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彥

朱士彥

朱士彥(1771—1838)江蘇寶應人。嘉慶進士。歷官至左都御史,工、吏、兵諸部尚書。多次主持會試及督湖北、浙江、安徽學政。參與編纂《國史·河渠志》,熟悉河工事務。道光中,先後勘察江蘇河、淮、湖工程,南河於家灣官堤、浙江海塘、南河料垛工程。疏陳南河高堰、盱堰大堤,運河埽工及安徽江堤修築事宜。

基本介紹

  • 本名:朱士彥
  • 別稱:“揚州十秀才”
  • 所處時代:嘉慶
  • 出生地:江蘇寶應
  • 出生時間:1771
  • 去世時間:1838
  • 主要成就:參與編纂《國史·河渠志》
  • 職位:左都御史
生平簡介,相關事件,其他資料,

生平簡介

朱士彥是官至國子監學錄的舉人朱彬的兒子,出身於官宦人家。朱士彥受此薰陶,年幼聰穎、悟性很高,學識淵博,涉獵廣泛,長於強記。朱士彥15歲,以官員子弟,入官府泮學,每年考試常是冠軍。胡高望前往視學時,集中官學內高才生十人,號稱“揚州十秀才”,朱士彥就在其中。嘉慶七年,殿賜朱士彥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嘉慶九年,嘉慶帝駕臨翰林院,賜宴於稽古論思堂、演樂、禮志。帝特賜與宴,老年的官員鈞得撤領宴席,帶回家。嘉慶帝還仿效乾隆帝,嘉慶帝以張說東壁圖五律字女韻,賦東字音字二首。依乾隆帝韻,諸臣得分字賦詩。朱士彥以編修與宴賦詩。嘉慶十年,朱士彥任會試同考官。嘉慶十二年,出任河南鄉試主考官。嘉慶十四年,朱士彥充任會試同考官。嘉慶十八年,歷任侍講、侍讀學士、升少詹事、出任湖北學政。嘉慶二十五年,朱士彥由詹事府詹事一職,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上書房翰林。朱士彥給惠親王授讀。嘉慶帝臨終前,召朱士彥進宮,由從人攙扶、挾掖著,朱士彥從惠親王府邸一直到宮闕,痛哭不止。宣宗召見朱士彥,口諭批准孫文定公的三習一弊原疏,以及蘇文忠公的奏議;另外,著重囑託後事。朱士彥嚎啕大哭,恭領嘉慶帝遺念的數項事宜。

相關事件

道光二年,朱士彥遷任兵部右侍郎,轉左侍郎。道光三年,以兵部侍郎,朱士彥知武舉。第二年,高堰決堤,朱士彥條陳河工五事:一是高堰所需石工應當估算、維修,二是高堰兩個堤壩應該填充、修補,三是五個壩應當根據情況,抓好時機,開啟放水,四是貢河適宜兩岸分淺,不得偏於南岸,五是黃河下游防護堤薄弱的地方要趕緊查勘。所有奏疏所指的河吏,全得上奏施行情況。而相關的官員們都認為朱士彥所奏五事十分可行。不久,朱士彥晉升左都御史。又擢升工部尚書,充任經筵講官。道光五年,朱士彥改為兵部侍郎,出任浙江提學使。道光九年,朱士彥出任安徽學政。充任會試副考官。道光十年,為兵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都御史。道光十一年,朱士彥以工部尚書前往江南,督辦治河事務以及災荒賑濟。他查辦南河漫決情形,勘察了被水淹的災區。朱士彥又奉朝廷令審理江蘇、安徽省各案。在此期間,朱士彥還奏清改黃河長久方略。朱士彥上奏:黃河泛濫,惟有將桃源以下改北堤為南堤;另築堤壩讓淮水流出。浚清河口沖刷要到安東界,令黃河由舊河道入海。進一步要在北岸開運河數十里,大約需要二百餘萬兩銀子,可免除倒塘、灌運的弊病,而且淮水東流,估計可比黃河高數尺,能與黃河匯合入海,也可以緩解淮揚的水患。朱士彥此奏議沒來得及施行。道光十二年,朱士彥仍以工部尚書出任會試副考官。道光十三年,晉吏部尚書,因父親去世,丁父憂。服闕,補原官。朱士彥又奉命往廣東、江西、浙江等地,審理各處訟案,不久,來到河南審核定案成獄的案子,於是,上奏倉谷事宜,朱士彥所奏大致是:常平倉原本是得民擁護的好辦法,谷價貴就用平價出售,谷賤時再買進補足,以經常平倉調整。而今河南省行事,實有應更改的地方。如:民人赴倉交納谷,不給腳錢,白使喚民力來獲利錢。當時價格與例行價格不平衡時,不是將糶價贏餘補貼,則賣谷者在價格上又吃虧了。不從鄰近地方以及集市上採購,只令本地地保勸令賣谷,名為勸賣,未必不發生勒索、攤派的事。此外,朱士彥還對檢查動用倉谷事,如:囚糧一項,進行情況分析,指出弊端和解決辦法。朱士彥累次主持外任、使節,年紀已六十有餘,還在風餐露宿,四處奔波。他曾說:“我的身體乃是國家的身體,哪裡是我自己的身體呀”有時剛躺下又起來辦事。就這樣,朱士彥奉命出使一年有餘,多次蒙受霧露寒濕的侵害,所歷路程幾乎達二萬里。可以說,朱士彥心力交瘁,更加疲備,等到他回來之後就病倒了。

其他資料

朱士彥一生推誠務實,立朝清介,不瞻徇,亦不刻復,有不少他所保薦的人,自己還不知是他保舉的,朱士彥總共曾三次總裁禮部會試,歷經河南鄉試主考,在湖北、浙江、安徽出任學政,屢次充任殿試讀卷官,所有這些執掌選才大權在手時,他沒有不虛心比較、審閱的,從來不敢以私心做事。朱士彥居家孝友,對於宗室、親戚十分篤實,自己的俸祿十分微薄,但是從來口不言貧;然而鄉邑有興作公益事項,如:勸賑濟,修城垣,朱士彥總是出資,首先倡導;並且親自督辦全過程,每項事都得以成功。
道光十八年,朱士彥以兵部尚書,充任會試主考官。由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改任吏部尚書。到了秋天,在官任上去世,享年68歲。贈太子太保,欽諭,賜祭葬,諡文定。過了一年,他的兒子扶靈柩回歸故里,葬於寶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