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回憶錄

朱自清回憶錄

《朱自清回憶錄》是唯一一部以“朱自清回憶錄”命名的朱自清的自述回憶性作品,具有極強的市場號召力,也有新的衝擊力,還有難得的啟迪力。朱自清本人從人生傳奇、思想寫作、家庭朋友三個方面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做了栩栩如生的回憶。《朱自清回憶錄》樸素縝密、風格沉鬱、語言洗鍊、文筆清麗,極富真情實感,為中國自傳性作品的寫作樹立了典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自清回憶錄
  • 書名:朱自清回憶錄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屈維清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2600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士。為中國現代散文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體制、風格。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一生富有傳奇色彩,表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的風骨。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代讀者,是中國人的精神導師。
《朱自清回憶錄》從人生傳奇、思想寫作、家庭朋友三個方面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了栩栩如生的回憶,也為中國自傳作品的寫作樹立了典範。它既是一本極好的啟示錄,又是一部形象的勵志書,還可以讓讀者重新全面地認識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師。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現代作家。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1916年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在大學讀書期間開始新詩創作。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並參加了新潮社、文學研究會。1925年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其中《背景》《荷塘月色》都是膾灸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一生著述頗豐,現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圖書目錄

第一部
我是揚州人
我七歲到揚州
家鄉的夏
幼時看花
我的父親
擇偶
兒女
只有我們四人
亡妻

第二部
我生在一個動亂的時代
在春暉中學
我在白馬湖
從浙江到上海/初來
清華
清華的一日
“三·一八”大屠殺
在歐洲旅行
日軍占領北平
隨聯大到蒙自
在成都消夏
暑假在重慶
由聯大回到北平
拒購美援麵粉
我與新詩運動
我選新詩
國學是我的職業
我的寫作
我的幾本書

第三部
我遇到的一個小女孩
我看女人
我人生的一種態度
走出“象牙塔”
真能顧到眼前的人
我所見的清華精神
知識分子的兩條道路
我希望的新中國

文摘

有些國語教科書里選得有我的文章,註解里或說我是浙江紹興人,或說我是江蘇江都人——就是揚州人。有人疑心江蘇江都人是錯了,特地老遠的寫信託人來問我。我說兩個籍貫都不算錯,但是若打官話,我得算浙江紹興人。浙江紹興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從進國小就填的這個籍貫;直到現在,在學校里服務快三十年了,還是報的這個籍貫。不過紹興我只去過兩回,每回只住了一天;而我家裡除先母外,沒一個人會說紹興話。
我家是從先祖才到江蘇東海做小官。東海就是海州,現在是隴海路的終點。我就生在海州。四歲的時候先父又到邵伯鎮做小官,將我們接到那裡。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記得了,只對海州話還有親熱感,因為父親的揚州話里夾著不少海州口音。在邵伯住了差不多兩年,是住在萬壽宮裡。萬壽宮的院子很大,很靜;門口就是運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裡扔瓦片玩兒。邵伯有個鐵牛灣,那兒有一條鐵牛鎮壓著。父親的當差常抱我去看它,騎它,撫摩它。鎮裡的情形我也差不多忘記了。只記住在鎮裡一家人家的私塾里讀過書,在那裡認識了一個好朋友叫江家振。我常到他家玩兒,傍晚和他坐在他家荒園裡一根橫倒的枯樹幹上說著話,依依不捨,不想回家。這是我第一個好朋友,可惜他未成年就死了;記得他瘦得很,也許是肺病罷?
六歲那一年父親將全家搬到揚州。後來又迎養先祖父和先祖母。父親曾到江西做過幾年官,我和二弟也曾去過江西一年;但是老家一直在揚州住著。我在揚州讀初等國小,沒畢業;讀高等國小,畢了業;讀中學,也畢了業。我的英文得力於高等國小里一位黃先生,他已經過世了。還有陳春台先生,他現在是北平著名的數學教師。這兩位先生講解英文真清楚,啟發了我學習的興趣;只恨我始終沒有將英文學好,愧對這兩位老師。還有一位戴子秋先生,也早過世了,我的國文是跟他老人家學著做通了的。那是辛亥革命之後在他家夜塾里的時候。中學畢業,我是十八歲,那年就考進了北京大學預科,從此就不常在揚州了。
就在十八歲那年冬天,父親母親給我在揚州完了婚。內人武鐘謙女士是杭州籍,其實也是在揚州長成的。她從不曾去過杭州;後來同我去是第一次。她後來因為肺病死在揚州,我曾為她寫過一篇《給亡婦》。我和她結婚的時候,祖父已死了好幾年了。結婚後一年祖母也死了。他們兩老都葬在揚州,我家於是有祖塋在揚州了。後來亡婦也葬在這祖塋里。母親在抗戰前兩年過去,父親在勝利前四個月過去,遺憾的是我都不在揚州;他們也葬在那祖塋里。這中間叫我痛心的是死了第二個女兒!她性情好,愛讀書,做事負責任,待朋友最好。已經成人了,不知什麼病,一天半就完了!她也葬在祖塋里。我有九個孩子。除第二個女兒外,還有一個男孩不到一歲就死在揚州;其餘亡妻生的四個孩子都曾在揚州老家住過多少年。這個老家直到今年夏初才解散了,但是還留著一位老年的庶母在那裡。
我家跟揚州的關係,大概夠得上古人說的“生於斯,死於斯,歌哭於斯”了。現在亡妻生的四個孩子都已自稱為揚州人了;我比起他們更算是在揚州長成的,天然更該算是揚州人了。但是從前一直馬馬虎虎的騎在牆上,並且自稱浙江人的時候還多些,又為了什麼呢?這一半因為報的是浙江籍,求其一致;一半也還有些別的道理。這些道理第一樁就是籍貫是無所謂的。那時要做一個世界人,連國籍都覺得狹小,不用說省籍和縣籍了。那時在大學裡覺得同鄉會最沒有意思。我同住的和我來往的自然差不多都是揚州人,自己卻因為浙江籍,不去參加江蘇或揚州同鄉會。可是雖然是浙江紹興籍,卻又沒跟一個道地浙江人來往,因此也就沒人拉我去開浙江同鄉會,更不用說紹興同鄉會了。P3-6
朱自清回憶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