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貴,男,1957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南京大學研究生,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忠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7年7月
人物簡介,人物生涯,所獲榮譽,
人物簡介
現任中國食用菌協會理事,江蘇省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江蘇鎮江市食用菌研究所名譽所長。其1982開始從事食用菌科研工作,26年來,共主持了30多項科技項目,取得20多項科研成果;編制了5項地方標準,申請了50多項國家專利,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潛心十年發明的雞腿菇“雞爪菌防治方法”,2011年,該成果成為國內該領域授權發明專利。“低碳複合培養料”、“雞腿菇栽培基質配製處理方法”2項專利也獲得了發明專利授權。其參加過3次國際食用菌學術會議,在國內外報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過50多篇論文,拍攝過科教電影和新聞紀錄電影各一部,出版過二部食用菌專著,指導培養了4名食用菌學科的研究生。
人物生涯
其80年代末發明的“菇瓜豆立體栽培”新技術,打破了亞熱帶地區夏季不種平菇的傳統習慣,為我國四季菇開闢了新途徑。該成果一經媒體報導,全國有數萬農民來信來訪求教,通過培訓,有一萬多農民靠此技術脫貧致富,據統計,全國有26個省10多萬農民套用此技術,累計為社會創益10億多元,為江蘇乃至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該成果先後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星火獎,2010年獲得中國食用菌科技成果推廣獎,並被省農委列為2011年度全省重點推廣的30項重大農業技術之一。該成果兩次在國際食用菌會議上交流,並為國際食用菌大會在鎮江提供參觀現場,展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立體栽培成果。還被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拍成科教電影--《綠色蔭棚》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菇瓜豆立體栽培》專著由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他90年代創造的“葦末育菇”成果,利用造紙工業的下腳料—蘆葦末代替棉籽殼育菇取得成功,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葦末污染問題,而且為食用菌生產開闢了新的原料,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一舉多得。我國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中國菌協名譽會長、原南農大校長樊慶笙教授親自主持技術鑑定。此項技術被列入江蘇省“九·五”農業科技重點攻關項目,先後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為社會創造效益上億元。1998年,國際食用菌科學大會在南京召開,經專家推薦,組委會考察,“菇瓜豆立體栽培”、“葦末育菇”等成果不僅作為有中國特色的食用菌發明成果提交大會交流,而且在鎮江為大會提供栽培示範現場,供大會作學術參觀。
所獲榮譽
20多年來,朱忠貴同志在食用菌科研和生產上取得顯著成績,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黨和人民給予了很高的榮譽,他先後50多次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表彰獎勵,兩次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曾被中央譽為“農民雷鋒”。還曾獲得“全國農村學科學用科學標兵”、“全國農村星火帶頭人標兵”、“全國學雷鋒標兵”、“學術技術帶頭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2009年8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朱忠貴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鎮江市瑞京農業科技示範園正式掛牌運行,主攻研究方向為“食用菌液體菌種技術與裝備”、“秸稈育菇關鍵技術”、“新型食用菌基質”、“北蟲草周年化人工栽培”等課題。2009年,他第三次被鎮江市委市政府評為“鎮江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010年,他接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出版社、《中國專利發明人年鑑編》編輯部寄來的榮譽證書,其發明成就已錄入《中國專利發明人年鑑》第十一卷,並榮獲“建國60周年全國百名優秀髮明家”榮譽稱號,這是鎮江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2011年他被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農委等評為“江蘇省優秀科技特派員”。
他先後獲全國食用菌科技成果推廣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市廳級農業科技進步獎5項,鎮江市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