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鼎卿

朱鼎卿

朱鼎卿(1902—1982),湖北新洲人。1925年畢業於雲南講武堂。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六軍軍長、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湖北省政府主席、第三兵團司令。1949年12月在成都附近起義。後任解放軍西南軍區司令部高級參議,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湖北省委第四屆副主任委員。是第三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鼎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新洲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82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雲南講武堂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大事年表,人物事跡,人物性格,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朱鼎卿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其父早喪,由母親帶著朱鼎卿兄弟姐妹七人,靠種幾畝薄田維持生活。朱鼎卿是家中長子,要靠他支撐門戶,所以儘管窮困,母親還是讓他斷斷續續讀了七年私塾。
1920年,朱鼎卿隨堂兄朱懷冰離開家鄉,到江蘇準陰鎮守使馬玉仁部當兵。不久,又被朱懷冰介紹到石青陽部,在連隊當書記。當時,軍隊里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窮書記,富軍需”。朱鼎卿對於傭書於人,遭受歧視的境遇十分苦悶,隨時準備另找出路。
1922年10月,石青陽部在軍閥混戰中被擊潰。朱鼎卿便輾轉到四川,投入川東邊防軍教導營。該營營長石潤碧,欣賞朱有文化,處事幹練,讓他當了幾個月書記以後,擢升他為排長。石青陽是雲南講武堂畢業的,就鼓勵朱鼎卿報考這所學校。1923年6月,他考入該校第十八期步科,在那裡接受了兩年軍事教育。
畢業前夕,朱鼎卿接到在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三軍任團長的石潤碧的信,邀其前去共事。他考慮在雲南和家鄉湖北都沒有人事背景,難得升遷,於是畢業後欣然去廣東投入石部。他先當參謀,後當連長,參加了討伐廣東境內鄧本殷等軍閥的戰鬥。
1925年12月,朱鼎卿所在部隊的領導人因“西山會議派”嫌疑被革職,該部軍官也都被遣散。那時,他到廣東不過數月,人地兩生,不知到哪裡去找出路,只好隨石潤碧來到重慶。
1929年上半年,朱鼎卿指揮部隊,在麻城一帶參加了對鄂東蘇區的“圍剿”。他把所有壯丁編為“鏟共團”,參加站崗放哨;在防區實行五家聯保制,挨戶清查赤衛隊員,對共產黨員和同情分子,限期自首登記,在赤衛隊活動的山區,劃出二十里警戒線,將居民一律搬出。這些辦法得到了上司的賞識。

人物生平

朱鼎卿(1902—1982),出生於1902年3月2日(清光緒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湖北黃岡人,又名朱萬鋆。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八期步兵科、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畢業。
1925年講武堂畢業後出任國民革命軍第9師(兼師長朱培德)第26團(兼團長李明揚)中尉參謀、上尉連長等職。
1926年8月調升第9軍(軍長彭漢章)第1師(師長賀龍)少校參謀兼教導大隊大隊附。
1927年2月第9軍瓦解後離職返鄉。9月出任第19軍(軍長胡宗鐸)第3師(師長鄭重)第10團中校副團長。
1928年2月所部改稱第61師(師長鄭重)第183團(團長吳良琛),仍任中校副團長。7月所部改編為第4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暫編第3師(師長胡宗鐸)第9旅(旅長鄭重)第9團(團長吳良琛),改任中校團附。10月所部改稱第16師(師長胡宗鐸)第48旅(旅長鄭重)第9團(團長吳良琛),仍任中校團附。
1929年4月跟隨所部反蔣失敗後離職。5月出任第13師(師長夏斗寅)第39旅(旅長盧本棠)第78團(團長張亞一)第3營少校營長。10月調升師參謀處(處巨堂長金)中校參謀。
朱鼎卿起義故事朱鼎卿起義故事
1931年12月7日獲頒六等寶鼎章。
1932年9月考入中央軍校高教班第一期學習。
1933年5月軍校畢業後派任第11師(師長蕭乾)第32旅(旅長黃維)第65團(團長陳希平)中校團附。8月調升第67師(師長傅鐘芳)第399團上校團長。
1935年5月18日敘任陸軍步兵中校。12月調任第11師(師長黃維)第33旅(旅長莫與碩)第65團上校團長。
1937年4月升任第11師(師長彭善)第33旅(旅長王嚴)上校副旅長。5月6日晉任陸軍步兵上校。11月調升第13師(師長吳良琛)第39旅(轄兩團)少將旅長。
1938年12月升任第13師(師長方靖)少將副師長。
1940年4月16日升任第13師(轄三團)少將師長。
1943年4月1日升任第75軍(軍長施北衡)少將副軍長。7月13日調升第86軍(轄第13師、第67師、暫編第32師)中將軍長。
1945年2月20日晉任陸軍少將。6月23日調升第10集團軍(總司令王敬久)中將副總司令。9月22日晉頒四等寶鼎勳章。10月調任軍政部(部長陳誠)第8軍官總隊中將總隊長。同月10日獲頒忠勤勳章。
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
1947年5月調任第1補給區中將司令。
1948年6月調任第9補給區中將司令。9月22日晉任陸軍中將。
1949年1月1日獲頒四等雲麾勳章。2月21日調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全司令、軍管區司令。7月所屬保全司令部、軍管區改組為湖北省綏靖總司令部,兼任總司令。11月5日所部改編為第3兵團(轄暫編第8軍、暫編第9軍),改任司令官兼暫編第8軍(轄暫編22師、暫編第23師、暫編第24師)軍長。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率部起義。
1950年2月入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高級政治研究班學習。5月轉入西南軍政大學學習。12月出任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高級參謀。
1954年9月轉業後聘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1956年2月調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4月當選民革湖北省(主委陳離)委員。
1959年4月當選全國政協(兼主席周恩來)委員。6月當選政協湖北省(主席王任重)常委。
1961年9月當選民革湖北省(主委陶述曾)常務委員。
1979年10月當選民革中央(主席朱蘊山)委員。
1980年1月當選政協湖北省(主席許道琦)副主席。3月當選民革湖北省(主委陶述曾)副主任委員。
1982年5月24日在湖北武漢病逝。

