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府村

朱府村

朱府村,地處山東省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東部,東部緊接日照邊界,緊靠嵐濟公路(黃海三路),距離海邊20多公里。是臨港區東部的一個邊陲自然村落,主要以農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府村
  • 外文名稱:Zhu Fu Cun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臨沂市臨港經濟開發區
  • 政府駐地:朱府村村委
  • 電話區號:0539
  • 郵政區碼:276624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市臨港經濟開發區東部
  • 面積:1200畝
  • 人口:900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繡針河
  • 火車站:坪上站
  • 車牌代碼:魯Q
  • 高鐵站:厲家寨站
基本介紹,地理位置,氣候特徵,礦藏資源,醫療衛生,歷史文化,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明史記載,

基本介紹

朱府村位於坪上鎮東部,嵐濟公路(黃海三路)以北,北靠東諸睦村,南鄰黃海三路,東臨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的於家莊子村,西靠繡針河,3個村民小組,約900口人,村大部分姓孫。
村里土地已經建成木業園區,村裡有衛生室、小超市等。
村南有朱府村大橋
朱府村村,計畫2020年(棚戶區改造)搬遷到金龍河社區三期(鐵路北路以東、大山路以西、北疏港路以南、兗石鐵路以北區域)
現任黨支部書記:孫運峰

地理位置

朱府村

氣候特徵

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集中,每年平均日照2443.3小時,平均年降水量為900毫米,氣溫12.7℃,年0℃以上積溫4751.7℃,無霜期185~200天。春季風大雨少,氣候乾燥,回暖迅速,夏季雨水充沛,積溫高,溫度大;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冬季氣壓高,氣溫低,雨量稀少,多西北風。由於鎮域近黃海,受海洋氣候影響,氣溫年差較小。最熱月平均氣溫26.7℃,最冷月平均氣溫-1.9℃。日平均氣溫超過0℃的日數為292天,積溫4751.7℃,超過10℃的日數為207天,積溫4239.2℃。全鎮主導風向是東風(夏季)和西北風(冬季),年平均風速3.2m/s,以4月份最大,9、10月份最小

礦藏資源

村西北有一處小山,1990年建有朱府村石子廠。

醫療衛生

建有村級衛生室一處,2014年該村醫生孫成燁被評為‘’臨沂最美鄉醫”。

歷史文化

朱府村由來:
相傳,朱姓最早建村於唐朝光啟年間(885—888年),曾出過官人,有“府地”之稱,故名朱府村。後朱姓絕,孫姓從大鐵牛廟遷來,仍沿用原名。2019年村民代表正在考證:朱府村是根據明朝抗倭民族英雄孫鏜之母朱氏在此建造的朱府起名(後續資料正在整理中)

地方特產

地瓜、花生、小麥、玉米、黃豆等

著名人物

孫鏜(1522~1554),莒州大鐵牛廟村人(今山東省臨沂市臨港區坪上鎮),年輕時善騎射,“為人負氣不羈”,“有四方誌”。
嘉靖三十三年(1554)春,倭寇突犯松江府西,燒殺擄掠,直逼松江府。孫鏜聞訊而起,高喊:“是可蹙而擒也。”遂率兵數名,飛馳倭營,苦戰一天,箭盡弓斷,援兵不至,只好撤退。當退至石湖橋時,倭寇伏兵突起,孫鏜不幸墜馬落水,被倭寇用長矛刺中腹部,壯烈殉國。敵退後,人們用戰車把孫鏜的遺體運往松江府城。途中,道旁站滿了為這位抗倭民族英雄送行的民眾,人群中一片哭泣之聲。孫鏜為國捐軀後,嘉靖皇帝於三十四年敕贈孫鏜為光祿寺署丞。其父孫子孝封署丞,母朱氏封太安人,妻郭氏封儒人。賜孫鏜御葬於大鐵牛廟孫氏祖塋,建祠祭祀。
孫鏜塑像孫鏜塑像
1992年孫氏家族捐資30多萬元,在各級政府、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新建孫鏜紀念堂。院內置有雕塑、碑林、亭閣等。堂內設有孫鏜官服坐像、聖旨複製品和展現其業績的大型彩色壁畫。

明史記載

孫鏜,莒州人。商販吳、越。倭擾松江,謁郡守自請輸貲佐軍。守薦之參政翁大立,試以只刀,若飛,錄為士兵。擊走倭,出參政任環圍中。遣人還莒,括家貲,悉召里兒為爪牙,吳中倚鏜若長城。倭舟渡泖滸,鏜突出,酣戰竟日,援兵不至,還至石湖橋,半渡,伏大起,鏜墮死,中刃死。贈光祿丞,錄一子,亦建祠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