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莊村(山東省沂南縣蘇村鎮朱家莊村)

朱家莊村(山東省沂南縣蘇村鎮朱家莊村)

朱家莊村位於沂南縣城東北十四公里處,蘇村西河西岸,北與中李家莊相連,南與蘇村西北村接壤,西與杜家莊為鄰,隸屬沂南縣蘇村鎮政府管轄。全村面積55.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6.6公頃,河灘面積約4公頃,企業占地15公頃。全村地處蘇村西河沖積地帶,地勢平坦,水源較豐富,發展農業生產有較好的條件,境內生產小麥、玉米、水稻及多種蔬菜,植被面積23.3公頃,覆蓋率為43.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家莊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沂南縣
  • 面積:55.6公頃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特色人物,

概況

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朱氏族人由山東省青州府康家莊子遷此定居,朱家莊而此得名,後有李氏等遷入定居。
境內交通便利,東(東營)紅(紅花埠)省級幹線公路串境而過。駐有沂南禽兔加工廠、沂南第三肉聯廠、寶珠飼料有限公司、蘇勝加油站、寶珠大酒店、寶珠集團招待所等小型企業,是投資建廠的黃金地段。
2000年12月底全村共有180戶,690口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零。現有朱、李、譚、崔四個姓氏,均為漢族。
197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為96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億元, 人均純收入4840元,第一、二、三產業比為7.5∶89∶3.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6000萬元,全村純收入500萬元。
該村是全縣經濟強村之一,2000年農村總收入名列全縣第一,1996年被縣政府命名為小康村,1996年至2000年連續五年被沂南縣委、縣政府授予“五好黨支部”“農村工作先進村”稱號,所辦企業也連續五年被沂南縣委、縣政府授予“明星鄉鎮企業”稱號;1998年至2000年連續三年被臨沂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單位”“五好村黨支部” 稱號, 所辦企業也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明星鄉鎮企業”稱號;1999年至2000年連續兩年被沂南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安全文明村”稱號。

