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該村到鄉的道路為土路,進村的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截止2009年底,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最近的農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4人輛,拖拉機12輛,機車51輛。
截止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2戶;裝有太陽能1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5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0畝,有效灌溉率70%,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5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8.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9.5萬元,占總收入的75.2%;畜牧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12.58%,林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0.75%;第二、三產業收入20.5萬元,占總收入的10.31%,工資性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1.16%,農民人均純收入27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在雲南省內務工2人,在雲南省外務工1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李來國小,中學生就讀於舊城中學,截止2009年底,該村距離村國小1公里,距離鄉中學12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6人,其中小學生38人,中學生8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9年底,該村有農戶76戶,共有鄉村人口334人,其中男性172人,女性164人,其中農業人口334人,勞動力人口186人。其中漢族333人,彝族3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全作醫療315人,參合率達94.13%,享受底保28人,有五保戶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距離村衛生室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該村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91.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基層組織
截止2009年底,該村設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3人,黨員中男性10人,女性3人;60歲以上黨員2人。該村設1個團支部,共有團員15人,村幹部人數2人。
發展重點
該村主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2、人畜飲水工程;3、信息閉塞。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穩定發展甘蔗、糧食、畜牧的基礎上,發展橡膠,柚木等經濟林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