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橋墓

朱子橋墓

朱子橋墓位於長安區杜曲街道辦事處竹園村300米處,坐北朝南,平面呈圓丘形,底徑2.1米,封土堆高約兩米。墓前有碑石兩通,一為朱先生子女於1946年所立(已殘),一為馮玉祥將軍所立,高2.14米,寬0.77米,馮將軍撰並書,隸書14行,行42字,除去空格共510字。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掘。墓前原有墓志銘一方,于右任先生篆額"紹興朱子橋先生墓志銘",近代著名學者葉恭綽撰文書寫,是研究朱子橋先生生平史跡的重要資料。

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其它信息,

人物介紹

朱子橋(1874~1941),名慶瀾,字子橋,以字行,浙江紹興人,辛亥革命元老之一,居陝期間長期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主持修復過涇惠渠、涇惠橋(當地俗稱"朱子橋")。1930年~l934年間,民國十八年(1929)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後,朱先生來陝賑災,與佛教界人士多方籌措資金,先後修葺了大雁塔、大興善寺、興教寺、華嚴寺等十餘座著名塔寺,對陝西文物古蹟的保護做出了重大貢獻。l937年"七七事變"後,時任華北慈善會會長的朱子橋先生再次赴陝賑災,先生在目睹了法門寺寺院破敗,真身寶塔傾斜的現狀後,即刻與上海實業家李組紳等商議修繕法門寺塔,由李組紳籌款。1938年著手準備,次年3月正式動工,整修了塔身,用石條加固了塔基,並以磚砌成兩米高的圍基,用黃土填至塔身,再以石條疊鋪封面,同時清理了寺塔內塑像。在施工過程中發掘唐代地宮,但見珠光寶氣,琳琅滿目。朱先生得知後,嚴令任何人不得亂動,吩咐工人按原樣封砌,此即20世紀80年代面世的引起世界轟動的法門寺地宮,內藏佛指真舍利和大批金銀器物。在國難當頭、烽火連天的歲月,先生念念不忘修固法門寺及保護地宮,其護寶行善之心日月可鑑。l983年長安縣政府為先生重建五脊六層磚碑樓一座,高約3.5米,寬約l.5米,內嵌書有"辛亥革命先烈朱子橋先生之墓"的碑石一通。

其它信息

朱子橋墓
朱子橋,名慶瀾。曾任督軍,人稱朱將軍。為人爽直,居官清正,兩袖清風。平時對地方公益善舉無不勉力捐輸,玉成其美。自皈依印光大師後,篤修淨土,行持不苟。其時陝西亢旱,饑民死亡甚眾。印公籌款放賑,命子橋全權董其事。子橋盡瘁賑務,不辱師命,深得印公嘉許。
七旬後,忽患腸癰,上海各醫院以其身老年衰,未敢施行手術。其子侄輩,決定送北京協和醫院治療。啟行前,一切準備就緒。子橋思此次北上,存亡未卜,遂往辭印公,稟告所以。印公不許,責其不老實念佛。且誨之云:“如能一心念佛,何至如此!”子橋素重師命,不敢有違,遂堅決不去北京,退還已購車票。從此一心念佛。至第三日,腸癰自潰,流出膿血一大碗,轉危為安。於是念佛更加精進。臨終前一日,召家人曰:“我一生寫字,但家中無隻字遺留。”囑裁屏幅四張備用。家人以子橋精神欠佳,勸其從緩,子橋堅執不可。隨將字屏寫就,而起居如恆。翌晨餐後,就床趺坐,久而不出。家人視之,已坐脫矣!
摘自《往生隨聞錄》
朱子橋將軍墓朱子橋將軍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