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亦園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泉州
- 出生日期:1931年
- 逝世日期:2017年4月18日
- 職業:台灣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哈佛大學
- 主要成就:著名人類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專著,論文,學術年表,自我評估,
人物生平
專著
1985a 東南亞華人社會的研究(上、下冊)(與吳燕和等合著)。台北:正中書局。
1985c 民間宗教儀式之檢討研討會論文集(與莊英章合編)。台北:中國民族學會。
1985d 海外華人社會研究叢刊(與郭振羽合編)。台北:正中書局。
1987 中國家庭之研究論著目錄(與莊英章合編)。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989 人文學概論(上、下冊)。台北:空中大學出版。
1992a 文化的圖像(上冊)──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1992b 文化的圖像(下冊)──宗教與族群的文化觀察。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1996 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圖書公司。
論文
1985a 現代化過程中的傳統儀式,刊於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李亦園等編,頁73-91。台北:桂冠出版社; 又刊於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頁197-20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學術年表
195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畢業後,留任助教;
1954年民族學研究所成立,轉任研究所助理;
1958年赴美深造,入哈佛大學歷史系;
1959年獲碩士學位;
1960年回國升任研究所副研究員在哈佛大學求學時期,受到Cora Dubois 和John Pelzel兩位教授的影響,對東南亞華僑社會文化研究產生興趣;
1962年開始計畫著手於東南亞華僑社會文化的研究工作;
1962年7月獲哈佛燕京學社“東南亞學會”的支助前往
1966年又再度獲得“東亞學會”的支助回來麻坡從事半年的田野調查研究工作;
1968年至1990年在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副所長及所長等職;
1984年又出任新竹台灣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
2005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自我評估
1. 近年來最重要之研究方向是探討傳統宇宙觀與信仰系統對現 代企業行為與經濟發展以至於其它社會文化的影響,最近已初步建立 理論模型,並受到國內外以及大陸學界之注意,在此一方面已發表論 文六篇,包括〈傳統中國宇宙觀與現代企業行為〉(1994b)以及 1986a,1988a,1991b,1992b,1993b等篇(參看著作目錄)。 繼續前述對台灣民間宗教之研究興趣,對民間宗教之本質有 所闡釋,共有論文五篇,包括〈現代化過程中的傳統儀式〉(1985a) 以及1985b,1985e,1986b,1988b等。
2. 對台灣地區文化發展作全面的性評估,並提倡建立「文化指 標」,除進行材料蒐集研究外,並協助行政院主計處改進文化指針之 全國性調查,共發表論文四篇,包括〈台灣光復後文化發展的經驗與 評估〉(1988c)及1989a,1991a,1993a等篇。
3. 主持「台閩民族志基本調查與比較研究」及「台灣與東南亞 土著文化與血緣比較研究」兩主題研究及教學計畫,提供通盤性設計 ,參與教學,亦親自進行短期田野考察,並發表論文,計有〈平閩十 八洞的民族學研究〉(1994a)及1992a等篇。
4. 參與教育部資助之「宗教教育之國際比較及政策研究」,計 劃正進行中,預計將對國內之宗教教育問題有重要之研究結果提出。
5. 十年來研究著作之成果,包括專書三冊,正式期刊論文二十 四篇,研討會論文九篇。 十年來平均發表論文數,正式期刊論文為2.4篇,研討會論文合 計為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