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荃(1916~2010)性別:女,出生地於西安,終年94歲,生前住址是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88號。生前職業:退休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丹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西安
人物介紹——王度廬身後的女人,浪漫愛情——夫唱婦和《納蘭詞》,顛沛流離——俠骨柔情賢內助,中學任教——學生眼中的老媽媽,替夫維權——為《臥虎藏龍》打官司,親友寄語,
人物介紹——王度廬身後的女人
編者按:人物介紹資料源於張寧文章,出處不詳。
2001年,李安執導的影片《臥虎藏龍》取得巨大成功,斬獲四項奧斯卡大獎。該片片尾字幕特別註明:王度廬小說改編。
王度廬是誰?北京旗人作家,開創“悲劇俠情”小說的一代宗師,他的作品對後世武俠文壇影響深遠。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和王度廬相知相伴一生的女人,是李丹荃。
去年6月,李丹荃在京逝世,享年94歲。
浪漫愛情——夫唱婦和《納蘭詞》
夫唱婦和《納蘭詞》
一部《臥虎藏龍》,讓人們重新認識了王度廬。可不為人知的是,李丹荃與王度廬70多年前的相識,情節卻像另一部電影《雲水謠》:才子做家教,識得佳人。
大約在1933年,王度廬在報社工作的同時,兼做京城一富庶人家的家教。他學生的姐姐有位同學,是培根學校的休學學生,常到這家來看書。
這位學生就是李丹荃,一位聰明、美麗的女孩,成績好,跳過級,熱愛文學。她家當時住在景山東街,離王家很近。從此,王度廬和她相識、相愛。
祖籍北京,1916年出生在西安,幼時回京上學,家族落敗,高中肄業。這是兩人相識前,李丹荃的人生軌跡。而王度廬此時,已在報刊上發表評論並連載小說。
戀愛期間,王度廬曾將《納蘭詞》贈予李丹荃。
《納蘭詞》由清初貴族納蘭性德所作,既有刻骨銘心的愛情詩,也有蒼涼悲愴的邊塞詩。王度廬熱愛這部作品,因它是旗人文學中的奇葩,更因自己“單寒羈孤”的身世、沉鬱悲愴的審美個性,能夠與之發生共鳴。這也正是李丹荃喜歡的文學意境。
蘇州大學教授徐斯年曾撰文談到,晚年的李丹荃仍能背誦《納蘭詞》中的很多篇章。
顛沛流離——俠骨柔情賢內助
徐斯年認為,李丹荃之所以對《納蘭詞》印象深刻,可能更多緣於二人顛沛流離的婚後生活。
李丹荃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九一八”事變後,王度廬前往西安謀生。其時她家也已遷到西安,1935年她和王度廬在西安結婚。
在西安,王度廬經常失業,艱難維持生活,加之,李丹荃父親故世,在西北兩年後,夫妻二人返京。
“長安居,固不易;京師居,仍不易。”王度廬此時全憑賣稿為生,夫婦倆與母親、弟弟同住,生活艱難。1937年春,兩人前往青島,投靠李丹荃無子女的伯父。
一年之後,青島淪陷。為度時艱,王度廬開始了撰寫連載小說的生涯。
王度廬這一寫就是十一年,除大量社會小說外,還有武俠言情小說,作品數百萬字。其代表作“鶴-鐵五部曲”也在此期間完成。其中第四部,就是被李安導演搬上大螢幕的《臥虎藏龍》。
“鶴-鐵五部曲”,描寫了李慕白等老少三代、四組英雄兒女的悲歡離合故事,被公認為是“悲劇俠情”的開山立派之作。台灣學者葉洪生曾指出,後起港台武俠小說,大都走的是他開闢的“悲劇俠情”這條路。古龍也曾寫道:“到了我生命中某一個階段,我忽然發現我最喜愛的武俠小說作家竟然是王度廬。”
據李丹荃的子女介紹,母親是一個樂於助人、知書達理的人,那時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父親身體又不好,家中事務均由母親操持。除照料大家的生活外,母親還常給父親的作品提些建議,所以父親寫的那些俠骨柔情的故事應該會受到母親的一些影響。
中學任教——學生眼中的老媽媽
解放後,王度廬封筆,再未寫過小說,夫婦二人同赴東北參加工作。1953年夏,又一同調入瀋陽的遼寧省實驗中學。學校實行寄宿制。王度廬從事教學工作,李丹荃則負責管理學生的生活。
