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 ,無路燈。全村有80戶通自來水,有5戶飲用井水。有8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輛,機車5輛。
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3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0畝,有效灌溉率為24.5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53%。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0戶,共鄉村人口320人,其中男性169人,女性151人。其中農業人口320人,勞動力192人。該村以汗族為主。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8.51%;享受低保15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橋完,中學生就讀到雙河一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1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6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2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0.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329個(勞均2.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低,經濟結構不合理,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民眾飲水困難,社會事業發展比較滯後,文化生活水平低,農民持續增收比較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努力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加強和改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2、以市場為導向,依託資源,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最佳化種植業結構,最佳化區域布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積極走科技興糧的路子;3、以“雙百”工程為契機,積極發展以生豬養殖為主的養殖業,推行科學飼養降低生產成本,不斷最佳化畜種結構,發展一批生豬規模養殖戶,推進畜牧業產業化進程,把以生豬養殖為主的畜牧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主渠道;4、積極發展經濟林果業,做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和效益優先,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豐富民眾的收入結構;5、有計畫有組織地向外進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輸出,增加農民民眾的勞務收入;6、因地制宜,發展一些適宜地方節令的特色農產品及蔬菜,增加農民的收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