大事記

1942年1月,村民朱守相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村第一名共產黨員。
1943年3月,以朱孝學為主成立村自衛團,朱孝學任自衛團團長。
1945年8月,朱守相、朱孝儒、朱孝齋回響黨的號召參加革命。
1948年3月朱永三、 朱孝先、朱孝升、朱孝秀、朱元昌五人組成支前小組赴淮海戰役戰場。
1950年3月,朱孝賢組織5戶村民成立第一個互助組,走農業合作化道路。
1952年10月,朱永三成立村辦國小,接收學生15名,朱永三任教師。
1953年10月,成立中共朱家莊第一屆黨支部委員會,朱孝學任支部書記,共有黨員4名。
1955年3月,成立初級合作社,朱守相任社長。
1956年2月,成立高級合作社,朱永三任社長。
1958年,成立朱家莊生產大隊,朱守寬任大隊長。
1973年9月,成立朱家莊村革命委員會,朱守相任主任。
1978年6月,向農業銀行貸款2萬元,建6000平方米兔場一處。
1985年,建起大型兔場12000平方米,全村120多戶村民養長毛兔。
是年4月,朱守俊任黨支部書記。
1986年,村支部書記朱守俊帶領10多人用從商收入在村東蘇村西河上修了一座長65米、寬8米、高4.6米的大橋;鋪設地下水管5000米,打機井6眼,安裝電動機6部;建設村辦國小一處。
1988年,投資160萬元,建成占地4公頃、冷藏能力200噸的肉聯廠。
1993年, 投資2000萬元,建成萬噸飼料廠、萬噸復混肥廠、兩處加油站等。7處村辦企業,組建成沂南縣寶珠實業總公司。
1995年12月,經沂南縣政府批准沂南縣寶珠實業總公司改建為沂南縣寶珠集團公司,支部書記朱守俊任總經理兼董事長。
1996年6月,國家農業部批准沂南縣寶珠集團公司為中型(一)檔企業。
是年5月,全村安裝程控電話92部,成為全縣第一個電話村。
1997年2月,投資140萬元建揚水站一處,並安裝100千瓦變壓器。
1998年2月,投資560萬元,建占地1公頃,冷藏能力500噸,時加工1000隻肉雞或時加工1000隻肉兔的禽兔加工廠1處。
是年3月,投資600萬元,建成占地4公頃,存欄4萬套艾維茵種雞場一處,當年獲效益460萬元。
是年7月,開工興建寶珠新村,當年建成別墅樓24幢,同年搬遷。
是年12月31日,經縣政府批准,出資1260萬元一次性買斷原沂南縣畜牧開發公司,組建沂南縣寶珠集團公司畜禽肉類聯合加工廠。沂南縣委書記王立運、縣長李寶智等領導為此揭牌。
1999年8月9日,寶珠集團公司駐縣城職工宿舍樓5000平方米工程破土動工。
是年8月20日, 為解決新組建的畜禽肉類聯合加工廠辦公的需要,2000平方米的辦公樓破土動工。
2000年4月29日, 村支部書記朱守俊光榮地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工作者表彰大會,並獲全國勞動模範勳章。
是年5月13日, 原山東省政協主席李子超,由縣委書記王立運,縣長李寶智,政協主席魏延端,政協副主席安玉全陪同到朱家莊視察。
是年9月20日至24日,朱守俊組團攜帶自產產品參加首屆(臨沂) 全國農村適用型工業品博覽會。
是年10月11日,臨沂市委書記喬延春帶領全市縣(區)委書記、縣(區)長等六大班子負責人到朱家莊村檢查指導工作。
是年1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沂河賓館親切接見朱守俊。
是年11月16日至18日,寶珠集團公司組團參加在濟南召開的“山東省首屆畜牧博覽會”,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是年12月21日,臨沂市勞動模範代表“生產經驗交流”座談會在朱家莊村召開。
朱家莊村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1949年前,矮草房,土打牆,民眾只有半年糧,糧食畝產不足100公斤。1956年成立了高級合作牡,農村生產有所變化,糧食畝產有了提高,並重視了土地治理和水源利用。興修水利,治理荒灘,擴大耕地面積,糧食畝產達到200公斤以上。
1970年至1978年投入資金1萬元,工日2萬個,削高填窪,整平地面,搬運土石近萬立方米修渠道, 實行耕作方式改革,將蘇村西河西岸200畝旱田由條播改為畦播,蘇村西河河東13.3公頃旱田改為水田,種植水稻。選用良種,科學種田,至1978年糧食畝產突破350公斤,總產達17.5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1984年糧食畝產40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50公斤。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全村實行統一管理,搞兩季田,34.7公頃糧田都採用節水型灌溉,實現了農田水利化和耕種收割機械化, 良種施肥管理科學化。2000年糧食平均畝產1050公斤,向國家貢獻8000公斤糧食。
經濟的發展是從1978年開始, 當年100人上陣,迎風冒雪,奮戰40天,建起了占地0.7公頃的兔場。1988年投資160萬元建占地4公頃,冷藏能力200噸的肉聯廠,當年投產獲利93萬元。1993年投資2000萬元,先後建起了萬頭養豬場,上了萬噸顆粒飼料廠,萬噸復混肥廠,並對肉聯廠進行了擴建。從1992年村辦企業一年一大步,三年實現大飛躍, 1995年村辦企業實現產值3900萬元,利稅287萬元,上交國家93萬元。在此條件下,1995年組建了沂南縣寶珠集團公司。1998年投資560萬元建占地1公頃,冷藏能力為500噸的禽兔加工廠, 1999年在縣城建成占地4公頃、冷藏能力為500噸的畜禽肉類聯合加工廠,被國家商檢局定為出口廠家,被山東省伊斯蘭教協會定為向伊斯蘭教國家出售肉類產品的廠家。
隨著經濟市場的變化,1998年處理了萬頭養豬場,又投資600萬元,建起了占地4公頃的種雞場, 投入種雞4萬套,獲利460萬元;2000年初又追加投資500萬元,建立了占地2.7公頃的第二養雞場,達到了年存欄10萬套的養殖能力,與之配套的孵化廳,擁有先進的國產192型孵化機48台,2000年向社會提供商品雞苗800萬隻。
到2000年底,企業擁有總資產1.02億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億元,利稅1644萬元,上交國地兩稅263萬元,人均企業收入4840元。
第二產業 工業: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對農業生產的重視,黨支部抓住發展機遇,於1993年投資90萬元建起了占地1.3公頃,年生產能力為2萬噸的復混肥廠,主要生產小麥、地瓜、花生、水稻的專用肥和少量花卉用肥,達到國家化工部GB15063-94標準,滿足了周圍村的需要,年純收入20萬元以上。
建築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於1988年成立了16人的建築隊,1996年成立建築公司, 2000年底擁有資產500萬元,三個工區、九個基建施工隊、一個水電安裝隊,從業人員19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0多人,達到三級建築資質企業水平。
第三產業 應運而生的服務業也蓬勃興起,充分利用朱家莊村緊靠東紅公路和村辦企業較多的條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1995年投資50萬元在公路兩側建起了近1000平方米的樓房和4000餘平方米的平房,租賃給個體戶經商,辦起了飯店、小食品、賓館、日用百貨和零售化肥、農藥等店鋪,年創收10多萬元,活躍了當地經濟,也改變了本村的環境。同時發展運輸業,現有大小載重汽車25部,運輸能力10萬噸以上,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到80多人,實現年總產值100多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49年前民眾文化科技落後,村里沒有學習條件,學齡兒童入學率很低。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1962年投資3000元改建了朱家莊村國小。1986年由村支部書記朱守俊個人投資6萬元對原來國小進行了改造。達到校舍、課桌凳、操場、院牆、 大門、廁所六配套的條件。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先後有30餘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4名,大專5名。1992年村文化大院建成。多年來對文化科技事業不斷投入,先後派40餘人到濟南、青島、泰安、煙臺等地方院校、科技部門參加學習培訓。
人民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糧食150公斤, 人均純收入20元。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糧食300公斤,人均收入1000元。2000年人均純收入4840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6000元,30%的村民住上小康樓,全村擁有機動車40輛,其中個人擁有25輛, 各種型號機車90餘輛,程控電話180餘部,彩色電視130餘台,並有4戶村民配備了電腦。
村莊建設 1982年開始按規劃建設標準房,即用磚石瓦建起的“四不露茅”房子。1990年至1993年進行了舊村改造,全部用鋼筋、水泥預製件為主建起了標準瓦房。從1999年起, 用3至5年時間把標準房改造為小康樓,村莊占地由14公頃縮減到4公頃。至2000年底,已有40戶住進了小康樓,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以上。
集體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90年村民用上自來水,小學生免費入學,對考取大中專的學生一次性獎勵500元或1000元,並在入學時專車送往學校。1985年以來村民的“三提五統”費全部由集體承擔,對60歲以上的老人實行了養老補助金制度。鼓勵村民拆舊房建樓房,視具體情況一般每戶補助1萬元左右。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2年朱守相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該村第一名黨員。1953年,建立朱家莊村第一屆黨支部, 朱孝學任支部書記,黨員4名。1959年根據工作需要,改建朱家莊村黨支部, 朱守相任支部書記, 全支部設3個黨小組, 共有黨員13名。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選黨支部, 由朱元倫任書記,朱守俊任副書記。1985年4月支部改選,朱守俊任村黨支部書記。
多年來,黨支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連續六年被中共沂南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或五好黨支部,連續四年被評為文明村,1996年被命名為小康村。1999年成立中共朱家莊村黨總支,朱守俊任黨總支書記,朱元福任副書記, 成員朱元藝、朱同勛、朱同湘。2000年黨總支下屬5個黨支部,1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6名。
基層行政組織 解放戰爭時期,村政權帶領民眾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1956年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設立朱家莊生產大隊,朱守寬任大隊長,下設6個生產隊;1973年成立村革命委員會,朱守相任革委會主任;1983年成立村民委員會。2000年朱家莊村民委員會由五人組成:主任朱元福,副主任朱元亮,委員朱同勛、朱同富,民兵連長朱同湘,治保調解主任朱同勛,婦女主任賀紅霞,會計朱元彪。