大事年表

1923年畢業於雲南講武堂第十八期,後在國民黨軍擔任過第13師,第11師團附,團長,師長及第86軍軍長,第一補給區司令等職。
1948年任聯勤總部第九補給區司令。
1949年任國民黨政府最後一任湖北省主席,後任第三兵團司令。
1949年12月在四川金堂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員、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軍事審核委員會委員。
1950年入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學習。結業後,任西南軍區司令部高級參謀。
1954年轉業。同年9月,被聘任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1956年調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82年去世。

人物事跡

1949年12月26日,國民黨軍第3兵團司令官朱鼎卿率兵團部、暫編第8、第9軍共7000餘人,在四川省金堂縣舉行起義。
朱鼎卿曾任國民黨軍第9補給區司令官、湖北省主席。在人民解放軍大舉向西南進軍,國民黨節節敗退的情勢下,川鄂綏靖公署主任孫震,向朱鼎卿轉達了國民黨國防部的命令,將所有以湖北軍政名義的機構一律撤銷,改為第3兵團,由朱任兵團司令官。綏靖總司令部及保全部隊編入第3兵團暫編第8、第9軍,李朗星任暫8軍軍長,楊達任暫9軍軍長,駐防萬縣以東、長江西岸的龍駒堤。
朱鼎卿抗日戰爭照片朱鼎卿抗日戰爭照片
11月下旬,孫震命令第3兵團擔任萬縣以東至忠縣的江防守備,然後再逐次退到渠縣附近,對東作戰,防止人民解放軍西進。但是,剛組建的第3兵團大都是由文職人員和保全團隊組成的,在人民解放軍大舉進攻面前無力抵抗。朱見機行事,命令各部停止作戰,立即從江防線上撤下來,分別向墊江、梁平撤退,一路上班不成班,連不成連,與解放軍先頭部隊稍一接觸就繳械投降。朱見此狀況,命令部隊一直向西奔逃,於12月23日到達新都縣附近。經與成都國民黨駐軍聯繫,得知孫震、顧祝同、胡宗南等都逃走了。這時,朱召集李超君等人商議,決定派人到成都與王瓚緒聯繫。兵團副司令彭曠高在抗日戰爭時期當過王的參謀長,利用彭與王的關係,派其前往聯繫。25日上午,朱沒有得到彭的回報,十分焦急。因兵團正處要衝,為避免同沿公路前進的解放軍發生衝突,命令部隊避開新都,向金堂西北轉移,等待成都方面的訊息。下午16時許,部隊行至金堂趙鎮附近時,探知前有解放軍部隊向該地急進。此時,朱接到暫編第9軍軍長楊達送來的報告:還是起義好。朱看後在報告上批示:已派人赴成都接洽。此時,第3兵團先頭部隊已被人民解放軍發現,雙方展開槍戰。該部派第1營副營長同解放軍聯繫,申明已派人去成都接洽起義。暫編第9軍軍長楊達也親赴解放軍前線部隊聯繫,並下令第3兵團的部隊立即停火,一場槍戰結束了。
朱鼎卿面對第3兵團裝備缺乏,補給無源,官兵疲怨的情況,委派李超君和副師長劉巷霖趕赴趙鎮,找到解放軍第60軍第180師,該師政委張其善、政治部主任朱向璃接待了他們。李和楊向張、朱表明了謀求和平道路的態度,以及已經採取的措施。朱向璃當即稱讚了他們的義舉,解除了李和楊的顧慮。
張其善政委、朱向璃主任要求李和楊回去後轉告朱鼎卿:將金堂附近的部隊集中到大面鋪,聽候整編,生活供應由解放軍負責發給。26日,李超君、楊達將解放軍第180師師長、政委聯合簽發的信帶給朱鼎卿。朱閱後,立即命令部隊經趙鎮向石板灘集中。部隊到達石板灘後,兵團部即召集官兵大會,朱宣布全軍起義。
第3兵團起義後,分別集中在石板灘和大面鋪一帶,聽候整編。1950年1月1日,賀龍司令員在住處會見了朱鼎卿,當他得知朱曾在他部下當過參謀時,鼓勵說:起義就好,從頭來。解放後,朱先後任過西南軍區高參、湖北省文史館館員、湖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副主席。李超君先後任解放軍重慶炮校教學組組長、戰術教員。楊達先後任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教員、山東省民政廳福利處處長、山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

