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乘雲(明末舉人、官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乘雲,字騰洲,為直隸高陽(今河北高陽縣)人,生活在明末,舉人出身,於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受任分巡大梁道。明代的河南省,劃分為四個分巡道。大梁道的轄區,包括現在的開封、商丘、許昌、周口四市以及鄭州市的部分縣(市),雖以開封為中心,但其行政機構卻長設禹州,且分巡道的職權,是既管行政,又兼管軍事的。

基本介紹

  • 本名:李乘雲
  • 字號:騰洲
  • 所處時代:明末
  • 出生地:直隸高陽
當時的局勢是,外有滿清入侵,內有李自成張獻忠崛起,再加上頻繁的大面積天災,使得明朝政府岌岌可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李乘雲剛剛蒞任,李自成大軍已進入河南,沿途州縣望風披靡。很快包圍了禹州。
禹州城中,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實乃孤城一座,若與李自成大兵相抗,無疑是以卵擊石。李乘雲並非不知道這種客觀形勢。但作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身受正統的思想教育,在生死關頭,選擇“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李乘雲的忠義和勇敢,感動了部下將領,連那位原先準備開城投降的禹州知州金世英也被感動,願意同他一同堅守。
李自成遇到堅決的抵抗,損兵折將,不勝其忿,咬牙切齒,拚命進攻。城陷,李乘雲被俘。李自成喝令其下跪,李乘雲大義凜然地說:“我堂堂朝廷命官,豈能屈服於叛賊!今既被俘,但求一死!”當李自成要下令屠城時,李乘雲據理力辨說:“我的部下,我令其守城,他們不能不守。正如你的部下,你令其攻城,他們不能不攻是一樣的道理。我盡忠報國,萬死不辭,但不可傷及無辜!”
李自成被李乘雲的凜然大義所折服,終於沒有屠城,但將李乘雲寸磔,以泄其心頭之恨。李乘雲視死如歸,從容就義。同時,還有六位讀書人,也以追隨李乘雲犧牲為榮,同他一起犧牲。
三日後,李自成撤兵。城中士民痛哭著安葬了李乘雲的屍首,並在他犧牲處建了一座“忠烈祠”,供奉著他和追隨著他的六人的牌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