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東(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朱愛東(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愛東,女,1968年10月出生,1990年7月延邊大學物理系物理專業畢業;人類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於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民族學專業與文化人類學專業,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愛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不詳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延邊大學
人物經歷,主要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成果,教學情況,田野工作,

人物經歷

朱愛東,女,1968年10月出生,1990年7月延邊大學物理系物理專業畢業;
2004年7月於延邊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8年3月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光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5年4月被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7年1月評為教授職稱,現已從事高校物理專業教學17年,已發表科研論文和教學研究論文30餘篇。

主要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量子光學、量子信息
主要講授的研究生課程:量子統計物理學、輻射場理論
主要講授的本科生課程: 數學物理方法、光電子學

研究方向

民間信仰 民俗學 跨文化交流

主要成果


1.都市民俗的多元化特徵 《民俗研究》(2000,4)
2.全球化視野中的民族文化與民族性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1,4)
3.過渡儀禮:雲南巍山壩區漢族喪葬習俗研究 《廣西民族研究》(2002,1)
4.雙重視角下的歌謠學研究—北大對中國歌謠學研究的貢獻 雲南《思想戰線》(2002,2)
5.冼太誕的多形態考察 《民俗學刊》(第四輯)澳門出版社 2003年
6.當代民俗學研究方法(譯文) 《民俗學刊》(第二輯) 澳門出版社 2002年
7.國家、地方與民間之互動——巍山民間宗教組織“聖諭壇”的形成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8.文化認同與文化建構——僑鄉民俗的認同與再造 《僑鄉移民與地方社會》周大鳴 柯群英主編 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9. 《從地方性節日到族群標識:傳統的詮釋與再造——雲南宣威城區彝族火把節考察》 2005年
10.田野調查報告集 《城市邊緣的彝族村落——雲南宣威莊子村調查報告》(待出版) 主編 朱愛東 范濤 2005年
11.教學論文:從理論到實踐 進階專業研究——“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課程建設談 《中山大學教學論文集》 2005年

教學情況

民俗學概論、民俗學史、跨文化交流、世界民族志

田野工作

2001年至今,在粵西、海南省進行冼夫人信仰調查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2001年7-8月,參加美國福特基金會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中藝術交流中心資助項目,在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進行“民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的田野調查研究,完成論文4篇:《過渡儀禮:巍山壩區漢族喪葬習俗研究》、《國家與民間的互動:巍山民間宗教組織聖諭壇研究》、《綿綿代代長――巍山彝族山寨調查》、《巍山漢族喪葬習俗調查報告》。
1990年10月-1991年7月,肇慶市封開縣,參加田野文物考察、核查工作,幫助地方博物館完成14萬字的《封開縣文物志》。
1989年6-8月,在雲南德宏傣族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完成有關傣族婚姻家庭形態變遷的碩士論文。
1986年5-7月,粵北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瑤族社會歷史文化綜合調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