特色人物

朱守相(1922~2000) 中共黨員。1945年回響黨的號召參加革命,由戰士到連指導員, 是二等革命殘廢軍人。轉業回地方曾先後擔任人民公社社長、紀檢委員等職,1959年按照組織安排支援農村, 毅然辭去職務回村任黨支部書記。他一生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回鄉為農村建設,始終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對黨無限忠誠,對事業無限熱愛,對人民無微不至地關心,他一生清廉,嚴於律己,忠實於人,艱苦奮鬥,為村建設貢獻了力量。
朱守俊 1948年生,中共黨員。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文化。1975年退伍回鄉,任村支部副書記,1985年任村支部書記。
他帶領村民走企業強村的路子,先後建起養兔場、第三肉聯廠、顆粒飼料有限公司、復混肥料廠、畜禽肉類聯合加工廠、液化氣站等企業實體,其中包括全民所有制企業一處,並組建了臨沂市第一家村級集團公司--沂南縣寶珠集團公司。到2000年,全村總資產1.02億元, 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億元,固定資產8000萬元。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至今,連續四屆被選為中共沂南縣委候補委員、委員,沂南縣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常委會委員;1995年被評選為山東省勞動模範、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優撫對象先進個人;被臨沂市人大常委會授予建功立業先進代表稱號;被臨沂市委授予創五好奔小康模範農村黨支部書記、臨沂市優秀鄉鎮企業家等稱號及臨沂市重視老齡工作功勳獎;同時黨支部也被評為首批九間棚式的黨支部。1998年當選為省第九屆人大代表,2000年4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同年11月13日,受到來臨沂視察的朱鎔基總理的親切接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