在一位六十年代畢業生的印象中,李丹荃是一個知識分子型的母親,有教養,說帶有京味兒的國語,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
該學生回憶,有一天早晨天氣晴好,學生們都將被子抱出晾曬,可上課時突然下起了雨。下課鈴響,大家都沖回宿舍,卻發現晾曬的被褥不見了,原來李丹荃老師早就幫他們收好了。
徐斯年教授也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上學期間患闌尾炎,是李丹荃將他送到醫院,還準備履行“家長”職責,在手術檔案上籤字。
多年後,徐斯年再提起此事,李丹荃卻說記不得了。“這種事對於她來說,確實也算‘稀鬆平常’。”但徐斯年卻清楚地記得那個寒冬的夜晚,自己躺在擔架上,旁邊的李老師一路小跑地跟著,手中拿著病歷,頭巾在冷風裡飄拂。
子女們回憶說,平時母親總是早出晚歸,就連過年,一家人也常在食堂吃飯。因為要關照不能回家的學生,逢年過節更加忙碌。也正因此,一些學生稱呼李丹荃為“老媽媽”。
“下輩子我們仍做您的兒女,您的學生。”李丹荃的學生們說,當年讓她操了太多的心,真希望能有機會當面對老師說一聲“謝謝”和“對不起”。
替夫維權——為《臥虎藏龍》打官司
1970年,王度廬退休,隨李丹荃下放到農村,接受再教育。
兩人在農村呆了4年。1974年,李丹荃被動員退休,夫婦二人回城投靠兒子。1977年,王度廬因病去世。
王度廬的作品,最早都是在報上連載,後來才由上海一家出版社出版。他們的女兒回憶,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裡還有許多父親的書,嶄新的,層層疊疊鋪放在箱子裡。1960年前後,燃料缺乏,這些書被家裡用來取暖,陸續化為灰燼。
王度廬去世後,李丹荃開始蒐集整理他的作品,甚至還為著作權打過官司。
由於王度廬解放之後即封筆,再加上性格不愛張揚,以至於後來很多人都不知道《臥虎藏龍》出自他手。1983年,《今古傳奇》雜誌開始刊載名為《玉嬌龍》、《春雪瓶》的“長篇大書”,署名“聶雲嵐改寫”。
聶改寫的正是王度廬“鶴-鐵五部曲”中的《臥虎藏龍》和《鐵騎銀瓶》。1987年,李丹荃得知此事,通過書信與聶雲嵐進行交涉,未作深究。
隨著電影《臥虎藏龍》的熱映,某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聶雲嵐改寫的《玉嬌龍》和《春雪瓶》;還有影視公司擬籌拍電視劇。多方交涉無果後,李丹荃將出版社訴至法院。2001年夏,法院判定:《臥虎藏龍》、《鐵騎銀瓶》系王度廬獨立創作完成,其著作權由王度廬享有。
除了整理丈夫作品,晚年的李丹荃,仍保持著愛看書的習慣。兒女們的印象中,李丹荃一生酷愛讀書。當年上班時,每天忙碌之後,最好的休息就是能躺在床上看一會兒書。
兒女們介紹,年過九旬後,母親仍嗜書如命,是字就看,還會上網、學英語。直至去年3月中風住院前,她仍在看曹聚仁先生的作品《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
2010年6月,李丹荃告別書香與94載別樣人生,溘然長逝。
親友寄語
母親是一個極普通的人,但是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下,她都竭盡努力,負起社會、良心的責任,做一個正直的,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他人的人,這是我們自愧不如的。
母親走了,到父親那裡去了,他們是幸福的,因為有許多人仍在懷念他們。
——子女
媽媽老師走了,給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痛,永遠的遺憾。原定今春去北京看望老師,沒有成行,可惜這個願望永遠也實現不了了。媽媽,您在天堂等著我們,下輩子我們仍做您的兒女,您的學生,不再留下痛和遺憾。媽媽老師
李丹荃,我們永遠懷念您!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