人物性格

十三師官兵全都是湖北籍,朱鼎卿視這支“家鄉子弟”部隊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對部隊的訓練要求比較嚴格,也比較體貼士兵的疾苦。當時國民革命軍“吃空額”現象十分普遍。
1945年5月間,國民革命軍進行第一期整編,八十六軍被撤銷。朱鼎卿調任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但還未到職就改任第八軍軍官總隊隊長,負責資遣安排編餘軍官。當時,這些編餘軍官有門路的經過活動,仍然可以回部隊任職,無門路者則怨天尤人,為去向惶惶不安。在這樣的環境裡,朱鼎卿也感到難安於事,希望軍官總隊早日結束。
1947年5月,朱鼎卿調到徐州擔任第一補給區司令,歸顧祝同指揮。上任時,郭懺對他交待說:“你到漢口雖然受白崇禧指揮,但除了法令規定的東西以外,不要隨便接受他的補給命令。
朱鼎卿一直在軍界任職,對如何組織“省政府”,心中完全無數。恰巧,朱懷冰賦閒在武漢,便幫助其物色省政府人選。那時,許多官員都在做逃跑的準備,對當省政府的這“長”那“長”都不大感興趣。朱鼎卿原擬由廖廓出任教育廳長,廖堅辭不就。
南京上海相繼解放以後,武漢惶惶不可終日,省政府公務人員的薪水無處可領。
7月,朱鼎卿來到鄂西。這時候,他還沒有看清蔣中正政權已經全面崩潰的形勢,想在鄂西打開一個“新局面”,提出了“一切從頭來”的口號,企圖振奮人心。他把從武漢跑去的人員和鄂西行署人員合併,重新組織湖北省政府,並抓節約開支,籌劃財政。規定上至省主席、下至士兵公役,每人每月薪金八元,願留則留,不願留者可自由離去。收入來源,除向“中央”催領經費以外,由省銀行經營貿易和發行輔幣。將湖北軍管區和保全司令部撤銷,合併改編為湖北綏靖總司令部,自己兼任司令。建立湖北幹部學校,輪流訓練文武職員,以期形成私人力量。

人物評價

朱鼎卿和周士第司令員見面以後,又回到賀龍那裡,並和賀龍一起參加了元旦會餐。席間賀龍對他說:“你過完節就回部隊去,把部隊好好整編收容,不能再坑害人民了。從前紀律不好可以原諒,以後紀律不好就不行了。把部隊整頓好以後,再回成都多住幾天。”後來,朱鼎卿又和賀龍見過幾次面。成都警備司令部迅速派出兩個騎兵團,和朱部一起會剿叛匪,很快平定了這場叛亂。後來,成都的《川西日報》發表文章表揚朱鼎卿部說:“在平定石板灘叛亂中,起義部隊第三兵團與解放軍並肩作戰,頗著成績,應予表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