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3.9平方公里,海拔1919米,年平均氣溫14.6 ℃,年降水量907.3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533.5 畝,人均耕地1.04畝,林地24286.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72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80元。該村不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834戶通自來水,沒有 農戶飲用井水,有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0.1%)。有834戶通電,有77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0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8%、93.2 %和96.1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5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7戶(分別占總數的66 %和46 %)。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是已均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二街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8 輛,拖拉機122輛,機車8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65.67畝,有效灌溉率為 85.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165.67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9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7戶;建有小水窖 1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 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沒有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9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沒有農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33.5 畝(其中:田1366.5畝,地1167 畝),人均耕地1.04畝,主要種植 水稻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428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桃子、梨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4.7畝,其中養殖面積21.66 畝;其他面積8924.1 畝。有豐富磷礦石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7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4萬元,占總收入的27%;畜牧業收入160萬元,占總收入的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00頭,肉牛204 頭,肉羊317 頭);漁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0.2 %;林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1.3%;第二、三產業收入1285萬元,占總收入的62 %;工資性收入 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80元,農民收入以 烤菸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3.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65 人(占勞動力的 9.2 %),在省內務工160人,到省外務工 5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糧食(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烤菸西瓜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0.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西瓜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葡萄蔬菜產業。擁有農業企業 1 個,沒有縣級龍頭企業 ;專業合作組織 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150人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835 戶,共鄉村人口 2466 人,其中男性1266 人,女性1200 人。其中農業人口2446 人,勞動力1780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4人, 哈尼族1人,沒有其他少數民族。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157人,參合率8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6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2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390 戶,占農戶總數的47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12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7 人,在校學生242人,距離二街中學4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2 人,其中小學生146人,中學生96人。
全村共有自娛自樂的業餘文娛隊 17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165.77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1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2006沒有進行一事一議籌資及一事一議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405萬元,有固定資產 3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14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鄉農經站管理,按季度進行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現金收支明細,銀行存款收支明細,收入支出明細、管理費用明細、其他支出明細、應收帳款明細、應付帳款明細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3個,下設 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7 人,沒有少數民族黨員,其中男黨員82 人、女黨員25人。
村委會由村總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村民委員會副主任等組成,下設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1 個,共有團員 76 人。
人文地理
朱家村土主廟內塑有神像,月逢塑望或菩薩誕辰,村人均入寺行香,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壽年康。
在二街鄉的八位烈士英名錄中,朱家村委會就有兩位,一位是羅建福,1923-1951,二街鄉柿子村人。中共黨員,1948年以前,在國民黨軍隊九十三軍當兵。1948年10月在錦州解放,參加人民解放軍任排副。1951年2月14日,在朝鮮平里戰鬥中犧牲。
另一位是李雲光,1927-1950,柿子村人,中共黨員,1948年以前,在國民黨軍隊九十三軍任戰士。1948年10月在錦州解放,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軍一一九師三五七團任戰士 。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戰鬥中犧牲。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縣、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步伐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文明村創建為切入點,以農村產業發展和基層班子建設為重點, 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為載體,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最佳化農村環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文化教育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人畜飲水水質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具有本地區的特色產業;鼓勵民眾發展豬牛羊等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