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為古印度書面語,故對印度等地的事物,常冠以梵字,以示與中華有別 [Sanskrit]。如:梵本(梵文書寫的佛經原本);梵表(梵方。指印度);梵志(印度古代四個種姓之一,指婆羅門);梵俗(印度風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朴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基本信息,詳細字義,
基本信息
朴梵。一個人名稱。
朴 pǔ
1. 喻不加修飾:~素。~實。~厚。~質。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木,菐聲。本義:未加工的木材)
2. 同本義 [timber]
朴,木素也。——《說文》
既勤樸斫。——《書·梓材》。馬注:“未成器也。”
朴散則為器。——《老子》
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朴。——《論衡·量知》
3. 本質;本性 [nature]
尚素樸。——張衡《東京賦》。注:“質也。”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老子》
4. 貨物的成本 [cost]
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商君書·墾令》
2. 又如:朴斫(砍斫,削治)
3. 通“撲”。擊,打 [beat;strike]
舉築朴秦皇帝。——《史記·刺客列傳》
…水衡閻奉朴擊賣請。——《史記·酷吏列傳》
〈形〉
1. 淳樸;樸實 [simple;natural;plain]
敦兮其若朴。——《老子》
澆淳散朴。——《漢書·黃霸傳》
民敦而俗朴。——《孔子家語·王言》
2. 又如: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質樸(樸實;不矯飾);誠樸(誠懇樸實);儉樸(儉省樸素);朴秀(樸實而秀美);樸質(樸素純真);樸訥(樸實而口才不好);朴散(本謂純真之道分離變異。後亦謂淳樸之風消散);朴愚(質樸愚拙);樸鄙(質樸鄙野);朴澀(質樸遲鈍);朴辭(質樸而不文飾之辭);朴贍(質樸而豐富);朴木(質樸厚重);朴索(質樸無華);樸野(質樸無華)
梵fán。
1. 關於古代印度的:~語(印度古代的一種語言)。~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林,凡聲。本義:梵梵:草木茂盛的樣子)
2. 同本義 [lush]
梵,即芃之俗體。——清· 鈕樹玉《說文新附考》
3. 梵語Brahmā音譯詞“梵摩”、“婆羅賀摩”、“梵覽摩”之省,意為“清淨”、“寂靜” [quiet]
淨修梵行。——《妙法蓮花經》
4. 又如:梵心(清淨之心);梵志(以清靜為志);梵門(清淨的法門);梵事(清淨的佛事)
5. 佛經原用梵文寫成,故凡與佛教有關的事物,皆稱梵 [Buddhist]。如:梵言(佛經);梵境(佛的境界);梵樓(佛教的樓閣);梵磬(佛寺之磬);梵學(佛學)
〈動〉
1. 誦經 [patter]。如:梵響(梵聲,念佛誦經之聲);梵誦(佛教誦經);梵唄(梵音,作法事時的歌詠讚頌之聲)
〈名〉
1. 誦經聲 [patter]
午梵隔雲知有寺,夕陽歸去不逢僧。——宋· 王安石《游鐘山四首》
2. 姓
常用詞組
1. 梵剎 fànchà
[Buddhist temple] 佛寺;寺院
2. 梵教 fànjiào
[Brahmoism]梵社的教義和實踐
3. 梵語,梵文 Fànyǔ,Fànwén
[Sanskrit] 一種古印度語言,正如印度語法家(如帕尼尼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語言
朴 取樸厚。質樸之意
梵 取梵音 義為安靜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