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莊(海陽市城區南郊下轄村)

朱家莊(海陽市城區南郊下轄村)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李姓來此建村居住。因建村於朱角山之北,故命名朱家莊。 朱家莊位於海陽市城區南郊,地處東經121°09′,北緯36°44′。東鄰趙家莊,北望邢家村,西連前辛治村,南接後唐家村。距市政府駐地3.5公里,隸屬東村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3公頃,山嵐面積約5.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水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112戶,285人,有李、張、孫、唐、楊、於等6姓,均為漢族,李姓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家莊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海陽市城區南郊
  • 地理位置:海陽市城區南郊朱家莊
  • 面積:1.5平方公里
  • 人口:285人(2002年)
  • 機場:無
  • 火車站:無
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大事記

1942年本村解放。 同年冬日軍膠東大掃蕩進村,殺死村民1人。 1947年10月28日(農曆九月十五日)國民黨軍五十四師占據本村-天一夜,燒殺擄掠,搶走牲畜數頭。 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70年全村民眾治理南河套,整出土地1.5公頃。 1978年全村民眾興修水利,整修西河套,免除了水災。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朱家莊國小。1984年撤國小,村投資8萬餘元建唐家聯小、聯中,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50多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村民人均糧食350公斤。1975年,全村收入50.76萬元。2000年,全村收入64.86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26輛,機車32輛,電視機82台,電話64部,電冰櫃28台,洗衣機16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全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積只有7平方米。1982年,村里統一規劃街道和房屋建設後,街道寬敞,房屋整齊。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20多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3年,村投資1萬多元,建立發電室,供本村照明。1975年,投資6萬多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78年,投資12.5萬元,建大口井1座,灌溉面積11.3公頃。1994年,村投資11萬元,修自來水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來水。1998年,村集體為村民減免“五統”的30%。1999年春,村集體投資4萬元,安裝有線電視。同年,村投資12.5萬元,進行電網更新改造。2000年,為村民減免“三提”、“五統”款項的40%,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去各項統籌款。同年,村又投入120萬元,修建二級揚水工程,為東村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供水,加快了園區的發展建設。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李軍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6年4月至1957年12月,李軍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李永福、李臣、李永義、李永坤、李永國、李永進、李樹國。2002年,全村有黨員16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4月,村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先後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忠、李臣、李永梓、李永坤、李永福、李永義、李永國、李永進、李忠生、李仁、李關、李樹高、李江。1997年8月起,李江任村委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