要實、要惜”,並帶領學生到實地去操作,培養其實踐能力。於教學之暇還不斷編譯教材,對國外造林經驗加以選擇引用,對祖國營林科技成果予以總結提高,並溶入自己真知灼見,從而形成一整套獨具見解的理論。在他的精心扶掖下,其學生中不少人已成為我國造林科研與教學的骨幹。尤其是他當年創辦的南嶼林場,至今已擴展到1萬2千多畝,成為我國國外松良種基地和用材基地,所產的良種松已推廣到全國各地。
1954年,李先才年老退休,但仍留校從事竹類研究。1973年,因病在福州逝世,終年89歲。1986年為紀念他對我國林業科技和教育的重大貢獻,福建省林學會和南嶼林場聯合在五鳳里工區為其建造紀念碑。
李先才生前著述頗豐,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大多散失。今其尚存之作有《論閩省森林入款》、《台灣考察報告》、《福建省教育團公有林工作報告》、《植樹五要》、《陪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森林顧問藍高梓先生視察福建上游森林報告》、《愛護好現有森林》、《護林防火與水土保持是綠化工作的先決條件》、《麻竹生長習性的觀察和無性繁殖的試驗》、《竹類育苗試驗報告》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